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完善精准扶贫识别机制的几点思考
付 泳,李作平,肖江波
(甘肃政法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 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第一场战役,事关脱贫攻坚绩效。要创新完善精准扶贫识别机制,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找准致贫原因,把真正的贫困人口、贫困程度等搞清楚,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关键词] 创新完善;精准扶贫;识别机制;思考
1 精准扶贫识别机制概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精准识别贫困人口是精准施策的前提,只有扶贫对象清楚了,才能因户施策、因人施策。①要做到精准识别,必须按照统一标准,通过规范的流程和方法,找出真正的贫困村、贫困户,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所需,为后面的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程序提供科学依据。
1.1 聚焦识别机制,做到对象精准
对象精准,就是把贫困对象也就是贫困区域、贫困村、贫困个体给一一识别出来建档立卡,摸透贫困对象的现实情况,找准致贫的具体原因,搞清楚经济致贫、劳动致贫还是其他情况。甘肃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完善落实“一户一策”各项举措,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等,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
1.2 聚焦识别机制,做到帮扶精准
帮扶精准,就是根据贫困对象的识别特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难度进行区分,实现资源有效利用、贫困对象最优受益。甘肃省积极协调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单位,深化和拓展东西扶贫协作,及时组织各级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进村入户,积极配合村“两委”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开展工作;深化“民企陇上行”行动,大力开展“村企共建”,将贫困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发挥工青妇等各方面力量,参与贫困识别、扶贫调研、支医助教、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
进入冬季,在闲暇时光约上亲朋好友“吃火锅、唠家常”无疑是一件温暖又和谐的美事,而各式的肉丸在火锅中绝对是不能少的配料。牛肉丸作为著名的潮州小食,以其爽滑弹牙的味觉体验著称,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随着我国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和速冻食品及冷藏保鲜技术的快速发展, 肉丸这种具有营养、方便、卫生、美味等特点的速冻食品也得到快速发展。
3)从模拟数据显示:随着开挖深度,距离盾构井50 m左右范围内冠梁轴力影响较大,呈现受拉状态;在四个工况下,标准段第一道的内支撑轴力均大于盾构井轴力值.工况一:标准段内支撑轴力大于盾构井内支撑轴力;工况二:最大内支撑轴力还是标准段第一道内支撑;工况三:最大轴力出现在盾构井第二道内支撑,且标准段第一道和第二道内支撑轴力大于第三道;工况四:最大内支撑轴力在盾构井第三道内支撑,且标准段第三道内支撑轴力大于第一道和第二道内支撑轴力.从模拟轴力云图能看出,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大,内支撑的最大轴力位置,也逐渐下移,最终出现在盾构井的斜撑位置.
1.3 聚焦识别机制,做到精准管理
漏评,就是指应纳未纳的。出现漏评的原因其实很多,归纳为:一是信息采集全靠群众自己说,户内信息真实性难以掌握。二是户数较多的村不容易全面准确掌握各个农户的情况,出错的概率较大。调研发现,一些地方大多数农户对本村有几户人都不知道,更不可能了解全村各户的家庭真实情况,影响了推选贫困户的准确率。三是只考虑识别标准,不考虑可能造成贫困的客观因素。从目前村户实际情况看,真正低于脱贫标准的其实很少,所以大多数村就是根据“两不愁三保障”是否达标来衡量能否纳入建档立卡。但是“两不愁三保障”的这些指标中,有些指标其实是很表象的(比如房屋),很容易造成一些房屋外观较好但负债累累家庭出现漏评。四是大多村为了以示公平公正,过高地、片面地依靠群众评议。这是目前存在的最大的问题,群众评上了就是贫困户,评不上就没办法,就不是贫困户,这种“一评了之”的现象,致使一些符合条件的少数姓氏的、距离集中村落比较偏远的、与左邻右舍关系紧张的、群众口碑不好的户被漏评。五是过分强调“以户籍为准”的人口登记方式。已经纳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因婚嫁户口未迁入、孩子出生未上户口等原因长期漏登了实际共同生活的家庭人口,在以后的动态调整中如果调查核实不仔细,就会出现漏评。
1.4 聚焦识别机制,做到精准考核
为了尽量避免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化,课堂活动应该是在利用学习者特征、课前评价数据的基础上“以学定教”地进行动态设计,即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情况随着不同学习基础而开展符合学生“准备律”的学习活动。
2 精准扶贫识别机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根据扶贫对象获得扶持和收入增长等情况,通过信息比对、入户调查等,对已经不符合要求的贫困人口及时清退,做到“能进能出”。实事求是地开展精准识别查漏补缺,既不要遗漏真正的贫困人口,也不要把非贫困人口纳入,保证精准识别程序严谨、结果准确,严防简单化,不搞“一刀切”。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广泛动员群众,逐户走访、耐心解释、仔细查看生产生活情况,核算新纳入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的收支帐,保障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切忌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强化社会监督,确保标准公开、评议公平、结果公正,识别结果要得到群众认可。
2.1 收入统计难精准
出现错退的原因,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和漏评原因是一样的,比如说:一是信息采集也是全靠群众自己说,户内信息真实性难以掌握。二是一味关注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而忽略了大额贷款等实际情况。通过调研了解到,有的脱贫户因为给儿子娶媳妇借款30多万,家庭经济负担很重,这样的户退出后很容易返贫,也有可能被评为错退。三是脱贫计划制定不合理。不考虑贫困户实际情况,草率确定脱贫计划,为完成任务把一些没有经过扶持的贫困户,甚至是一些低保贫困户、兜底保障户退了出去。经行业部门数据比对后,一方面出现大量回退人员,造成工作程序上的返工,增加了基层工作量;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回退机会,就有可能造成错退。
2.2 识别方法简单化
在贫困户的精准识别过程中,有的未将识别标准、识别范围、识别程序、申请时间、咨询举报电话等进行广泛宣传,引导贫困户奋发向上、自主脱贫的力度不够,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不够,极少数贫困户在扶贫政策的惠顾下养成了“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和不良习惯;有的入户调查不深入,收集的信息数据不准确,如调查对象的人口、收入、住房、其他财产以及家庭成员从业、健康、就学等信息不精准;有的未严格执行精准识别程序,没有公示,也未进行村级民主评议,仅由少数人研究决定。此外,识别出贫困、绝对贫困农户后,一些地方采用“综合排序法”的方法,有的“轮流当选”,大大降低了扶贫资源对临界贫困农户的扶贫利用率。
2.4 超声评估与US-G FNAC统计学指标比较 US-G FNAC的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于普通超声,假阴性率低于普通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和假阳性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关于“漏评”问题
精准管理,就是采取更加科学的制度化管理、动态化监控、信息化支撑,提高精准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甘南州坚持把扶贫对象精准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前提和基础,按照“一核、二看、三比、四评议、五公示(告)”的“12345”程序,全面建立实名制的贫困人口管理档案,扶贫工作实现了从“被动粗放”向“主动精准”的历史性转变。认真开展建档立卡问题核查和动态调整,通过“大走访、回头看”和“十不算、十不脱”核查工作,确保了扶贫对象不漏一人、不错一户。
2.4 关于“错退”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变革,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元经济相互交织、共同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农村居民家庭收入(除外出打工收入外)主要组成部分来自种植养殖业,受自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大,效益低而不稳,投入、产值及价格也不一样,这些收入的测算核定缺乏一个较为合理的衡量标准。在实际操作中,贫困识别多数采用“评议为主、测算为辅”的办法进行,谁支持的人多谁就是贫困户,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和局限性,容易出现人情对象、关系对象、拆户对象等问题。
精准考核,就是依据考核指标,采取等级划分手段,把多维的指标体系细化量化,把实际扶贫成效真实地反应出来,避免“编造数据”、“以假乱真”的现象。甘肃省进一步完善对市(州)、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扶贫业绩考核、对相关部门扶贫工作考核以及对片区县和插花县扶贫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落实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全面建立以精准扶贫为导向的奖惩机制。
3 进一步优化精准扶贫识别机制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做实,必须把贫困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做实。”②要进一步健全各级扶贫部门贫困识别机制,严把识别标准,严格识别程序和制度,提升精准度,严防扶贫对象出现偏差。
3.1 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信息平台
坚持深入生活、扎根官兵的创作途径。部队官兵生活,是军事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军队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生活、扎根官兵,才能体验官兵真实生活,了解官兵审美需求,感受官兵喜怒哀乐,挖掘感人素材,创作出接地气、受欢迎的文艺作品。应当健全军队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官兵的制度机制,确保文艺工作者到部队当兵锻炼、任职代职、体验生活、调研采风、一线服务等活动常态化,真正做到身入、心入、情入。
3.2 注重量身定制,推动精准管理
当前精准扶贫识别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精准识别精准度不够理想,宣传工作不够到位,考核奖惩不够规范,不良风气依然存在等。
充分利用电视媒体、广播电台、宣传专栏、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标准、识别范围、识别程序、申请时间等宣传力度,让广大贫困群众知晓政策、熟悉政策。组织基层干部通过白天进地、晚上入户等措施,耐心细致地做好扶贫政策宣传引导工作,把基层民主权利讲到实处,大力调动村民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积极性。以完善精准扶贫数据库为基础载体,充分发挥大数据便捷、准确、高效的特点,实现对象识别的精准、致贫机理的精准和帮扶方式的精准。打破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形成一个贫困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为快速、便捷、准确、动态把握贫困人口特征提供高效服务,为科学甄别贫困人口信息的准确性提供依据。
3.3 坚持综合施策,开展精准帮扶
通过村民参与、民主评议、社会监督的方式,将喜欢大操大办、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不守诚信以及沾染不良嗜好的贫困户排斥在贫困口范畴之外,对具有道德风险的贫困户进行道德意识培育,减少道德风险对贫困人口识别效果的潜在冲击。抓好“换脑”,重视广大群众致富观念的转变,引导和帮助群众强化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和发展意识。抓好“增智”,以农村青壮年和“两后生”为重点,大规模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和创业培训,进一步提高群众的就业能力和致富技能。抓好“造血”,把培育多元富民产业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源头活水,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广辟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3.4 细化落实责任,优化精准考核
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乡村抓具体的管理体制,逐级逐层逐人压实责任,扎实开展“两不愁三保障”清零行动,全面彻底抓好各类问题整改,务实扎实真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建立多维度考核体系,坚持既看眼前又看长远,既看发展又看基础。创新考核方式,采取重点考核与一般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并充分运用现代手段,随机抽样网络评价。建立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把贫困地区领导干部的政绩升迁与扶贫绩效挂钩,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中贡献突出的干部,引导他们全力扶真贫真扶贫;对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工作不细、复核不严、责任心不强、履职不力,导致漏评率、错评率严重的,严肃问责追责。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5年11月27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第35-36页。
②习近平,《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7月20日。
【参考文献】
[1]莫小峰.完善精准识别工作机制,推进精准扶贫[J].广西经济,2015(4).
[2]田景鹃.精准扶贫的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分析[J].当代经济,2015(11).
[3]王小林.扶贫对象精准识别与精准帮扶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16(3).
[4]汪磊,伍国勇. 精准扶贫视域下我国农村地区贫困人口识别机制研究[J] .农村经济,2016(7).
[5]崔赢一.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基层政府瞄准识别机制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6.
[中图分类号] F0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26-0195-02
作者简介: 付泳,硕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与旅游管理;
李作平,本科,甘肃政法大学,副教授,体育经济学;
肖江波,甘肃政法大学,讲师,研究生,区域经济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