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效率与公平并重”为时尚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时尚早论文,公平论文,效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看待目前我国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收入差距?
●国外有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过时了吗?
●调节收入分配的重点是什么?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为改变大锅饭平均主义,实行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让一部分居民,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的政策。由此,收入分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生活有了很大改善;另一方面,收入差距逐渐扩大,贫富差距逐渐拉开。
调节收入分配的重点,首先应放在解决非正常收入问题上
关于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程度,究竟是基本适当,处于合理范围?还是差距太大,已经发生了两极分化?持前一种观点者所考察的依据,主要是官方统计提供的居民正常收入的数据。而持后一种观点者则考虑了非正常收入因素和社会上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
随着市场经济理念和运行规则的深入人心,经由合法合理途径取得的高收入和扩大的收入差距,逐渐被人们理解、认同和接受,引发不满的多是体制外的灰色收入和法制外的黑色收入。由于这些非正常收入都是通过非规范的、违反法律法规的途径所获取的,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因此,常规的收入分配统计资料中,一般都不能涵盖这些非正常收入。这部分非正常收入在我国居民收入中占了一定的比重,是导致我们当前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些非正常收入因素对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是不可小视的。有人提议,国家将收入分配调节的重点,首先应放在解决非正常收入问题上,这个意见我看是对的。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是市场经济分配的惟一原则,其准确性、时效性仍有可以讨论的余地
鉴于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差距拉开的现象已经形成,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原则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否需要重新考虑,提上经济学者的议事日程呢?
改革开放以来,先是思想界,后是政府,都推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是针对大锅饭平均主义带来的效率低下这一传统体制的弊端,旨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用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办法,促进效率提高和经济的发展。所以,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到完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时期,这一指导思想都是适用的。现在市场经济体制虽已初步建立,但尚不完善,这一分配原则没有必要立即调整。但有人认为,即使在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也是“顺应社会发展实际,符合社会公正要求的,所以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这一原则,似乎这个一定时期的收入分配的指导思想是整个市场经济时期不变的分配法则。这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一些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并无这种提法。他们为了缓解社会矛盾,致力于实行社会公正的措施,使其收入差距比较缓和,基尼系数保持在0.3—0.4的合理区间(如英、法、德、加等国)。尤其是北欧诸国,是公认的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他们建立庞大的公共财政部门,推行可行的贫富拉平计划,2000年其基尼系数均属世界上收入差距最小的区间。尽管人们认为巨额公共开支会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竞争力造成一定负担,但北欧各国的竞争力在工业化国家中并不落后。调查显示,这些国家的经济表现、商业效率、政府效率,在72个工业国家中均名排前列,并继续提升。在高税收的环境下,还产生了一大批诸如诺基亚、爱立信、沃尔沃、ABB等这样的跨国大企业。这些国家把公平放在显著地位而非兼顾的地位,仍然可以保持高效。我国当然不能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更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地采取福利国家的政策。但上述事实启发我们,不能迷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不能视其为市场经济分配的惟一原则。这一提法的准确性、时效性,仍可以有讨论的余地。
经济学家刘国光
在效率问题得到相对的解决之后,公平问题应逐步成为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原则在分配上提供激励机制,意在把蛋糕做大,让一部分人在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的基础上先富起来,以支持和带动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现在这一原则已实行了一段时期,一部分人确实已先富起来了,其中既有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起家的,也有靠非正当途径发财致富的,但这一政策在支持和带动社会中低收入阶层共同富裕的效应上不甚显著,甚至有因失业、下岗等原因而致绝对收入水平下降者。由于把公平放在兼顾从属的地位,社会收入底层生活即使受到关注,也只能处于被照顾的境地。农民义务教育经费长期得不到解决,失学辍学现象不断发生,即是明证。由于提倡效率优先,不少地方追求微观经济效益,在生产建设中片面追求机械化自动化,不适当地处置资本和劳动的替代关系,对发展中小企业、民间企业、第三产业不利,加大了失业的压力。有些地方长官好大喜功,劳民伤财,他们认为,“兼顾公平”就是将公平置于“兼顾”即“次之”的地位,有了这把盾牌,就“更不重视公平,守住民众不闹事的底线就可以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基尼系数逐年迅猛上升,就不奇怪了。
基尼系数迅猛上升和收入差距迅猛扩大的后果日益明显。其一是国内需求受到严重影响,富者有钱但消费增量小于收入增量,贫者无钱消费,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成为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瓶颈。其二是因非规范非正常收入占相当比重,人们对由此而带来的收入差距拉大愤懑不平,影响工作和生产效率。失业问题使相当一部分资源得不到利用,影响宏观资源配置效率。其三这是造成一部分社会不安定的根源。
因此,此时重温一下邓小平若干年前的告诫,是非常之必要的:随着效率问题逐步获得相对的解决,公平问题会逐步成为需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面对中国的总体情况,邓小平在1992年就作出了前瞻性的论断,他说,对于贫富差距,“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解决这个问题”。
提出向“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原则过渡,并不是要忽视效率,抹煞差距
上世纪末我国居民生活已经从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与此同时,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也很突出地表现出来,正如小平同志所说的,现在已经到了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了,并且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也基本成熟。一方面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经济实力和财力得到大大加强;另一方面,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影响当前社会阶层关系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
当然,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并不是要忽视效率,抹煞差距。在现阶段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仍然较低的情况下,提高效率仍要依靠把市场取向的改革进行到底,坚持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政策。目前我国居民基尼系数大约在0.45左右,根据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人均GDP达到1500美元左右,基尼系数才开始下降。我国现阶段人均GDP只达到1000美元左右,基尼系数还处于倒U形曲线的上升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客观上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
所以,我们不能一下子强行提出降低基尼系数,实行公平分配的主张,而只能逐步加重公平的分量,逐步实现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效率与公平并重”或“公平与效率的优化结合”过渡。统计预测,我国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时,人均GDP可达3000美元以上。在此之前大约2010年左右,人均GDP可达1500美元左右。到那时,基尼系数将倒转为下降趋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将趋于完善。那时我们可以将耳熟能详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口号“淡出”。如果那时一定要提什么口号的话,即提“公平与效率并重”,应该不会引起大多数人的反对。
(人像漫画:孙晓纲作)RB148 RB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