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又来了吗?_金融风暴论文

全球金融危机又来了吗?_金融风暴论文

全球金融危机又来了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融危机论文,全球论文,又来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包括全球股市大跌以及多国货币贬值在内的金融市场大震荡,正让发生全球金融危机的论调悄然兴起。有观点认为,当前确实出现了金融危机的苗头,也有认为当下境况还只是对系统性风险的一种反馈,但少数更为悲观的观点则是将现状定性为金融危机第三波。

      伴随近期全球金融市场、商品市场的动荡而来的是对于经济前景的担忧,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再起的论调也渐起声势。

      金融危机论调陡然兴起

      “近期全球股市大跌,各国货币大贬,典型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啥就没人宣布呢?”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8月22日早间发布微博称。

      有关金融危机的论调似乎兴起于一夜间,史玉柱是较早公开这一观点的公众人物之一,他的这一疑惑、观点在随后的两天里得到了3000多转发量,2000多条评论。作为持有金融机构股权,并参与二级市场投资的公众人物,史玉柱所发表的有关市场的观点判断,通常都会引来较大关注。

      与其观点相呼应的是昨日A股继续大幅下挫,上证指数收盘跌幅达到8.49%,盘中跌幅一度达到9%,创2007年3月以来最大跌幅,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等地股市亦现大幅下挫,美欧股市也未能独善其身。

      与此同时,新兴市场国家币值也继续承压。昨日美元兑人民币收于6.40,人民币跌幅0.25%;美元兑林吉特收于4.26,林吉特跌幅2.05%;美元兑新台币收于32.88,新台币跌幅0.68%。

      再往前,也即本月20日,民生证券发表了一份题为《金融危机第三波:该倒下的终会倒下——从哈萨克斯坦货币贬值说起》研报。报告里提到从2013年开始,金融危机第三波层递进、渐入高潮。其开篇提到的即是哈萨克斯坦20日宣布取消货币区间波动限制,该国货币坚戈随后贬值30%,在此之前,人民币较大幅度贬值风波也刚刚平息。

      民生证券认为,从全球经济角度看,两国货币贬值不是孤立事件,和去年的卢布以及近期的越南盾贬值一样,都是金融危机第三波激起的涟漪。

      民生证券曾梳理了三波金融危机的演进逻辑:第一波是银行业危机,发生在中心国家(美国)的私人部门;第二波主权债务危机随后在次中心国家(欧洲五国)的公共部门爆发;第三波综合性的货币金融危机由此传染到过度依赖外需和外资的外围国家(新兴市场),其结果是新兴市场陷入经济衰退和资本外流的恶性循环。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当前已出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苗头。

      危机还是风险暴露 业内有分歧

      不过与史玉柱将当下股市和汇市状况视为金融危机的观点所不同的是,赵庆明将其视为危机苗头的触发因素,他提到的触发点包括美国加息预期渐浓和中国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包括股市和汇市)。

      社科院金融实验室主任刘煜辉则认为此次人民币汇率调整导致全球市场在观望人民币会不会趋势性贬值,且对此尤为敏感,而中国经济的外溢性又很强。刘煜辉预期与人民币相关的资产将要有系统性的调整。

      不过与其他市场人士看法不同的是,刘煜辉认为目前还只是存在系统性风险,还不能说是危机,仍有挽救的空间,他预计接下来几天中国会同主要经济体国家密切磋商,届时包括A股在内的中国相关资产都会有个企稳的过程。

      一位接近监管机构的人士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银行系统应该不会因此被引爆风险,因此有关金融危机的判断有所夸大。

      但民生证券的判断是,金融危机第三波的结局已经逐渐清晰:即和国内资本市场的牛熊并存、结构分化一样,新兴市场可能也会逐步蜕变为分化市场,少数国家会爆发短期的急性危机,大多数国家将陷入长期的慢性危机,而只有极少数的国家将转危为机,成功跻身成熟经济体行列,中国最可能的情况是有风险、无危机。

      中国经济企稳态势未变 政策有必要进一步宽松

      业内指出,短期内来看,降息降准的必要性依旧存在,除了在实际层面解决资本外流导致的流动性紧缩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之外,更多的是可以向市场传递政府稳增长立场的信号。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重了大家对中国经济的担忧。不过,多位经济学家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状况还需要再观察,不能依据短期震荡就过早下判断。尽管中国经济有一定下行压力,但经济筑底企稳的态势并没有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面对股市大跌,监管层出台了诸多救市措施。但在当前金融市场风险上升的背景下,专家强调,单纯的政府救市已经很难奏效,政府应该在稳增长政策方面加大力度,货币政策有必要进一步宽松,以此向市场传递政策稳增长的信号。

      中国经济筑底企稳势头未变

      继上周全球股市大幅震荡后,昨日全球股市再次遭遇暴跌。与此同时,大宗商品走低也拖累风险货币全线下行。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不少人就此认为,金融危机又要来了。

      “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反映了对中国经济放缓的担忧。”中信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对上证报记者分析称,人民币快速贬值以及上周公布的8月财新PMI初值创六年新低等因素都加剧了市场对中国经济运行疲软的忧虑。

      但诸建芳表示,“这种担忧不见得与实际情况相符。中国股市暴跌主要还是市场脆弱,本身信心不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全球金融动荡的情况还需要再观察,不能仅仅根据短期震荡就过早下判断。尽管中国经济有一定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筑底企稳的态势并没有改变。”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增速运行在平稳区间。这其中,资本市场在稳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稳增长政策应加大力度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宏观经济研究主管章俊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因为股市火爆带动金融行业对GDP贡献比历史平均多了0.5个百分点左右,也就是说,如果刨去这个多出来的0.5个百分点,GDP也就6.5%左右。”

      尽管稳市场对稳增长也至关重要,但章俊指出,下半年由于股市大幅回落,金融行业的超常贡献会逆转,应努力通过实体经济反弹来填补这个空缺。

      “从目前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风险上升的背景来看,单纯的政府救市已很难奏效,政府应该在稳增长政策方面加大力度,通过努力改善经济基本面来为金融市场提供信心,进而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章俊说。

      章俊认为,稳增长的抓手还是看基建。“目前在基建投资方面无论是项目审批还是资金配套都已到位,接下来就是狠抓落实的问题了。预计中央在未来会加大重大项目的推进工作,通过问责来落实责任。”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持相同观点。他对上证报记者指出,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A股自身的问题,单纯谈A股救市已经意义不大。当前最重要的还是积极财政政策加速发力,比如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减税力度、降低社保费用等;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降准降息。

      章俊进一步分析称,“短期内来看,降息降准的必要性依旧存在,除了在实际层面解决资本外流导致的流动性紧缩和融资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之外,更多的是可以向市场传递政府稳增长立场的信号。”

      全球汇市冷暖不均 新兴市场压力重重

      有专家指出,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实体经济偏弱,IMF、世界银行在今年年初时已经下调了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速预期,但是目前看来实际结果比预期的更低。从外因看,今年美联储加息是大概率事件,这一预期加重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压力和资本流出的压力,两个压力互相影响、互为循环、相互恶化。

      过去的数个交易日,全球外汇市场出现了分化,冷暖不均——美元、欧元、日元表现坚挺,而包括人民币、林吉特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货币纷纷贬值。在此背景下,有市场人士担忧,在经济增长压力加大、美联储加息的大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货币会否出现竞争性贬值,重蹈亚洲金融危机覆辙。但业内专家大多认为,凭借充足的外汇储备,新兴国家货币能够抵御金融市场波动,人民币汇率有企稳的基础。

      昨日,欧元、日元、瑞郎等汇率在震荡中走高。截至记者发稿,1欧元对1.1488美元,欧元涨幅1%;美元兑瑞郎为0.9410,瑞郎上涨0.72%;美元兑日元为120.06,日元上涨1.56%,表现出避险货币的特性。

      而反观新兴市场国家,昨日美元兑人民币收于6.40,人民币跌幅0.25%;美元兑林吉特收于4.26,林吉特跌幅2.05%;美元兑新台币收于32.88,新台币跌幅0.68%。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赵庆明指出,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实体经济偏弱,IMF、世界银行在今年年初时已经下调了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增速预期,但是目前看来实际结果比预期的更低。

      从外因看,今年美联储加息是大概率事件,这一预期加重了新兴市场国家货币贬值压力和资本流出的压力,两个压力互相影响、互为循环、相互恶化。

      民生证券研究院执行院长管清友也指出,美联储加息和美国经济复苏相伴而生,共同把美元送进升值大周期,新兴市场既要承受外需萎缩,又要承受外资外流,贬值是必然的结果。

      更让市场担忧的是,上周哈萨克斯坦宣布取消货币区间波动限制,该国货币坚戈随后贬值30%。结合此前我国人民币主动一次性贬值近2%,越南、哈萨克斯坦、巴西、土耳其等相继下调汇率,市场有观点认为,在内外双重压力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出现了竞争性贬值,要警惕重蹈亚洲金融危机覆辙。

      “从人民币到坚戈,两件事并非偶然,其背后藏着同样的逻辑。”管清友认为,从全球经济角度看,两国货币贬值不是孤立事件,这和去年的卢布以及近期的越南盾贬值一样,都是金融危机第三波激起的涟漪。

      在管清友看来,所谓第三波,是指金融危机传染到过度依赖外需和外资的外围国家(新兴市场),其结果是新兴市场陷入经济衰退和资本外流的恶性循环。

      值得指出的是,与亚洲金融危机时不同的是,目前新兴市场国家的经常账户呈现顺差,外汇储备也更为充足,从理论上能够抵御金融市场的波动。

      但是赵庆明提醒,外汇储备在市场平静时是管用的、够用的,而在市场波动时往往是不够用的,因此要密切观察市场动向,积极采取行动。目前看来,在风声鹤唳的市场中,人民币不会跌得更多,较之新兴市场其他货币会稳住,但是稳住并不能立刻消除市场的悲观预期,若市场进一步恶化,不排除大国出手进行协调。

      多重风险致大宗商品创六年新低

      筑底或在四季度

      大宗商品本质是供需关系,2011年以来,全球宏观经济疲软,大宗商品开始走下坡路,近2-3年由于房地产投资下降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放缓,大宗商品供需进一步失衡。

      由于全球经济下滑和新兴市场货币贬值,中国、美国和日本等全球股市暴跌,拖累大宗商品触及2009年以来的低位。昨日,国内商品期货橡胶、螺纹钢、PTA、棕榈油、白糖跌幅逾4%。2011年以来,大宗商品进入下行通道,目前处于下跌末期,因为全球股市大跌拖累商品期货进一步下滑,又反作用于股市及经济。分析人士认为,终结这一恶性循环,需要等待全球股市风险释放,预计今年四季度有望企稳。

      大宗商品双重作用宏观经济

      截至发稿,以美原油为代表的多种商品期货价创下六年新低,击破重要关口。NYMEX原油价格周一亚洲时段跌破40美元/桶,跌3.58%报39美元/吨,LME期铜跌破5000美元/吨,跌3%报4910美元/吨,LME镍大跌6.58%跌破10000美元大关,COMEX白银和期铜价跌逾2.5%。彭博大宗商品指数录得1999年8月以来最低盘中水准,该指数过去四年连跌。

      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有弊有利。西本新干线高级分析师邱跃成告诉上证报记者,制造业原材料价格下跌,导致产成品价格下跌,本质上还是有效需求不足,加速市场恐慌预期,没有给经营带来好转,企业盈利更困难,“具体表现就是企业破产倒闭增加,今年1-7月粗钢产量同比下降,铁矿石进口量同比下降,这是近年来首次出现,反映市场需求进一步下降。”他说。

      长期关注商品市场的前海博度投资公司投资总监曾维强对上证报记者表示,全球范围内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进步并不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去泡沫、股价下跌恰恰是反映大宗商品需求萎缩的预期。

      不过,大宗商品下跌,以原材料计成本的服务业效益提升,如原油下跌导致航空业燃料成本降低,煤炭价格下跌带来的电力行业盈利能力增强。

      商品期价等待股市见底后回暖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及股市的疲软也在拖累大宗商品。Easy-forex易信总部中国区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灏认为,在美国和伊朗等主要产油国加剧原油产能过剩的同时,全球经济恶化的信号却使得需求被进一步看空。上周五的数据显示中国这一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制造业活动8月份继续恶化,这和人民币近期贬值的趋势相同,将打压中国原油进口。与此同时,各国股市全线重挫,也表明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并不乐观,并推动油价进一步跌向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录得的低位水准。

      曾维强认为,大宗商品本质是供需关系,2011年以来,全球宏观经济疲软,大宗商品开始走下坡路,近2-3年由于房地产投资下降带动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放缓,大宗商品供需进一步失衡。

      “只有大宗商品价格跌到生产成本,大量停产,如原油跌至30美元/桶左右的低位,供应端萎缩,产能过剩减少,价格才能企稳。事实上,大宗商品处于下降通道,调整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已处于调整末端。”他说。

      在他看来,只有当全球股市下跌这最后一道风险完整释放,商品价格才能起来,预计今年四季度企稳。

      方正证券宏观经济分析研报也认为,从全球股市边际角度看,大宗商品底基本上就是资本市场底,大宗商品正迎来过去20多年中的第六个大底部,尤其是中国汇率调整后,工业原材料指数已有见底回升迹象。由于后续中国地产投资、基建可能都将缓慢加速,预计大宗商品底可能会在8-9月确认。而A股由于在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出现一轮历史少有的背离和透支,消化本轮透支可能还需要一个季度。

标签:;  ;  ;  ;  ;  ;  ;  ;  ;  ;  ;  

全球金融危机又来了吗?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