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河南省 开封市 475000)
摘要:小说《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最能体现霍桑对象征手法的娴熟运用的代表作。受神秘主义的影响,霍桑的作品多使用象征主义来描摹场景、刻画人物,并含沙射影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他惯于将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相结合,从而使创作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他在小说《红字》中大量地赋予不同的人物和事物以丰富且有层次的象征意义,使这部小说的内蕴远比字里行间所传达的文本信息更耐人寻味。通过对象征主义的解读以及对红色字母A的象征意义及其与主要人物名字及形象的关系的分析,本文深入剖析和探讨了小说《红字》中的多重象征意义即其多义性。
关键词:红字A;象征主义;多重象征意义
一、象征主义
象征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段,很早就出现在诗歌以及小说创作中。而象征主义真正作为一种文学流派,则出现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并逐渐成为欧美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象征”一词,历来不乏有评论家、诗人等对其进行解读。他们的解释往往有相通之处却又不尽相同。评论家南帆说:“象征是以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或暗示某种观念、哲理或情感”[1]。法国诗人马拉美认为:“象征就是这种神秘性构成的:一点一点地把对象暗示出来,用以表现一种心灵状态”[2]。现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艾略特也曾说过,诗人应为他的思想和情感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客观对应物,即象征物。综合以上说法,象征是借助于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或意象,如色彩、声音、动植物等来间接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等抽象事物的文学创作手段。由于象征手法并不对客观事物作简单、直接的描述,而是通过暗示、隐喻等手段引起读者对其进行剥茧抽丝地联想与推理,它往往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也因此赋予原本平常的事物以巨大的艺术力量,这也正是象征艺术的魅力所在。象征主义主张用暧昧、隐讳不明的暗示来替代精确的描述和真实的刻画。霍桑在创作中也坚持这一基本主张,运用象征手法暗示客观事物背后隐含的意义,而不是对其进行客观写实。正如英美文学评论家朱虹所说:“在霍桑的作品中,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由于作家的主观精神的照射,客观事物既是它自己,又是别的什么,在他看来,客观物质世界仅仅是假象,而它的“灵性”才是本质”[3]。相较而言,霍桑对《红字》的创作更强调作品中各种意象或人物形象的象征意义而非那些浮于表面的显而易见的东西。而那些不曾外显的内在的东西也正是霍桑想要引导读者去探寻和深思的所在。
二、“红字”A的象征意义
《红字》这部小说以十七世纪北美清教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主要描写了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跟丈夫齐灵沃斯从英国移居当时仍属英殖民地的美国波士顿。中途由于丈夫失踪,海斯特只身到美独自生活,后爱上了当地的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两人私下结合并育有一女珠儿。但他们的爱情为当时社会所不容,他们只能秘密地相爱。为了保全丁梅斯代尔的名誉和威望,海斯特在受审时拒绝说出珠儿父亲的名字,并甘愿在胸口戴上象征罪恶和淫荡的红色字母A。齐灵沃斯再次出现,开始计划向丁梅斯代尔复仇。最终,由于灵魂与信仰的拷问和对海斯特与珠儿的愧疚,丁梅斯代尔在向人们坦白自己是珠儿生父时辞世。齐灵沃斯如愿以偿复仇成功,却迅速枯萎,不久也离开人世,并把遗产留给了珠儿。海斯特带珠儿离开了波士顿,后又在珠儿幸福结婚之后再次回到波士顿,顽强生活、思念丁梅斯代尔。海斯特死后葬在丁梅斯代尔旁边,以另一种方式与他永远相伴。
小说中红字“A”的象征意义具有多义性,且并不具有特定性和指定性,读者可以对其有不同的解读。而且,多重象征意义在故事情节的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变体或具体表现形式,也可以说是具有多变性。但总的来说,象征意义的体现主要围绕对四个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塑造展开。
1.红字A和海斯特
海丝特·白兰(Hester Prynne)是显性的红字,同时她也自主地赋予了红字新的意义,实现了红字象征意义由负面向正面的转变和迁移。红字A的多重象征意义在海斯特身上表现得罪为明显。它在海斯特身上最初代表了通奸罪Adultery,也因此她不仅被当时的请教法规和社会伦理道德所唾弃,也不得不忍受当地人们的侮辱和疏远。但她从未屈服,而是通过表面看起来很单调乏味的刺绣来宣泄情感,与世俗作默默的抗争。另外,海斯特的婚姻受制于社会伦理道德和礼教的枷锁的禁锢,这一枷锁造成了灵魂和肉体、人性与伦理的冲突。但她奋力冲破束缚,追求理想的爱情和美好纯真的情感Affection[4]。从作者在很大程度山对她这一人物的正面塑造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她褒大于贬,更多地持同情和赞扬的态度。正是她的诸多优秀品质和人格使她逐渐摆脱了通奸罪名带来的禁锢和抑制,闪耀着崇高道德和美好人性的光辉。她是能干Able的,刺绣手工在她手中变得巧夺天工,连红字A经她一番装饰也变成了她衣服上不可或缺、精美夺目的艺术Art饰品让人们挪不开眼睛地被其吸引。她也是善良、愿意给别人提供帮助Aid的,“没有任何人能像她那样乐善好施,那样喜欢周济贫困者。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灾难发生,她都会立刻找到自己的位置,服务于公众或造福于个人”[5],她还是顽强的女战士Amazon,不仅努力争取美好爱情和个性解放,还勇于与令人压抑的封建礼教和宗教体制顽强抗争、不肯屈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红字的内涵随着海斯特不同侧面的一一展现而不断丰富,不再浅薄寡味,而是渐渐地形成了一个体系、一种信仰,这种信仰不仅支撑着她始终坚持自我,也不断感化她周边的人对她的态度的转变,而这也正是作者通过作品传达的对真实社会可以实现这种转变的美好愿望和期冀。
2.红字A和丁梅斯代尔
丁梅斯代尔是隐性的红字,同时也是红字的负罪者和牺牲者。男主人公Arthur Dimmesdale是一个年轻的信徒,他的名字的首字母AD正是adultery(通奸罪)的首字母,暗示他犯了通奸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使他成为了一个矛盾统一体。在他身上,A字象征着爱与罪的矛盾。他是个虔诚的、受人景仰的牧师,但他也是一个会对纯洁爱情寄托有美好愿望的普通的自然人,所以明知是错的,他还是选择与白兰结合。与海丝特相比,他显得怯懦,但这是他受宗教束缚弥重的结果。他一直在犹豫,多次想公开忏悔自己的“罪孽”,但他的这种愿望过多地同“赎罪”‘内省”等宗教意识纠缠在一起,因此行动上也只能处处受其局绊。他小心翼翼地掩藏自己和海斯特的秘密和刻在他胸口的火一样的红字,勉强做到“表里不一”,表面上虔诚正直,暗地里却只能把自己深藏在灵魂深处的世界里挣扎着、煎熬着。他明明对白兰有爱、有深情,却偏偏要把这种感情视如罪恶,深陷其中又犹豫着挣脱,挣脱不得只能再次深陷其中,再次加深罪恶带来的愧疚和不安。他在痛苦中挣扎了七年,最终以在世人面前袒露胸膛上的“罪恶”烙印的方式完成了宗教意义上的赎罪Atonement与灵魂的飞升Ascension。他虽然始终没勇气承认自己爱的正当,也做不到和他信仰的宗教彻底决裂,但他勇于承认错误并将其坦白,实则实现了自我的救赎。
3.红字A和齐灵沃斯
齐灵沃斯是红字根源的制造者和红字罪恶的贯彻者。他的名字Roger Chillingworth很耐人寻味。Roger与流氓、恶棍rogue谐音,暗示齐灵沃斯毁了海斯特的青春。他的姓氏Chillingworth中的Chilling则源于单词chill寒冷,象征了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恶棍。他那丑陋的外貌和畸形的躯体,正是他丑陋和畸形的灵魂的预示和外显。在得知海斯特和丁梅斯代尔的私情之后,他为妻子感到羞愧Ashamed,在他看来,A字象征着妻子的背叛和自己戴绿帽子的耻辱。他利用医生的职业之便伺机接近丁梅斯代尔,并让丁梅斯代尔备受心灵和精神的双重煎熬以达到复仇Avenge的目的,实际上一步步使自己成为恶魔。他为了一己之私,与白兰结合,毁了她的青春,间接导致白兰背负红字A,对却又在白兰误以为他失踪时又回来继续折磨白兰,使她继续追求幸福的愿望破灭。他对白兰的爱本无罪,但当他把这种爱转变成恨,并把复仇作为生活目标,不惜抛弃“博爱”的基督精神,使自己的内心滋生出一种近乎变态Abnormal的心理[6]。他把复仇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和饱受折磨之上,反倒由被害者堕落成最坏的罪人,这使得他在失去复仇这一生活目标时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成为了一种必然。在霍桑笔下,齐灵沃斯恶意摧残别人精神和幸福的行为比通奸罪更严重、更恶毒,他使自己成了真正的罪人,也不断贯彻红字的罪恶。
4.红字A和珠儿
小珠儿则是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红字,是“罪恶”红字的结晶,同时也是“真善美”红字的延续与再生,赋予了红字新的意义。珠儿出生时,正值母亲因通奸罪受审被判入狱的灰暗时刻,她的出生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海斯特的一切,也促使她坚定继续抗争、努力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小珠儿虽出生在罪恶的滋生地-黑暗的监狱,却自带光芒和美好,足以照亮海斯特在狱中的生活,因此它也象征着真善美终将洞穿假丑恶,发出熠熠的光芒。如果说丁梅斯代尔和海斯特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的压抑和束缚,那么他们的结晶珠儿则是自然野性、不受束缚的自然人的象征。珠儿鲜活灵动,天然活泼,有着天使Angel一般的纯洁美好。因此A字在珠儿身上,再生出了更加积极的含义,蕴含和寄托着作者美好的理想和对美好纯洁爱情的祝福,尽管这种祝福仍跳不出宗教幻想无形圈子的禁锢。
三、结语
总之,霍桑在其笔下的《红字》中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淋漓尽致地运用了多重象征主义创作手法,使得这篇小说意蕴丰富,耐人寻味,不断引发读者的思考。多重象征如同一面面相互映射的镜子,读者在阅读和分析的同时可以联想到当时的社会风貌、人物形象,也可以悟出许多有关宗教伦理、真实人性、罪与罚的启示和道理。霍桑对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霍桑本人也被誉为现代象征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之一。
参考文献
[1]吴亮,章平,宗仁发,《象征主义小说》[M].北京:时代文艺出版社,1989.
[2]龚翰熊,《现代西方文学思潮》[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7.
[3]朱虹,《英美文学散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4.
[4]姚乃强译,《红字》[M].上海:译林出版社,1996.
[5]周榕.《红字》中A字对人物的多重象征意义探寻[J].琼州学院学报,2010,17(01):88-89.
[6]易立新.《红字》的多重象征意义[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2):49-51.
作者简介:姜婷婷(1996年2月—),女,汉族,河南省安阳市人,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师范方向2015级本科生在读。
论文作者:姜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红字论文; 象征论文; 珠儿论文; 海斯论文; 象征意义论文; 自己的论文; 主义论文; 《知识-力量》3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