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存玲 河北省广宗县实验小学
摘要:数学这门学科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认知以感性认知为主,这就造成了学生对很多数学概念、定理认识的模糊性。多媒体应用于小学数学,能借助图片、视频等手段,为学生构设一定的情境,从而激发起积极性,促进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多媒体、激发兴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下面,我结合一些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实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按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需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构建,技能才能得到培养。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加之形象思维加强的特点,如果单纯的靠教师讲授来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其学习效率不言而喻。而如果让学生经历一定的情境,在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主动性得到发挥,学习效率自然得到提高。如在“平均分”的教学导入中,教师首先以Flash的形式展示了这样一个情境“两只小兔子正在草地上玩耍,兔妈妈带来了8的萝卜分给它们,分给兔姐姐6个而分给兔妹妹2个,这时,兔妹妹不高兴了;兔妈妈又重新分给妹妹5个,兔姐姐3个,这时,兔姐姐又不高兴了。”教师随时提问“怎么样才能让兔姐姐和兔妹妹高兴呢?你们想不想帮兔妈妈?”当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想”后,教师导入新课“平均分”,并以此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整个过程中,Flash展示的画面始终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生动的动画形象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了情境中,学生不再是枯燥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学生们都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二、教学重难点处——化难为易
教学重点是构成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最本质的学习内容,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果重点没掌握,难点不解决,会严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有效地分解重点与难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计算方法的推导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我在教学时引导论文学生实验,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通过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先把圆8等份,剪开后用这些小纸片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的特征,画面上分别显示把圆8等份、16等份、32等份,很快沿着等分线剪开,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剪、拼的过程,再观察8等份、16等份、32等份的圆剪开后拼成的图形,学生不难发现,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由此得出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计算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利用多媒体,形象地演示了知识发生的过程,突出了重点、分散了难点,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学生思维转折困惑处——及时点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转折困惑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教学长方体、正方体体积之后,我出示这样一题: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然后将此红色正方体切割成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小块,一共可切多少块?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红色的各为几块?还有几块一面红色也没有的?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解答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将红色的正方体的一面(正面)先平均分成九份,将小正方体分层提取,分类排放好,接着旋转剩余的部分,这样继续下去,最后通过直观形象的呈现“切割”、“提取”、“旋转”等动态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这其间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创设氛围、激发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敢于去质疑和生出新的求知欲望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责任。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开放性的课堂气氛来作为基础。但在传统的师讲生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循规蹈矩,主动性受到限制,思维被局限,创新意识培养成了无木之本。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视野得到拓展,多媒体的灵活应用让学生思维在变化中得到发展。以“位置与方向”的“东南西北”的教学中,教师以“问路”为话题,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的“指示”方法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再以“如果你现在面向正东,要向西走10m,然后再往南走20m该如何走?”来引导学生,因学生无法在实践场景中进行,通过幻灯片展示场景,学生的思维在场景中进行。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对“达到同一目的地”就选择了多条路线,而且能以具体的方向来进行描述。再如“认识图形”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的空间思维得到培养,教师先带领学生通过三角形、正方体、圆形、长方形等木块来搭建各种建筑物或实物,然后利用多媒体将学生搭建的物体进行画面展示,再引导学生以绘画。学生搭得高兴,看的来劲,画得兴致勃勃。通过物体向立体图形的转化,再转化为平面图形,空间思维得到培养,有的学生甚至学着画立体图形。不得不说,这都要归功于多媒体的应用。
五、利用多媒体,使练习形式多样化
电教媒体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容量大、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联系的及时反馈,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小学生稳定性差,易疲劳,在巩固环节上思想最容易溜号,只有不断的改变练习形式,不断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才能使他们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多媒体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减负提素”之目的。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的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弄成了电教“满堂灌”。
论文作者:靳存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5
标签:学生论文; 正方体论文; 等份论文; 多媒体论文; 情境论文; 思维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1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