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今,我国的大型钢结构的施工程序逐渐复杂起来,重型吊装以及高空作业给建筑行业的施工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如今,BIM技术已经逐渐成熟起来,使用BIM技术对钢结构工程进行全周期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的减小了项目运行成本。本文就BIM技术在大型钢结构施工危险源管理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大型钢结构;施工过程;危险源
BIM技术是计算机技术与数字化建筑设计的结合,它不仅能够为与建筑相关的一系列方案设计、建造、评估以及管理提供服务,同时还能通过虚拟施工,有效避免建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风险,极大的提高工程施工效率,降低了工程施工风险,对推动建筑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传统钢结构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工程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而采用BIM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BIM技术在钢结构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旨在提升钢结构施工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
1.BIM技术的特点及优势
1.1项目可视化
钢结构设计时,BIM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将钢结构成型效果用数字化3D模型展示出来,并且能够直观的看到不同构件之间的联系,提高了图纸修改的灵活性,同时也能更好的对图纸进行优化。同时,BIM技术还能展示钢结构细部构件和隐蔽部位,也为施工方案以及管理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参数,项目可视化提升了钢结构施工管理的时间与空间上的协调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1.2模拟性和执行性
钢结构施工管理中,可以通过BIM进行钢结构模拟施工、试验,通过模拟可以验证施工方制定的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在模拟施工的同时,还能对突发事件进行模拟,便于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进一步保障钢结构施工安全。BIM技术的4D模拟实验可以确保钢结构施工方案的可行性,为保证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数据保障。另外,BIM技术在模拟施工的同时,还能对施工进度和完工进度进行预测,防止疏漏情况的发生,同时5D模拟还能对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成本进行有效的监控,便于成本控制,降低工程造价。
1.3协调性和优化性
BIM技术可以将钢结构工程施工中的各项数据和文件统一记录和整合,并将其在视图中统一显示,有效地提高了存储空间的利用率,对缩短施工周期,排查施工隐患具有重要作用。由于钢结构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工艺较为复杂,传统的人工管理模式和效率已经不能满足要求,BIM技术可以通过优化复杂项目,进而确保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工作效率。
2.根据BIM技术进行钢结构详图创建
BIM模型根据以往的二维图纸使之成为三维的实体模型中,依据实际读到的信息源非常容易看到模型中各个节点以及构件设置以及现场施工情况。BIM建模实际就是虚拟施工,与现场施工几乎没什么太大差距。将图纸当中潜在的问题与施工期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通过BIM技术进行构建以求解决方案,旨为后期施工提供方便,让施工更加简单、快捷。根据BIM技术的仔细深入图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分布轴线,依照截面类型以及几何参数进行建设三维实体模型。第二阶段:依据设计蓝图并与工厂相融合与现场情况和土建有关条件实行对结构节点构造进行加工与安装。第三阶段:根据三维实体构件的模型实行“碰撞校对”,查看模型中潜在的设计出错点,根据以上发生的问题进行描述碰撞报告,并转交各相关设计人员进行校对、改正。进行动态过程掌控,可以让各个阶段都能获取到准确的校对。
3.基于BIM技术构建钢结构信息管理框架
在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BIM技术开展对钢结构信息管理框架的构建,进而完成钢结构施工管理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信息管理框架的构建需要由业主、施工方等项目的参与者共同参与建设,并且信息管理框架需要包含钢结构的设计、预制生产制造、运输、安装等全过程。通过BIM技术对钢结构工程建设全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数据等进行有效的利用和共享,降低阶段信息错误的几率,减少误差。同时,信息管理框架的构建贯穿于整个钢结构工程的生命周期,开展钢结构工程信息的集中管理,可以保证参与建设的各方实现有效的沟通和成本控制。
4.危险源
4.1危险源概述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潜在的危险源,例如游戏场中大型的转盘游戏,虽然此结构全部都是运用全焊接的拱式钢管构建成的,但是通过检测发现此钢结构构造生锈严重,有些钢管出现锈化,原结构通过运用螺旋焊接的形式进行承重构件,钢管壁相比较薄。导致钢管生产了内部生锈,加上长期的风吹雨淋,导致此结构受到严重侵害。
4.2修改方案
这种危险源管理系统框架的设计要点是将钢结构施工现场危险源与相关的潜在信息能在BIM模型中体现出来。其中包括施工人员以及大型起重机械等实际定位以及相关BIM模型中的安全信息相比意见,通过对现场的实际掌控,对各隐患的危险源进行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求降低施工现场发生危险的事故率。
4.3施工中潜在的风险
由于各种大型的钢框架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钢管类型多样,在进行拆除途中比较危险,所以要确保结构的稳定,一定要确保还未吊装的构建端部完整,保证其能承受部分荷载。在进行搭建途中,如果支撑架没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很容易出现倒塌。
5.BIM技术在风险管理的应用
5.1决策阶段
决策阶段是建筑项目前期的准备阶段。企业通过对多种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最优解。通过BIM技术,可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建筑信息模型允许企业决策方根据用户方提供的数据,设置分析模型,对工程方案进行全面分析,找到可能存在的风险及成本控制的措施,依次反馈给各参与方。通过此方法协调各方意志,可实现工程可行性和利润的最大化。
5.2设计阶段
BIM技术可以数字化模拟钢结构施工的模型来具象地表示建筑项目。用户可先将具体建筑项目中的环境变量、控制参数输入BIM技术支持的模型建构软件,用三维模型建构出整合项目的结构模型、管道模型和电气模型等,再通过BIM模型进行碰撞分析,得到有关分析数据;同时,通过对数字化分析中得出的报告数据进行修改,可以减少设计中的不合理性和后期返工的风险,减少风险控制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
5.3施工阶段
应用BIM平台的信息动态交流功能,施工方、设计方等有关方可以在一个交流平台上实时地进行信息交流和问题反馈,有利于全面跟踪施工项目进度,及时挖掘出项目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或者需要修正的偏差。通过动态化的信息交流和风险管理,可降低项目后期维护的难度,加快项目的施工进度。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结合大型钢结构施工特点,对BIM技术在施工期危险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技术手段,提高了大型建筑工程中的施工安全,并对BIM模型和危险源进行了进一步分析,查找危险源,以此提高安全管理。防止施工意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曾铁军,徐辉华.建筑结构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48):102-103
[2]孙乃燕.BIM技术在钢结构桥梁中的应用研究[J].技术与市场,2017,24(10):73-74
[3]刘亚楠,杨柯红,宋婷.基于BIM技术的钢结构深化设计研究[J].价值工程,2017,36(27):129-130
论文作者:黄强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钢结构论文; 技术论文; 危险源论文; 模型论文; 项目论文; 信息管理论文; 构件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