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课;有效教学;新课改背景;初中学生
在初中物理的学习阶段,有很多的物理实验都是中考考试大纲中的内容,故要求广大学生必须掌握,但由于我国采用的是中、高考应试教学机制,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忽视了结合实验进行教学。殊不知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从短期来看,能够为教师节省一定时间,但是从长远来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他们的创新探究意识也没有合理的呵护,久而久之,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势必出现认知偏差,从而对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一、教师进行实验演示
初中物理教师想要借助物理实验课提升初中生的物理水平,有一个大前提。即,物理实践课的开展要符合初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应该积极探求、思索关于初中物理实验的可行策略,为学生提高自己的物理水平,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
具体来说,由于教师的授课时间的有限性,故为了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应该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首先为学生做一遍规范的实验流程,我们知道在具体的物理实验中,都会有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而这些注意事项于是教师通过文字叙述教授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如让学生通过教师为学生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将注意事项通过的实验的方式直观地教授给学生。例如安培表和伏特表的量程的选择、安培表是内接还是外接、滑线变阻器是连成分压式还是限流式等等问题,这些都是教师做实验要讲授的重点内容。由此通过教师示范实验流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关于正确实验流程的印象记忆,还节省学生的实验实践时间,为学生的后续的物理学习创造出客观上的优势。
二、设计探究性的实验
物理实验课的初衷是为了响应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贯彻“核心素养”教学理念。故,物理实验的开展的一切都应该以学生为主心骨来开展。在物理实验课的不断演进过程中,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锻炼自主动手能力,升华学生的物理认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具体来说,物理学科之所以能够进展到今天的地步,很大有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基础由无数失败的物理实验来做的奠基。可见要想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的探究。例如在做“伽利略斜面倾斜”实验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对实验进行合理地创新。教师可以将实验中的地面的材料转变,将他们换成可以通电的材料和充满磁场的材料。这样,通过对原先不同材料出现不同摩擦力的实验,就演变成了检验电场和磁场对小车运动所产生的实际阻力问题。通过物理教师对物理实验,进行合理的创新和改变,从而为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增添了趣味性和新鲜感。而且,教师对原有的物理实验,改汤换药,能够重新赋予传统的实验生机与活力,为平常的实验教学带来新的局面。
三、鼓励学生动手实验
物理实验的一个初衷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要在物理实验中培养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才能后说是学习了真正的物理。究其原因,是因为物理的进步和发展,是建立在物理学家大量的物理实验的基础上面的。但根据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情况而来,由于我国中考高考的实验机制,在这种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导致学生在动手实践方面,产生了退化。初中学生更喜欢背诵一些物理理论知识或者做一些物理应用题。例如,什么是音调?什么是响度?什么是音色?等。反而,对物理实验不感兴趣。
具体来说,学生在初中的学习中,总是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而实际上这种学习模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而正确的教学模式应该是指导学生脱离教师,进行自主的实验探究,实际上,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本身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了,故完全可以自主进行一些的趣味的物理小实验,例如瓶子“吃”鸡蛋的实验,回形针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实验,掉不下去的塑料板的实验,会跳远的乒乓球的实验等等,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实验流程环节,即学生要知道自己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为了验证什么物理知识,提出的假设是什么等等。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需要初中物理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切入,教师的物理实验的开展要符合“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具体来说,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对学生进行准确规范的实验演示。其次,教师还可以将原有的物理实验进行探究性的拓展。然后,初中物理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动手实验,要在没有教师引导的情况下,自行利用物理实验探究物理知识。
参考文献:
[1]徐纯亮.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3):120-121.
[2]张晓彤.初中物理分组实验的有效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论文作者:王世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3
标签:物理论文; 教师论文; 物理实验论文; 初中论文; 学生论文; 安培论文; 新课改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