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领导 推进课程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改革论文,课程论文,领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2007年以来,我们一直在抓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问题。2007年教学工作会议的主题是“提高教学有效性”,这是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核心目标。今年年初举行的教学工作会议,更是直接把“提升课程领导力”作为主题,显示了我们对这个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强调。近两年来,全市各区县和学校围绕提升课程领导力,不断改革和探索,产生了一批鲜活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聚焦课程领导、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内涵发展的良好势头。
课程领导力是校长领导的核心能力
课程是学生全部学校生活的总和,加强课程领导就是要从育人目标、学生学习、成长需求的结合上,建构适合的课程体系,把学生浸润在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全部过程中,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国家课程着眼于满足所有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不仅仅是要按照政策要求把课程计划执行到位,更是避免为学生提供残缺的、破碎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经验。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或者说在国家课程框架下构建和实施以校为本的课程体系,就是在深刻分析本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础、现状及其发展需求,充分把握学校、教师和社区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把反映学校理念、师生特征和地区特点的内容和要求创造性地渗透在学校课程体系内,通过校本化的实施,满足本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校长课程领导的基本任务,而对学生、教师和学校实际的分析,是基础和起点。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校本化实施不是简单地忠实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过程,而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一个统一理念、理解标准、互动调适、主动创新的过程。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和内容体系,是共性化的基础性要求,难以解决学校个性化理念和学生个别化需求的满足问题,难以预期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因此,课程实施特别要加强研究学生、研究教师、研究教材、研究教育环境的工作,在这个基础上提出学校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创造性的方案,真正做到有效落实国家课程方案。
学校是课程实施的基本单位,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和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国家课程校本实施的关键因素。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制订者,是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支配者,是学校课程实施团队的引领者,是学校课程质量监控的把关者。校长的特殊地位和关键作用,必然推动校长走在提高课程领导力的前沿。校长提高课程领导力,关键是在教育规律、学生发展和教育理想之间寻求平衡点,提高课程实施的执行力和创造力。校长要用正确的教育思想引领教师实施新课程,要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分析教学动态,抓住教学环节中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关注课堂中的疑难问题,带领教师研究如何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充分引导和指导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策略技能。要能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明确学校核心价值,建立伙伴式的团队文化,培养新课程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学校课程实施团队。
课程领导力不足有四种现象
校长对课程的理解、认识以及对课程实施的掌控,在课程实施中对教师团队的有效建设,直接决定了这个学校能不能把课改的要求落实到位。我们必须增强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紧迫感,努力将正确的办学理念转化为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积极破解内涵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在当前,日常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明显的课程领导力不足的现象。
教学基本环节落实不到位
[案例]“抄写生字5个,每个4遍,花10分钟;抄写词语23个,每个4遍,花50分钟;词语理解与运用,抄题加做题40分钟;《金牌课课练》50分钟”,某中心城区小学三年级的一位家长晒出开学第一天的作业清单,称他全程陪孩子做完这些语文作业,居然要花整整140分钟。清单中的作业多达20余项,有些作业重复率非常高,其中仅仅关于“冈”字的抄写和组词就出现了12次。最令家长想不通的是,有些练习明明直接做在教辅书上就行了,可老师偏偏要求学生必须连题目一起先抄写在作业本上,然后再做。家长质疑,“一天才上80分钟的语文课,却要花140分钟的作业时间来消化,这课堂效率何在”。
这个例子让我们从落实教学的基本环节上思考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如何体现的问题。当前,一些学校比较关注上课,而对作业、练习、个别辅导等环节重视不够,从而导致紧密连接的教学环节脱节。减负能否见效,在小学教学中作业的针对性是突出的问题,但在相当一部分学校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仍处于放任状态。
规范办学行为意识不强烈
[案例]根据教育调查显示,2009年学校课时违规率为53.1%,初中课时违规率高于小学。随意加课36.1%,小学科被挤占38.7%,集体补课15.5%。比如金山某初中,不仅擅自挤占体育、音乐、自然等学科课时,还堂而皇之地排出双休日课程表,大面积补课。
校长一方面要执行好国家课程,满足国家课程实施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在现有国家课程体制下,围绕学生需要和学校特点,渗透自己的办学理想和教育理念,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学校的课程体系。然而,由于当前相当一部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总体上比较薄弱,一些校长脱离教学一线,不熟悉教学业务,一些校长因经验不足,缺少对教育教学基本规律的把握,校长课程领导力薄弱成为影响课程有效实施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制约因素。
片面追求学业质量倾向依然严重
[案例]上海学业质量测试数据差异的解释率均小于25%(根据国际通用的学校教育对学生成绩差异的解释率标准,学校解释率分为三个水平:25%以下、25%~42%、42%以上,解释率越低,表明学校间差异越小),说明上海学校间学业质量差异不大,学业质量较为均衡,与芬兰、瑞典等发达国家相当。但与令人相对满意的学科测试成绩相比,学生问卷调查结果却给我们留下思考的空间:学生睡眠时间不足;没有时间体育锻炼;师生关系紧张;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内部动机不强;学习自信心不足。
当前,仍有不少学校缺少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整体思考和设计,缺乏整体、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观,片面追求单一的纸笔测试所呈现的学业质量和排名,教育教学活动直指学生学业成绩和排名,完全忽视所谓“成绩”背后的成本和代价,遮蔽教育教学过程中丰富的育人内涵,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这完全背离了办好学校、搞好教育、培养好人才的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价值追求。
有效利用社会资源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
[案例]虽然市教委列出了科普教育基地、博物馆等社会教育资源目录,但实际的利用率依然较低。
城市里的课程资源很丰富,但校长们并没有充分开发。当然这里面有安全问题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校长利用社会资源的总体意识不强。其实一个校长主动利用社会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就是课程领导力的具体体现。
因此,要切实把正确的办学理念转化为日常教育教学行为,从而体现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这里我想特别提出,要树立三个观念。
校长课程领导力是一个系统。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要把课程建设与特色培育、队伍建设、文化建设等有机融合。因此,校长的课程领导是一个系统,它涉及校长对全部校园生活的协调安排,决不要把各项工作机械地割裂开来。比如温馨教室的建设,这不仅仅是一项德育活动,更是涉及班级课堂文化建设和学校教育氛围创设的问题。比如,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主体。课程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工作机制是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对于校长而言,这些都应该纳入到学校工作的系统中去考虑,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课程领导力。
校长课程领导力不是零起点。我们许多校长都有课程领导的实践,或整体或局部,关键是要总结好,整合好。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校长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社会公关、分数排名等方面,远离了教育教学,失去了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领导。这些问题不解决,课程改革难以持续深入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下移重心到学校,在课堂第一线“落地”。课程领导力应该是一个校长最核心的领导能力,它贯穿于学校课程设计、实施、开发、评价的全过程,体现在学校办学和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校长对课程的理解有多深刻,就决定了他的课程领导能力有多强。
关注学生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重要观测点。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研究学生不是一项外在叠加的研究任务或工作要求,而是一种最基本的能力。校长应该把学生的感受作为教育的出发点,要寻找获取学生真实信息的方法,要把学生信息作为改进教育教学的资源,要学会倾听学生,使不断调整教学行为成为教师的基本能力。改变教师教的观念与方式,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学,让交往与互动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常态,这种转变需要校长的智慧和策略,其本身就是课程领导力提升的重要标志。
形成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合力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予以推进。
充分发挥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划和指导作用。今年4月,我们通过三个专场会对全市18个区县落实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在此前后,我们也通过每学期4个区县进行素质教育推进情况介绍的方式面向社会媒体进行滚动发布,以促进各区县和学校更好地深化改革。比如,长宁区在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过程中,为每个学段设计了重点突破口,让每所学校既有明确的改革目标,又有以校为本创造性实施的改革空间;静安区推出“课堂增值行动”和“N项体验活动”;徐汇区以“学科基地”建设为导向,发挥不同学校的优势学科教研组力量……这些做法都富有创意,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值得推广。不难看出,这些区域都是有比较专业的教育改革整体设计和规划的。因此,区县教育局要与市教委一起,转变领导方式,加强业务引领,以点带面,抓几所学校,以引领全局。
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区域和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我们必须看到,教育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新的生长点,是教育行政部门专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校提高教学成效的内在要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树立全面、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在学业质量评价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学习兴趣、身心健康状况、社会责任感以及师生关系和社会满意度等方面的评价。区县、学校、教师要研究和掌握科学的评价手段,从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上进行改革,使教育评价回归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利用评价结果改进课程设计、建设和实施,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区域和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是《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对教育行政部门的明确要求,也是当前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转变工作方式、加强专业领导的当务之急和重要内容。
建立健全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专业支持体系。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改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内容和方式,而对于大多数学校和校长来说,要实现这个目标,单靠自身力量是不太容易较快实现的,是需要专业指导和支持的。因此,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统合教育系统内外各方面的资源和理论,给予校长提升课程领导力丰富的、强有力的专业支持。当前,要建立健全以科研为引领、以教研为主力、以督导为保障的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专业支持体系。当前特别要加强教研室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在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中的作用。
校长要振奋精神,立足实际,以饱满的改革热情加强课程领导。
进一步提高规范办学意识和能力。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规范办学的意识和能力是基础,是前提。越是强调改革和创新,越是要强化规范意识。所有的课程领导行为,都应该是基于规范和标准的,而不是对规范和标准的抛弃和践踏。规范办学与加强课程领导是一致的,加强课程领导,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落实课程与教学工作规范。
从分析办学实际出发,积极寻找突破,锐意改革探索。校长是学校课程实施和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是决定国家课程校本实施成效的关键因素。要振奋精神,以饱满的热情,从分析本校的学生需求、教师发展、学校文化、社区环境等出发,以学生为本,积极投身于课程领导实践,寻找推进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和生长点,锐意改革创新,尝试和探索本校的内涵发展路径。
提升课程领导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我想当前至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展开:一是以学校课程计划制订为抓手,提升课程规划能力;二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突破口,提升课程实施能力;三是建立学习型教师团队,提升课程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