胶囊内镜在老年患者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论文_张锬邦

苍溪县第二人民医院 四川广元 628400

【摘 要】目的 探究老年小肠疾病患者诊断中胶囊内镜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苍溪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11月至2017.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小肠疾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n=63例)给予双气囊内镜检查,研究组(n=63例)给予胶囊内镜检查,对比两组检查时间、病变检出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检查时间比较,研究组的(152.6±31.2)min明显比对照组(92.2±15.3)min高,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病变检出率为34.92%,明显低于研究组的61.9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发生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对照组发生1例腹痛、2例腹胀、4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小肠疾病患者诊断中应用胶囊内镜,虽然相比双气囊内镜的检查时间更长,但病变检出率、安全性更高,可辅助双气囊内镜检查,提升诊断效果。

【关键词】小肠疾病;老年;胶囊内镜;双气囊内镜

小肠疾病由于发病位置特殊,采取常规检查手段难以奏效,诊断较为困难。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逐渐采用双气囊内镜与胶囊内镜为小肠疾病诊断提供新方式。两种检查方式各具优势,也存在自身的缺陷,其中胶囊内镜具有无创、安全性高的特点,但图像随机拍摄效果不佳,控制检查过程困难。本文为探究胶囊内镜在老年患者小肠疾病中的应用价值,采取对比分析方式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苍溪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11月至2017.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小肠疾病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有32例男性、31例女性,年龄在61-79岁,平均(70.62±3.2)岁。研究组中有33例男性、30例女性,年龄在61-78岁,平均(70.48±3.1)岁。两组患者均为小肠疾病,且经B超、小肠气钡双重造影、胃肠镜、CT检查等无法确诊,应采取进一步检查。纳入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符合医学伦理。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双气囊内镜检查,使用富士能EN-450T5 型双气囊电子小肠镜,在患者检查前的8 h禁食,检查前4 h,并且在检查4小时口服舒泰清配制液,用量3 000 ml,进行肠道清洁。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全程实施心电监护,以双人操作方式经患者口腔进镜,直达回肠中下段,若经肛门进镜,则直达空回肠交界区。若镜下检查发现病灶,则需要在相应部位黏膜下进行美蓝稀释液0.5 ml注射标记,以便能够帮助准确从另侧进镜检查。

研究组采取胶囊内镜检查,使用重庆金山公司生产的OMOM I型胶囊内镜,在患者检查前的8 h禁食,检查前4 h口服舒泰清配制液,用量3 000 ml,进行肠道清洁。依据胶囊内镜的操作规程,患者穿戴记录仪腰带,并连接记录仪。患者吞服胶囊内镜探头,并在吞服后的30 min内进行适度的自由活动,活动过程中记录数据,并入录入影像工作站,在2 位经验丰富的医师下进行独立图像分析,并嘱咐患者自己记录胶囊排出时间。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检查时间、病变检出率与不良反应情况。

病变检出率判定标准:检查以发现可明确解释的临床症状病因为阳性(比如多发性血管发育不良、肿瘤、溃疡等),以发现的病灶无法明确解释临床症状原因为可疑阳性,阴性为未发现病灶。检出率=(阳性+可疑阳性)/总例数×100%。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腹胀、腹痛、呕吐恶心等。

1.4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处理研究数据,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形式表示,数据以t检验处理;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数据以检验处理。若统计学结果P<0.05,则说明数据差异比较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检查时间对比情况

两组检查时间比较,研究组的(152.6±31.2)min明显比对照组(92.2±15.3)min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796,P<0.05),

2.2两组病变检出率比较情况

对照组病变检出率为34.92%,明显低于研究组的6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所示。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情况

研究组发生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对照组发生1例腹痛、2例腹胀、4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所示。

3讨论

小肠疾病多表现出原因不明的腹痛、出血、腹胀、腹泻等,在临床上多采用影像学检查、结肠镜与胃镜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但异常检出率较低,使用效果不理想。而若采用气钡双重造影、血管造影、推进式小肠镜进行检查,患者的依从性并不高,且检查部位受限,检查结果也不理想。随着内镜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小肠疾病检查中的内镜应用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且在诊断中效果较为突出。本文采取对照分析方式将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内镜检查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胶囊内镜检查优势突出,效果好。

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内镜属于新兴的小肠疾病检查手段,利用这两种方式弥补了传统检查方法存在的不足,对于提升临床诊断率具有较大作用。胶囊内镜操作简单,利用胶囊内镜探头吞服方式,将内镜经口进入小肠,在自由活动下使内镜在体内滚动,从而拍摄到一定的画面,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该方式安全性高、检查范围广,可实现对整个小肠的检查,但因无法控制内镜滚动拍摄角度和移动方向,检出率会受到较大影响。而双气囊内镜本身通过上下结合方式检查彻底探查小肠整个部位,同时该方式下能够实现同时内镜治疗与活检,有效增加了病理检查的数量,对于提升阳性检出率具有较好的作用。但需要长时间检查,耐受性相对较差,并且需要采取麻醉处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有研究显示,采取CE和DBE两种方式针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进行检查,其诊断率为50%~60%,效果相差无几。所以,临床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中可将CE检查作为首选,检测CE下的可疑阳性或阴性者,在通过补充使用DBE检查,从而提升诊断率,降低DBE的使用次数和影响,实现两种方式检查的互补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胶囊内镜在检出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具有明显优势,而两组检查时间对比,胶囊内镜的使用需要通过自由活动方式促使胶囊内镜经肠道排除,观察过程耗费时间更长,与双气囊内镜比较存在一定的不足。此外,还需考虑老年患者耐受性,因此仍然建议以胶囊内镜检测为主,辅以双气囊内镜检查,从而提升诊断效果。

综上所述,老年小肠疾病患者诊断中应用胶囊内镜,虽然相比双气囊内镜的检查时间更长,但病变检出率、安全性更高,可辅助双气囊内镜检查,提升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河,范惠珍,谢萍.胶囊内镜在老年患者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7,18(7):15-16.

[2]刘雁冰,蔡玲燕,孙燕,等.胶囊内镜在325例疑似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疑难病杂志,2016,15(10):1032-1035.

论文作者:张锬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  ;  ;  ;  ;  ;  ;  ;  

胶囊内镜在老年患者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论文_张锬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