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双语教学的价值分析与实现&以“计划与学习”为例_审计学论文

中外合作双语教学的价值分析与实现&以“计划与学习”为例_审计学论文

中外合作双语教学的价值分析与实现途径——以《计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中外合作论文,途径论文,价值论文,双语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几年来,审计工作的国际趋同越来越明显,对审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国际化审计人才形成了广泛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审计人才已经成为高校审计学科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在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审计学》无疑是最为核心的课程,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开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审计学》双语课程的开设得到了师生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学成效和人才培养的层次。但是,一些高校单纯从提升师资力量或者体现国际化教学的角度,由单一教师组织教学,效果并不明显,也未从根本上解决《审计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根本问题。

      一、合作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应用价值

      合作教学有多种形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够增进师生交流、容易构建教学反馈系统;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产学研结合等)能够开拓学生视野、增强其实践能力。本文所关注的是合作教学指的是中文教师与外文教师之间的合作,两者通过优势互补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整合与利用外教资源,还能创设机会,让中外教师能够就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与内容进行观摩学习,这对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学水平大有裨益。

      1.合作教学的概念解析

      在实践层面上,合作教学与团队教学、协同教学或者共同教学等同,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别。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合作教学改变了教师的配备范式。一种情况是一位主讲教师搭配一位或者多位教师或者教学助理人员,以此为基础组成教学团队,在课上和课下就某一课程、某一单元、某一主题等,进行联合教学;一种情况是由两位教师共同主持课堂教学,两者之间的地位均等。所不同的是,两位教师的教学任务不同,或者教学风格迥异,抑或两位教师来自不同的国家,属于“中外教学”领域。作为一种特殊的、极具效率的课堂教学模式,合作教学开始于上个世纪中叶的美国。当时的美国为了应对“婴儿潮”的到来,开发除了这种教学模式以消除师资力量短缺的干扰。在这之后,合作教学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应用和研究,尤以上个世纪末的东亚国家、地区最为典型。在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等,将合作教学应用到英语教学和其他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领域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比如,两位教师要在课前进行交流,对各自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规划、课程进度等进行商讨,以便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在课堂之上,两位教师可以轮流或者共同组织教学活动,这对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扩展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有十分积极的帮助,对其他课程的教学也提供了更多可以探索和研究的空间。

      2.合作教学的理论基础

      从理论上讲,合作教学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是典型的课堂建构或者重构的过程。这是因为,如果个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合作是连续的和积极的,不同个体之间的经验、知识、信息的界限或越来越模糊,他们之间的认知结构也会逐渐趋向于失衡。这种结构的逐渐消解和平衡的不断打破,能够为个体获取新经验、新知识提供条件,也能对重建认知结构创造基础;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个体之间保持持续互动,并且互动的层次不断加深、合作范围进一步拓展,这一基于知识、经验、信息搭建起来的结构会越来越丰富、效率也会越来越高。而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大,互动模式也会越来越积极,个体吸纳新经验和新知识的效果就会不断增强。从这个角度讲,合作教学需要教师之间的彼此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合作理念纳入到教学实践之后,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参与者的各自优势,为教学活动的高效实施提供有力保证。

      3.中外合作教学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已有的教学实践表明,中文专业教师与外教在专业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也正是因为这种差异的存在,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约束,打开了教学中的诸多“死结”,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活力,也与开放式的知识传授距离更近,也更能体现教学价值。以中外合作教学为例,这种教学模式为专业较强语言不足的汉语教师与外语能力较强专业素质一般的外教搭建彼此学习的平台,在相互弥补语言能力、专业知识结构差距的同时,全面提升课堂教学层次,向学生传递更为丰富、饱满、专业、密集的知识和信息。此外,专业教师在与外教通过合作共同探讨教材内容、教学过程的组织和效果评价时,中文专业教师的外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外教也能在这一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国文化、系统学习和掌握该教学领域的专业知识,丰富其知识体系,更好的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具专业性的服务。

      二、提升《审计学》中外合作教学价值的前提条件

      在高校《审计学》的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了双语教学实践。从已有的教学活动看,将中外合作教学应用到课堂是一项有价值的尝试。通过中文专业教师和外教之间的合作教学,对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将中外合作教学应用到《审计学》的双语教学实践之中,还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做出努力,以便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构建和谐、平等、互动的合作关系

      《审计学》中外合作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审计专业知识、打开国际视野,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更多力量。而为了给该教学模式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需要强调中文专业教师与外教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构建“双文化”教学体系,保证学生能够同时接受两种文化、两种教学方式和两种审计思维。这是因为,《审计学》的双语教学对学生的审计思维提出了全新要求,能够在母语和外语之间进行审计思维的扩展和切换,能够给予两种不同语言,完成有针对性的审计实践。此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两位教师要彼此信任、相互配合,能够在师师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中文专业教师与外教要相互尊重、彼此支持,向学生传递一种和谐、自由、轻松的精神,构建互动学习的良性循环。否则,不但教学互动无法进行,民主、平等的教学关系也无法建立,使教学互动沦为“一言堂”。

      2.对审计学中外合作教学形成正确认识

      在《审计学》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的合作之间除了要彼此之间保持交流、沟通,并最终形成默契外,还应在各自的语言风格、教学特点、教育思维与授课方法方面形成正确认识。只有对《审计学》中外合作教学形成正确认识,才能彼此之间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相互配合和相互补充,最大限度的共享教学资源、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谋求更好的教学效果。首先,要保证教学目标的一致性,无论是中文专业教师还是外教,都要在阅读英文资料和讲解专业知识时,能够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词汇与专业表达方式。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了解国内外审计学的发展动态,对审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也能有所掌握。此外,在《审计学》课堂的中外合作教学实践中,还应进一步使教师明确教学对象对教学活动的诉求。无论是中文专业教师还是外教,只有在课堂上能较为熟练的运用汉语、英语完成审计教学,才能使学生能够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境中自由切换。否则,学生极易受限于一种语言,而对另一种语言产生排斥。因此,在中外合作教学中,应最大限度地避免这种“主观选择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轻松地融入到两种语境之中,以便能够真正借助双语进行审计学的学习、交流和思考。

      三、提升《审计学》中外合作教学价值的途径选择

      近年来,中外合作教学方法已经被运用到一些高校的教学实践之中,并取得了较之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将该方法应用到《审计学》的教学活动中,还是对合作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阻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合作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已有的相关实证研究,都显示了中外合作教学的优势、必要性。而为了消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大限度地释放该教学方法的价值,本文认为,除了要通过寻求教学最佳结合点和合作分工提升教学效果外,还应构建审计学中外合作教学的师资体系,通过共同备课不断体现该教学方法的价值。

      1.通过寻求教学最佳结合点提升教学效果

      在《审计学》的中外合作教学中,中方教师与外方教师的学习精力甚至是成长精力都是不同的,差异性较大。中文专业教师与学生具有相似的成长和学习历程,在教学过程中更能够言传身教,凭借自身学习的经历与长期的教学经验,对教学过程更为熟悉;外教虽然不具有这一优势,却能够将“别具一格”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使之能够同时接受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范式,对审计学的学习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审计学》的中外合作教学工作,需要通过寻求教学最佳结合点提升教学效果,在优势互补之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教师还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无论是中文专业教师还是外教,都要明确并坚定自己在教室中的角色定位,通过彼此支持和相互提醒,传递和反馈关键信息,以便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2.强化审计学中外合作教学的师资体系

      《审计学》双语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除了需要保证中文专业教师与外教之间彼此了解、相互支持外,还对教师本身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中文专业教师来说,除了要具备过硬的审计专业知识外,还应在外语应用和听说读写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否则,将无法与外教形成流畅的交流,甚至会对课堂教学形成阻碍。对外教来说,除了要在课堂之上展现其流利、标准的英语水平外,还应在专业知识方面广泛涉猎。否则,将无法与中文专业教师形成良性配合,也很难达到课堂教学要求。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考虑通过出国访问、国内培训等方式,提升中文专业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也可以通过组织教学观摩和专业课程研讨,提高外教对汉语的理解水平,丰富其专业知识,为组织各环节的教学与课堂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撑。

      3.通过共同备课提升教学效果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审计学》双语课程中,中文专业教师与外教在教材的选择、使用,教学方法的实施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比如,中方教师对课本、教参的依赖性较强,外教的备课教案粗放,系统性较差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避免以此而消耗不必要的教学资源,可以通过共同备课的形式解决。这是因为,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共同备课是中外合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前提与保证,同时,共同备课也是合作教学的重要构成部件(经验和知识沟通是建构主义的核心环节)。因此,在合作备课的过程中,中外教师需要主动了解对方在备课方法上的差别,通过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让中外教师都能够了解各自的语言文化与社会习俗。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两者都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案;同时,通过定位各自的角色,使两者之间能够在课堂之上和课堂之下都保持合作状态,实现更为出色的教学效果。

      高等教育中审计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要寻求教学最佳结合点,通过合作分工,构建审计学中外合作教学的师资体系和共同备课不断体现该教学方法的价值外,还应在合作分工、体制优化等方面做出更多尝试和努力。

标签:;  ;  ;  ;  ;  ;  

中外合作双语教学的价值分析与实现&以“计划与学习”为例_审计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