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晔

(江苏省盐城市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 江苏 盐城 224000)

【摘 要】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产科的80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0名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重度子痫前期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凝治疗。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平均动脉压、24小时尿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产后2小时出血量以及孕周延长的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前产妇平均动脉压无差异。实验组孕周延长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凝治疗可以提高常规治疗方法的疗效,有效延长孕周,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关键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抗凝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295-02

子痫前期属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一种,是孕产妇怀孕期间常见的一种疾病。目前为止,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全身微小动脉的痉挛是导致孕妇发病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根据患者发病时间不同,子痫前期可分为早发型与迟发型。研究表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孕产妇的危害更大,此类患者往往表现为级重度高血压、全身水肿明显、极易容易发生子痫,严重危害患者生命[1-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产科的80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的研究,探讨抗凝治疗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治疗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就诊于我院产科的80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年龄分布于(21-37)岁,平均年龄(25.6±7.6)岁。所有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均符合第8版《妇产科学》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40名患者。实验组产妇平均年龄(25.8±7.8)岁,初产妇25名,经产妇15名,孕周分布于(26-34)周,平均孕周(31.5±1.2)周。对照组中,产妇平均年龄(24.6±6.9)岁,初产妇23名,经产妇17名。孕周分布于(25-34)周,平均孕周(32.1±1.4)周。所有产妇均无孕前慢性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系统疾病。两组产妇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重度子痫前期治疗,具体方法如下:一般治疗:患者入院后严密监测血压变化,嘱患者保证足够睡眠,保持安静状态,避免强光、强声的刺激。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患者情绪激动。‚降压治疗:给予口服盐酸拉贝洛尔100mg,q8h。如降压效果不佳,可加用硝苯地平片。如患者血压仍维持较高水平,则可以给予盐酸拉贝洛尔50-100mg溶于5%葡萄糖250ml中静脉滴注,过程中给予心电监护,根据血压调整滴速。③解痉、镇静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硫酸镁解痉治疗,用法为首次负荷剂量2.5-5mg溶于10%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注入,继而1-2g/小时静滴维持;给予艾司唑仑2mg睡前服用镇静治疗。④促胎肺成熟:给予地塞米松6mg,肌肉注射,2次/日,给予2天[3]。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抗凝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2ml/支)溶于250ml生理盐水注射液静脉点滴,1次/日,滴速控制在(20-30)滴/分。低分子肝素钠4000单位,皮下注射,1次/天。两组患者治疗7天后进行数据统计。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产妇治疗后平均动脉压、24小时尿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以及孕周延长的时间,分析抗凝治疗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过程中的作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比较

两组治疗前产妇平均动脉压无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

2.2 两组24小时尿蛋白变化

两组治疗前产妇24小时尿蛋白无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24小时尿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

2.4两组孕周延长的时间

实验组治疗后平均孕周延长(7.1±1.5)天,对照组治疗后平均孕周延长(4.6±1.4)天。两组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5两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的比较

实验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为(241.1±40.5)ml,对照组产后2小时出血量为(252.1±39.8)ml,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重度子痫前期是我国造成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发生率占所有孕产妇的5%-12%。由于饮食搭配、生活习惯以及部分地区人群对产前检查的认识不足造成我国是重度子痫前期的高发区。妊娠期高血压在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时,随着孕周的延长,孕产妇病情会随时进展为子痫前期。而重度子痫前期被产科临床医师形容为“不定时炸弹”,只要胎儿在母体多孕育一天,母亲就随时可能发生子痫。一旦发生子痫,患者病情进展非常迅速,大大地提高了孕产妇病死率。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是指孕周小于34周的产妇发生的重度子痫前期[4]。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往往是造成孕产妇严重并发症的原因,如HELLP综合征、肝肾功能损害、心力衰竭、胎死宫内等等。目前临床上对于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当病情进一步进展、期待治疗无效时,则需要及时终止妊娠。但是,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孕周小于34周,胎儿出生后的存活率很低,因此我们即要尽量延长孕周,保证胎儿存活率,又要保证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本文中,在降压、解痉、镇静等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凝治疗不仅延长了孕周,而且对孕产妇各项指标无影响。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子宫螺旋小动脉痉挛、直径缩短,不能保证胎盘的有效供血。在这种情况下,胎盘处于长时间缺血、缺氧状态。研究证明,子痫前期产妇胎盘螺旋动脉的平均直径仅仅为正常产妇的1/2[5]。胎盘在缺血、缺氧的状态下会释放多种胎盘因子。这些胎盘因子进入母体血液循环,造成孕产妇血管内皮的弥漫性损伤,从而消耗大量凝血因子,使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失衡。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液高凝状态增加了孕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中应用的复方丹参注射液,其本质为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丹参酮。丹参酮可以作用于人体内多种凝血因子,抑制其功能,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临床上常常被制成抗凝药而广泛应用。低分子肝素属于一种新型的抗凝药物,其主要作用于血小板,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已有研究表明,低分子肝素在治疗重度子痫前期、习惯性流产、胎儿生长受限等疾病均疗效显著[6]。低分子肝素可以将已经形成的栓子溶解,改善重度子痫前期的胎盘循环异常状态,纠正胎盘、胎儿缺血、缺氧状态,改善疾病预后。在给予抗凝治疗的同时,监测患者凝血功能很重要。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压长处于高水平状态,如果此时孕产妇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则很容易造成心脑血管意外、体内重要脏器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产生。因此,抗凝治疗对孕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不可忽略。本研究结果显示,抗凝药物的使用并没有造成孕产妇凝血功能的异常。说明抗凝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抗凝治疗可以提高常规治疗方法的疗效,有效延长孕周,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艳娟.低分子肝素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疗效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1,33(15):2319-2321.

[2]童重新,邢小芬,乔书花,等.抗凝治疗肾病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疗效评价[J].医药论坛杂志,2014,35(4):14-16.

[3]魏东红,朱信强.抗凝治疗与常规方法结合用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2298-2299.

[4]王优快.早发型重度子病前期抗凝治疗疗效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0):175-176.

[5]魏玮.早发型重度子病前期抗凝治疗效果及终止妊娠时机选择[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1):141-143.

[6]陆水芬,吴红.复方丹参注射液干预早发型重度子痈前期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6):957-958.

论文作者:张晔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  ;  ;  ;  ;  ;  ;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张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