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第二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生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5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2-0096-01
急性胆囊炎是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以往临床常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治疗。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分别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以对比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经B超或CT等辅助检查确诊、经术后病理证实。临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有明显触痛、腹肌紧张,恶心、呕吐、发热。实验室检查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血清胆红素、血清转氨酶增高,超声检查显示胆囊肿大。将以上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15例,女19例,平均(48.6±10.4)岁,病程(1.4±0.7)d,术前B 超检查显示合并胆囊结石31例,胆囊平均厚度(4.4±1.7)mm。观察组中,男14例,女20例,平均(47.9±8.3)岁,病程(1.3±0.8)d,术前B 超检查显示合并胆囊结石32例,胆囊平均厚度(4.3±1.8)mm。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取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经腹直肌切口入腹,切口长度约9~14cm,直视下全面掌握胆囊及周围组织情况,游离胆囊管并结扎,采用顺逆结合的方式剥离胆囊,结扎血管,电凝止血,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引流,关腹。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三孔法操作,建立人工气腹,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1mmHg=0.133kPa)。腹腔镜下探查全面掌握胆囊炎症及黏连程度,紧贴胆囊,将周围粘连做钝性分离,使胆囊和Calot三角充分暴露。如患者胆囊张力过高,应进行穿刺减压。靠近壶腹部钝性分离Calot三角,将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分辨清楚后,用钛夹钳钳夹夹闭。将胆囊颈部提起,距肝约5mm将胆囊切除并取出。电凝处理胆囊床出血,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仔细探查手术视野,放出CO2气体,消除气腹,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①术中情况: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②术后恢复情况: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③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有无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胆漏、败血症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有5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2例,腹腔感染、术后出血、胰腺炎各1例;观察组有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腹腔感染、术后出血各1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9%)低于对照组(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两组手术情况比较
*
3.讨论
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的首选方式,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临床治疗急性胆囊炎已有百年,但其手术切口大,对患者损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且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胆漏等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不甚理想[1]。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逐渐应用于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治疗。笔者认为,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①人工气腹的建立可充分暴露腹腔,借助腹腔镜的放大效应,便于术者对胆囊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全面把握,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减少手术失误率。②手术时间短,术中麻醉药物对患者胃肠道蠕动功能的影响大大减小,增加了腹膜对腹腔内渗液的吸收能力,腹腔积液感染的发生几率降低。③手术切口小,使得腹腔内肠管等器官组织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减少,不易引起肠粘连,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同时其达到了微创的目的,满足了患者对术后瘢痕美观的要求,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2]。本组研究资料中,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有优越性。综上所述,腹腔镜与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显著,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海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对比分析[J].医学综述.2012,18(19):3314.
[2]郑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107.
论文作者:阎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4
标签:胆囊论文; 术后论文; 胆囊炎论文; 切除术论文; 切口论文; 腹腔镜论文; 时间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