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美景 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二小学 547000
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展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建构、内化这样的教学情境,逐步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情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为终身发展、立足社会打下基础,这就是我们教师追求的高效课堂,也是课改的现实意义。十年课改,教育发达地区越做越好,不断涌现课改新秀、教学能手;而教育待发展地区则不然,当每位教师都涉及课改之后,改革氛围反而不如最初浓厚了,很多教师遇到了发展成长的瓶颈,也有的穿新鞋走老路。怎样才能让我们突破瓶颈走进高效课堂呢?从现实出发,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校本培训,夯实基础,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一、切实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课改前的理论学习,典型案例展示,新课标中的很多关键词,重点内容还是深入人心的,可是因为能力不足以及学习跟不上,课改就像挂在嘴边的空头词,探讨课、公开课中使用几张幻灯片,虚张声势地分组讨论,没有价值的提问,没有意义的合作学习,不是课改的标志。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下,需要动真格的课改,必须让老师意识到课改的重要意义,意识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意识对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性,意识到教师对教学的态度也是重要的师德内容之一,必须主动学习,改变教学方式。
二、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
精心备课,预设得当,是上好课的首要条件。要想把课备好,必须学会以下几个“备”字:
1.备教学内容。教学时是否把握准重、难点,是否有知识点的遗漏,教学手段是否恰当。与备教学内容有密切联系。如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75页的加减混合运算例题“4+3-2=”、“4-2+3=”的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还要对应例题图感知加法、减法的意义,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后两个知识点没那么显现,容易忽略,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是有影响的。怎样备好教学内容呢?在2013年的国培中,李光树老师这样描述:读教材时,不仅要读懂课程内容的要求,也要读懂课程的育人价值;不仅要读懂呈现方式,也要读懂编者对探究教学的设计,即读懂教材的是什么和为什么。我觉得很受启发,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除了教师本身要主动学习外,还要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集体备课不单单是备单元知识,还应细到课时,特别是重、难点的课时,教研组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另外,如果有专家的教材课例解读供教师学习更好,有了范例,我想老师们更容易掌握解读教材的方法,也更愿意去学习,提高自己。
2.备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以学定教、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时,我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考虑到学生是六年级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倒数的意义这个结论和求倒数的方法,预习时已基本掌握,上课的起点就相应提高,重点在理解“倒数”这个概念的内涵和掌握课本中没有举例的,如小数、带分数的倒数的求法,和运用倒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如A× =B× (A、B都是非零的自然数),比较A、B的大小;A× =B× =C÷ (A、B、C都是非零自然数),比较A、B、C的大小。在这节课上,我看到孩子们一会儿定神思考,一会儿与小伙伴交流,一会儿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兴奋。
3.备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充分的教学资源,教材读得再好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课前要备好。在国培学习中,我看了“三角形”三边关系这个课例,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模一样的一根小铁线和一根吸管,课上让学生任意剪成三段,然后用铁线串起来,接着折铁线,使每段吸管首尾相连,看看能得到什么图形,并粘贴在黑板上。学生的作品中有钝角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有锐角三角形,还有围不成三角形的,由此引发了学生探索围成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小吸管、小铁丝都是生活中很容易找的,又容易操作,这种现象又是产生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就很浓厚了。
三、提高数学教育技术能力
曾观看徐老师《求平均数》教学一课,平均数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这节课里老师选择了学校运动会上男、女生套圈成绩,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条形统计图,且统计图的设计是动态地表现出“移多补少”和“先合后分”的求平均数的方法,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也为学生理解掌握“计算方法”求平均数获得了感性认识。接着通过多媒体技术剪接世锦赛游泳比赛和学校对三年级学生进行肺活量测试的一段视频,从而获得相关的数据信息,让学生运用平均数知识比较男、女生平均肺活量的大小,学生很感兴趣。然后在解决身高145厘米的小明在平均水深130厘米的泳池里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的问题,制作了游泳池剖面图,利用动画效果进行演示,再一次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感受了平均数的本质。多媒体课件魅力无穷,要掌握较高的制作技术,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技术。当然,教育部门能提供相应的软件和软件使用学习包供教师学习就更好了。
四、课堂实作,练就本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效课堂的学生应是自主学习、积极思维、主动构建,应是能说、会做、懂协作、敢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不是天生就有,不是一蹴而就,必须在新的教学方式下逐步培养形成。高效课堂老师的教学行为也需要在课堂上磨练,通过探讨课、公开课、比赛课磨练,通过平时的课磨练。教师怎么教决定了学生怎样学,决定了课堂是否高效,因此我们应夯实教的基础,夯实学的基础,才能实现高效课堂。
论文作者:韦美景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6
标签:学生论文; 平均数论文; 高效论文; 角形论文; 课改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4年4月总第16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