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发展首要的决定因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首要论文,社会发展论文,科学技术论文,当代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作为生产力范畴的科学技术,其地位和作用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在当代,科学技术更是一跃而成为社会发展首要的决定因素。
一、科学技术是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个独立的特殊的动力因素
随着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从科学进入现实生产过程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以后,科学也就在社会发展中获得了独立的意义,它从直接劳动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人的一种独立的活动领域,“一种特殊的职业”[①]。由于科学必须通过技术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作用于现实的生产和社会过程,所以随着科学的独立还有技术发明活动的独立。同时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活动逐渐一体化。
在现实过程中,生产、技术、科学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生产——技术——科学——技术——生产。在这一序列中,生产既是起点,又是终点,既是原因,又是结果,对整个过程起决定和制约作用;科学居于中心地位,在整个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技术既是从生产到科学的中介,又是从科学至生产的中介。这一过程包含着两种性质不同的过程,即生产——技术——科学和科学——技术——生产。第一个过程是生产通过技术决定科学、产生科学、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第二个过程则是科学通过物化为技术而影响生产、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科技革命属于生产力范畴,是实现生产力革命的手段和过程,同时也属于社会革命的总结构和总过程。所以,科技革命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动力,是一个特殊的动力。
科学技术本身不是纯粹的社会物质形态,也不同于以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精神动力”,因此,它与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意识形态等动力有区别。科学技术动力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为:由于科学技术广泛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使它不仅能够转化为使生产力发生革命的巨大的物质力量,而且能够超出生产力范围,转化为使整个社会发生革命的巨大物质力量。如果说典型的社会系统的四个社会基本要素:生产力、生产关系、政治关系、意识形态推动社会进步的形式是单向因果联系(即决定性关系)的话,那么科学技术由于它属于生产力范畴,因而也从属于这个单向序列之内。与此同时,科学技术还具有与每一基本要素之间的直接的横向联系特征,这是它成为特殊的社会动力的基本原因。从本体论意义上说,科学技术的特殊性在于它既不属于纯粹的物质形态,也不属于纯粹的精神形态,但是它又是社会系统中的一种现实的存在。这使它与其他社会基本要素具有并列的性质。
科学技术性质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功能上的特殊性。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范畴,是生产力革命的直接动力。但当它对社会系统诸要素同时起作用的时候,它又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它对社会系统诸要素的发展具有强烈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功能上的特殊性,是其他相对独立的社会要素所缺少的。
科学技术作用于社会的形式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它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特殊性。科学技术作用于社会的形式具有二重性:一是直接性的作用形式,即不通过生产力这个中介环节直接影响现实的社会过程,也即在同其他社会基本要素和非基本要素的直接联系中影响社会的发展,而且这种影响作用是大量的、经常性的;二是间接性的作用形式,即科技通过转化为生产力,为社会进步提供物质前提,间接地推动社会进步,这是科学技术的最基本的功能和作用于社会的基本形式。
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人类历史表明,每一次重大的物质生产实践变革,都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相联系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实践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生产力革命。农业时代,虽然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但适应当时生产的需要出现了朴素的科学知识和经验性的生产技术。其中,特别是数学、力学、天文学和冶炼术、种植技术、饲养技术等,在生产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农业文明的发展。
工业革命是人类生产实践的第二次重大的生产力革命,是近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成果与体现。科学技术成为物质生产中的重要因素,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运用,使生产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得到空前提高。对于科技给近代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辉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这样的生产力呢。”[②]
20世纪初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信息革命为标志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时期,这是人类史上的第三次生产力革命。信息革命使物质生产实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重要和直接的生产力。信息革命和第三产业革命把科学技术迅速地推向社会生产力的前沿,直接介入生产过程。在20世纪前期,科学技术从发明到转化为产品的平均时间为7—8年,而目前,大多数科学技术成果能够当年转化为产品,科学实验室迅速工厂化、生产化,形成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趋势。随着科学技术成为重要和直接的生产力,现代物质生产劳动中智力的比重越来越大,精神生产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许多生产过程领域主要是靠劳动者的智力发挥作用,出现了管理体制、结构的高效率化,管理人员专业化,管理方法程序化和管理技术自动化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推动生产力革命的直接动力,而且这种推动作用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的价值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增殖的,直至当代,成为社会第一生产力。
三、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杠杆
由于科学技术广泛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使之不仅能够转化为使生产力发生革命的巨大物质力量,而且又能超出生产力范围,转化为使整个社会发展的巨大的物质力量。科技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为:科学作为进步的革命的精神力量,对人的观念及社会生活发生影响。
古代科学对社会生产和无神论哲学起了促进作用,近代科学不仅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且是反对封建教会的思想武器,向神学蒙昧主义一次又一次发起猛攻。科学真理打破了宗教信抑的传统观念,使理性伸张,舆论活跃,给封建制度以沉重打击。
现代科技革命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人们的认识模式实现了从朴素——形而上学——辩证的相继变革;认知内容向主体和信息挺进;认知方法向总体化和系统化发展;认知目标向战略和未来转移。人类认知内容的深度、广度和抽象程度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现代科技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城乡关系、工农关系;为消除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创造了条件并使之逐步实现;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使生产过程更加社会化,而且使人们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社会化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关系的改变,表明科学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并正在推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四、科技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前提和先导
科学技术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最终必然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开辟道路。马克思说过:“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托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③]
历史上的社会革命总是以生产技术的革命为前提的。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是以石器向青铜器转变开始的;而铁器工具则是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主要生产力标志。到了近代,整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是与以蒸汽机为标志的技术革命相联系的。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直接社会后果,就是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这一社会后果不仅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而且又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西方一些思想家也指出:“技术进步,将必然意味着会带来一种根本性质的经济变化。这个科学和计算机的时代,必然是一个社会主义时代。”[④]
从近现代科技革命史的考察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推动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向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过渡,而且这种推动作用一次比一次强烈。原因在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把生产社会化水平推向新的更高的水平。这种不断提高的生产社会化水平,强烈迫使资本关系也不得不向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生产社会化水平相适应,资本关系中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这种资本的国家所有形式,它是资本社会化迄今为止的最高形式。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辩证发展的历史过程表明,用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在当代,科技革命与共产主义运动已经交相汇合。科技的发展,需要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的成长和壮大,又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是促进社会义制度巩固、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历史唯物主义表明,任何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巩固和最后胜利,都是以获得比旧的社会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为基础的。
资产阶级之所以能够战胜封建贵族的统治,归根到底并不在于它发表的种种政治宣言或参加了国会选举,而是由于它在科学技术和经济上占了优势。水力、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是18世纪中叶以来资产阶级最终战胜旧世界的强大武器。
社会主义制度要走向巩固和成熟,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创造出以现代最新科学技术装备的生产力的水平。列宁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⑤]创造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这一切都有赖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
因此,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和发展科学技术,是事关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前途和命运的头等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综上所述,作为生产力范围的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动力系统中的特殊的独立的动力因素,它不仅是生产力革命的直接动力,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社会关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在近代还只是物质生产中的重要因素,而今却直接介入生产过程,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当代社会发展首要的决定因素。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572页。
②《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1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8页。
④《科学的科学——技术时代的社会》,科学出版社,第249页。
⑤《列宁选集》第4卷,第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