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地理“问题教学”的策略_地理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问题教学”的策略_地理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问题教学”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策略论文,新课程理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G 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916(2008)02-0128-02

教师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改革自身的教学方式,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用“问题教学”(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如何评价问题)来加强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施的课题。

一、提出问题的策略

(一)让学生会问、好问的策略

1.重视过程,讲究方法,让学生会问。没有广博的知识,就没有思维的基础,就会失去思考的源泉,也就提不出有难度和深度的问题,因此,教师既要教育学生认真听课,重视教材让学生咬文嚼字,多观察、多思考图表,同时要鼓励学生不断补充课外知识,掌握丰富的地理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尽力吸收时政热点、焦点信息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充实自己。

培养学生会问的习惯必须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构建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提出新的问题。

讲完一章、一节内容后,学生可能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尤其是当这一节、一章内容对以后的教学内容有密切关系时,开展一节复习课,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提出尚未理解的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是对于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问题,交给全班讨论,互相启发,自行研究解决。教师只在一旁点拨、引导。实践证明,学生经过深思熟虑后搞清楚的问题印象很深,记忆也牢固。

2.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兴趣,让学生好问。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索兴趣,是培养学生乐问、好问的重要方法。教师要善于利用师生情感交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原有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使学生勤思好问。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设置问题情境可采取以下方式:

第一,可通过当场试验或实验演示及直观方法(如地图、图表、照片、模型等),显示与学生日常经验、已有知识发生矛盾的事实,从而形成问题情境。如用FLASH演示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对比,从动画中观察出地球的自转、公转方向,太阳日和恒星日的大小关系。

第二,可通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叙述来设置问题的情境。如:哥伦布第一次从欧洲至北美,往返一次需要37天,第二次只需要20天,观察路线寻找原因;二次大战期间,德军潜艇可以悄无声息地自由往返于大西洋与地中海之间。

第三,利用对某一问题的不同观点或矛盾(如我国入世利弊谈,华北地区为半湿润地区却是全国最缺水的地区,西欧地区温带海洋性分布较宽广,而北美西部较狭小等)设置问题情境。

第四,利用某些地理现象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差异(如东非高原赤道附近为草原、南极洲有丰富的煤、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地中海气候等)设置问题情境。

第五,利用学生关注的时政热点、焦点问题。如台风来之前和之后的天气、风向的变化;我国航天发射基地的名称位置、发射的时间和回收地的分析。

第六,在学习中引导学生通过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方法,激发矛盾产生问题情境。如:假设黄赤交角为0度或变大为90度,假设地球只有公转不自转,假设大气中缺少了O[,2]、N[,2]、CO[,2]、O[,3]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二)教师提问的方法与技巧

要让学生好问,教师本身必须要善于提问,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适当的问题,这样可以给学生起示范作用。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在哪里,兴奋点是什么,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并积极思考和勇于实践,经常向学生提出一些新颖巧妙的问题,设计完全不同于教材的“问题情境”。

1.教师提问的途径。教师提问的途径很多,让学生会问、好问的策略教师同样也适用,此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经验通过其他的途径提出问题。如:(1)是非判断提问。关于具体自然资源判断,天气、气候词语描述判断,矿物、矿产、岩石判断等。是非判断提问对于搞清概念的内涵、外延,巩固学生知识具有较大作用。(2)新旧联系提出问题。在讲解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成因时,须联系前面讲过的气压带、风带,结合初中学过的世界各地的地形、地貌,来分析各大洲的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气候类型,在学习了洋流之后,再应用这方面知识来补充说明。(3)对比、类比提问。如为什么济南的气温日交差比泰山大,而青藏高原却是我国气温日交差最大的地区?同是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为什么鞍钢建在煤铁资源丰富地区,而宝钢建在各种常规能源缺乏的上海,这说明了什么?(4)综合、发散提问。如沙尘暴的治理措施,从自然、人为原因启发学生畅所欲言;假如你是本市的环保局局长,如何解决当地的环境问题?

2.教师提问需注意:(1)难度适中,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如在学习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时,讲到青藏地区最丰富时,可提问为什么?在学生得出结论后进而提问为什么青藏地区年平均气温最低?在讲解完锋面、低高压系统之后可进一步提问为什么锋面总是出现在气旋中而不是反气旋中?(2)要了解学生的基础,要让学生通过思考后回答得出。如在讲高空等压面图时,比较两地高空气压值高低时,我们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气压是从地面向高空逐渐递减的,再根据气流流动、根据推理得出:近地面高温为低压,低温为高压。(3)掌握提问的时机和先后顺序。除课前复习检查的提问外,还要有在讲课过程中的启发式提问,讲完新课的巩固式提问等。提问的内容也都应尽量注意启发积极思维。先向全班同学提问,让大家都思考,然后再叫某位学生回答,避免出现教师和个别学生对话而忽略全班同学的场面。(4)掌握提问的对象,一般是先中等水平学生回答,再请优等学生补充或解难,有时也应让“差生”来试试。也可以在课前把问题分成三个等级,以分别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的提出很重要,但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促进新问题的产生及促进学习,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予以启发、循循善诱。教师要教会学生想问题的方法,先想什么,后想什么,哪些内容与之有联系,哪些知识可以作为思考的条件,思考的关键和线索在哪里。问题的解决应注意以下几点:

1.增强学生自我答疑,独立释疑的能力。教育学生遇到难题不要马上请教他人,而应首先进行独立思考,实在解决不了再去请教他人。不耻下问本来是件好事,但如果事无巨细一律都去请教别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懒惰依赖思想,所学知识就不能在独立运用中得以创造性地激活,知识活力就得不到提高。在问题产生之后,教师应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思考、解决。

2.教师要注意解题方法指导。(1)让学生确实弄清题意,然后从问题出发积极探索与之相联系的已经学过的知识,并最终找出答案,如要在等压线图中比较两地风力大小,从题意出发,风力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气压差→两条等压线间气压差相等,只要比较两条等压线的距离哪个大,距离大,单位距离间气压差就小,那么风力就小。反之风力大。引导学生从问题着手,一步步倒退从而得出答案。(2)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习惯,发散思维,采用一题多答,一话多说,举一反三,由因求果,或以果溯因。如:季风、海陆风、山谷风、城郊环流;让学生不限章节思考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等。(3)对于那些一时在课堂上无法很好解决的问题,可根据问题的实际价值及意义,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某一小组,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调查、查阅资料或实验等手段加以完成,并要求把问题解决的过程及结果在下次课堂上反馈,或以书面的形式上交。

3.注重评价过程的艺术性。“问题式”教学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着眼点主要是对学习的过程,主要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和创新意识。让学生参与评价活动是强化其主体地位和培养其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遇到一些似是而非或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对此不要简评定“对”或“错”,要先让学生评价,教师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尤其对有创造性的见解,即使有某些不足,也要以鼓励为主,给予恰当的评价,不能轻率否定。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要让他们进行自由讨论,各抒己见,然后教师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进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标签:;  ;  

新课程理念下地理“问题教学”的策略_地理教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