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的若干判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趋势论文,世纪论文,世界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及学术界都在回顾既往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思考新世纪的挑战,寻求新世纪的立足点和前进目标。一些著名的政界人士、经济学家和战略思想家撰写出一批有力度、有影响的著作,如布热津斯基的《大混乱与大失控——21世纪前夕的全球混乱》,保罗·肯尼迪的《21世纪资本主义前景》,弗里德曼和勒巴德的《下次美日战争》,约翰·奈斯比特的《亚洲大趋势》,日本政府的《21世纪的新地球》等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提出了21世纪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地缘政治格局变化的构想。
当人类刚刚迈入21世纪的门槛时,人们更加重视和关注对未来世界经济和国际安全等诸领域的预测和分析。美国国防部制定了《21世纪的美国战略》,华盛顿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发表了《进入21世纪的能源地缘政治学》研究报告;俄罗斯开始制定《2010年前国家发展战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公布了《俄联邦21世纪发展亚太地区能源市场战略》研究报告;非洲各国领导人正在制定《新千年非洲复兴计划》;马来西亚推出未来10年金融发展规划《金融领域大蓝图》等等。
中国政府和学术界早在1993年就开始了跨世纪研究,陆续出版了不少有关跨世纪的文章和著作,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层面展望了21世纪中国经济的走势。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深化的21世纪,不管今后10年、20年乃至50年,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密。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对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做出的若干判断,是中国在新世纪面对的现实国际经济大环境,涉及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走向必将产生不可忽视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21世纪的世界充满机遇、挑战和竞争,各国都在思考自己如何确定座标,规划战略,制定政策,力争在新世纪的全球舞台上占据有利位置。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新世纪将要到来的时刻,我们面对着严峻的挑战,更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和大好机遇。”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历来是关系改革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更是我国21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关键。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大趋势的以下判断将为正确认识和分析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一、20世纪90年代末世界经济达到了周期性高点。21世纪初世界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虽然存在种种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和难以预料的风险,但积极面仍居主导地位,总体发展走势趋强。2010年的10年间,全球经济年均增长率低于2000年,但高于前10年的平均值。
二、国际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神经中枢,正在发生“一场悄悄的革命”。21世纪全球金融一体化进程将加快,金融业将掀起新一轮兼并和联合浪潮。金融一体化既促进全能型金融集团的形成,又使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日益突出,脆弱性日益增强,风险性日益加大。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将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但难以取得根本性进展,也难以建立起真正公平、合理、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金融新秩序。
三、国际垄断资本的形成,导致国际资本将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规模在国际间流动,从而控制着世界范围内生产、交换、消费、分配所有生产和再生产环节,并使争夺国际资本市场支配权的斗争日趋激烈。新世纪企业跨国并购活动将加速推动国际直接投资的全球化。
四、国际贸易依然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其增速将继续高于世界经济总量的增速。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进出口中的份额将会有所提升,但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难以改变。贸易自由化继续推进,但贸易摩擦和斗争将持续不断。对非关税壁垒的法律约束仍然极其困难,各国在非关税措施方面的较量将长期进行。国际贸易不大可能出现大动荡,但防范风险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主题。
五、电子商务加速普及,形式不断创新,BTOB(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将逐渐成为电子商务的主体,发达国家争夺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斗争愈益激化,发展中国家将面临更为复杂的挑战。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与普及将加快世界经济调整的步伐,成为新世纪世界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六、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和科技进步的加速,特别是信息经济的实现,跨国公司的发展将出现一系列新形势。互联网战略、核心能力战略、人本化经营、大规模定制等机制的运用,将使企业的运营模式和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引发世界性的企业革命。跨国公司的扩张将导致全球化的寡头垄断,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冲击与挑战。
七、世界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在发展实践中不断调整、改革与完善,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增长。21世纪初世界各国将更加关注寻求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在世界经济市场化趋势大发展的同时,将呈现异彩纷呈、各具特色、多样化的市场经济模式。尽管不同模式将相互交流和借鉴,但彼此间的竞争会相当激烈。新世纪的世界经济竞争,既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也是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的较量。
八、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目标,寻求从根本上改变经济思维和增长方式,跳出昔日的“扩大生产——增加财富——满足需要”的经济思维定式,确立“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三维复合思维模式。21世纪可持续发展将受到各国的进一步关注,以资源环境核算为特点的绿色国民帐户体系将在各国推行,未来20年内,全球绿色产品市场的规模可与药材或航天工业产品市场旗鼓相当,但生态环境的某些方面会进一步恶化。可持续发展具有自然强制性,在矛盾冲突中各国共同利益在增多,其前景依然光明。
九、发展中国家将加速推动内部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程,发展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利用国际大环境的有利变化及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和产业大规模转移之机,更加充分地发挥“后发优势”,加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继续趋于稳定和缩小。一些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和强国将先后涌现,从而改变世界经济现有版图。在大国关系中,“南方因素”将明显增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的腾飞将是21世纪世界新格局的一个重要标志。
十、进入新世纪,经济安全问题将有新的发展。世界经济的增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使经济安全呈现出“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态势,但各国经济竞争更趋激烈,贸易摩擦、能源资源供需波动、金融动荡、经济主权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安全课题。国际经济安全形势趋于复杂,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十一、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将趋于定型,经济全球化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已完成了从有形商品和资本全球化向无形信息全球化的转变,从而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阶段,国家间相互关系的特点是,合作与摩擦并存,竞争与协调并存,但合作与协调是主流,和平与发展是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