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游戏培养_自我保护论文

论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游戏培养_自我保护论文

论游戏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我保护论文,幼儿论文,能力论文,游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幼儿安全事故频发,相关的社会报道令人震撼,如异物扎伤、溺水身亡、走失、烧伤烫伤、交通事故、误食异物(或药物)等。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这些事故不由得引发我们思考:除了成人的监护不力之外,孩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怎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价值,尽可能地减少此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当前,这些问题已广泛引起人们的重视,很多幼儿园也强化了儿童安全教育,开展了一系列安全主题活动,如安全教育宣传周、安全教育活动月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要把幼儿的生命安全、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但是,要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仅通过一两次安全教育活动还远远不够,应将安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个环节。其中,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游戏中有机会模仿、尝试和体验,最易接受和掌握自我保护的知识与技能,习得的经验也最为持久、深刻。以下尝试分析不同类型的游戏在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

      表演游戏——习得自我保护常识

      很多教师喜欢借助讲故事、看图讲述、播放视频等教学手段,向幼儿展现在各种危险情况下正确与错误的行为,给幼儿带来二维的视听感受。幼儿往往能理解其中的内容,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但过后,幼儿在遇到同样的危险状况时,仍会屡屡犯错或表现得不知所措。究其原因,幼儿的自我保护行为并没有在心灵深处烙下痕迹,而是一味地停留在“知道的、看见过、听说过”这种表面认知阶段。再者,教师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往往“一晃而过”,不像游戏那样天天与幼儿相伴。因此,幼儿并没有真正形成自我保护的行为意识或习惯,并未获得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在面临危险时难以表现出机智的举动。

      表演游戏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缺失。表演游戏大多以一个文学作品为主线展开,这有利于教师将安全常识内容直接融入幼儿的游戏中。同时,表演游戏亦是允许幼儿利用材料、道具,“真实”地走进文学作品中的。如此,通过表演游戏,可以让幼儿走进安全教育活动场景中,学习自我保护的基本常识。

      例如,小班幼儿在玩“小兔乖乖”的表演游戏时,教师结合幼儿的生活场景,特意增添了生活中的常见用品,如扫帚、簸箕、棍子、铁锤、火柴等。表演中,兔宝宝们都十分积极且机智地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来判断和处理危机,如透过门缝识真假、通过问答辨是非、利用工具来反击等。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生动、形象地演绎出了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危险场景,以实际行为表现故事内容,在应对危机的同时习得了安全保护常识。

      显然,表演游戏以一种三维的立体空间,显化了安全常识的内容。这一独特功能,将幼儿直接带进文学作品的游戏场景中,让幼儿感受、模仿、体验各种安全常识和行为技能,在积极主动的玩中习得自我保护常识,增强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角色游戏——体验自我保护方法

      如果说表演游戏是幼儿习得安全常识的重要渠道,那么角色游戏则是将“知识”与“生活”相连接的重要桥梁。角色游戏最大的特点是其社会性,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也是满足幼儿模仿成人生活的主要途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将所学到的自我保护常识以实际行为表现出来,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尝试运用、体验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以幼儿的生活背景为依据,组织幼儿开展了“扮家家”主题角色游戏。考虑到角色游戏更多是幼儿自发、自主的游戏活动,幼儿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教师较难像表演游戏那样直接将安全教育内容渗透其中,因此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可以适时给予幼儿一定的启发,甚至制造游戏困难情境,来为幼儿搭建适当的平台。

      娃娃家的妈妈正在厨房炒菜。教师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娃娃家,并故意制造一些“事端”,以此观察幼儿的安全应对能力。

      教师轻轻地敲门。

      幼儿问:“谁呀?”从窗户看清并确认不是“坏人”后,才开门请“客人”进屋。幼儿很热情地招待“客人”,请“客人”坐下,然后忙着端茶倒水,却忘记了厨房中正在烧菜。

      教师:“嗯?怎么有一股烧焦的味道?”

      教师和幼儿一起跑去厨房看。

      教师:“啊,不好了!着火了!怎么办?”

      幼儿有的赶紧去打水来灭火,有的拿起铲子去院子里铲沙来灭火,有的搬砖来灭火,有的拿起手机拨打“119”……终于,没等造成大火就把火给扑灭了。

      教师又提出疑问:“如果火势很大时,小朋友能自己灭火吗?正确的处理方法是什么?”

      幼儿联系自己习得的安全常识,自主玩起了关于如何灭火的安全游戏,并在游戏中通过讨论、协商、实践等体验各种自我保护的方法。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教师通过有意识地引发各种游戏情节,调动幼儿已有的安全常识,让其模仿和尝试处理一些紧急危险状况。相较于表演游戏的内容,角色游戏是幼儿的“假”生活,但却可以与幼儿的“真”生活接轨,更加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情境,有利于幼儿尝试和体验各种自我保护方法的不同之处,帮助其积累更真实、有效的安全认知经验。

      结构游戏——再现安全认知经验

      结构游戏并非重在游戏情节的展开,其独特功能是让幼儿跳出游戏情节本身,成为一名“设计建筑的工程师”。在结构游戏中,幼儿拥有创造生活世界的自主权,可以自由自在地建构他所认识的世界,这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发挥聪明才智,再现先前积累的安全认知经验。

      例如,在地广人稀的城郊和农村,周围尽是一些田野、水渠、池塘、湖泊、井、工地等,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但同时,这样的环境也为幼儿的结构游戏提供了安全教育的空间,让幼儿的安全认知经验在游戏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再现。

      大班幼儿在玩以本地有名的“九十九间大瓦厝”为主题的结构游戏。游戏前,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其建筑特点,并组织幼儿寻找当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幼儿1:“大瓦厝的院子内有取水用的古井,井口围墙很低,如果一不小心就会栽进去。”

      幼儿2:“这里的房子一间连着一间,要是着火了,所有的房子都会被烧掉。”

      幼儿3:“村外有一个很大的池塘,池塘边没有护栏,如果有人掉进去会很危险。”

      幼儿4:“村口车辆很多,又没有斑马线和红绿灯,村里的人过马路很不安全。”

      幼儿发现了很多安全隐患。

      为此,他们在自己的建构作品中展现了各种避免事故发生的自我保护技巧:把井口的围墙加高了一大截;将两间瓦厝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并张贴一些“禁止吸烟”“不能玩火”“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标语;在池塘边添加高高的围栏,贴上“小孩禁止玩水、游戏”的警示牌;在村口的那条马路上画上斑马线、装上红绿灯等。

      在这一结构游戏中,幼儿的安全保护意识和行为得到了生动的再现。从幼儿的作品中看出,幼儿所建构出来的“九十九间大瓦厝”与其眼中所看到的真实村庄相比,融入了许多他们对自我保护的认识与技巧。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作为创造生活世界的“设计师”“工程师”,其思维更加灵活,想象更为大胆。他们不再简单地重复自己所看到的世界,而是巧妙地再现已有的安全认知经验,无形中再次强化了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

      运动游戏——提高自我保护技能

      运动游戏不仅能提高幼儿走、跑、跳、蹲、爬、钻、投、躲闪等基本动作技能,还能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技能。幼儿习得的基本动作技能、意志、品质等,恰恰是其面对突发状况时应该具备的自我保护技能。

      在运动游戏“救出小鸡”中,教师利用幼儿园周边现有的天然资源(稻草、竹竿、树叶、树枝、沙包、竹梯、海绵等),创设了供幼儿进行各种动作技能训练的游戏情景。游戏中,幼儿不仅要走过独木桥、爬过草地、钻过山洞、跨过小河、轻轻绕过“狐狸”的家,而且还要想办法借助各种材料逃出“狐狸”的追逐。有的幼儿先躲藏起来,然后打“110”求助;有的幼儿与小伙伴一起合作想办法来骗“狐狸”;有的幼儿则边逃跑边捡起身边的沙包、树枝丢向“狐狸”……

      上述游戏情景中,教师将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充满趣味的运动游戏,幼儿不仅锻炼了各方面的动作技能,还综合运用已掌握的安全常识和方法,在“实战”练习中提高了自我保护技能。

      当然,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通过几个游戏活动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一个相当漫长而持续的过程。然而,幼儿每天与游戏相伴,他们在游戏中所获得的经验比较“牢靠”,因此,游戏能使安全常识和自我保护技能潜移默化地在幼儿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作为教师,要具备“融安全教育于游戏”的意识,通过游戏最大限度地促使幼儿主动走进安全教育活动情境,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行为,这也是其他集体教育活动所难以取代的。

标签:;  ;  ;  

论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的游戏培养_自我保护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