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问题、思考——初中社会课程实施初探论文_陈伟光

现状、问题、思考——初中社会课程实施初探论文_陈伟光

陈伟光(浙江省乐清市南塘镇中学 浙江 乐清 325600)

摘要:在我国的初中阶段也设置了“科学”,“艺术”等分科和综合结合的课程。社会课程作为一类综合课程,融合了众多人文社会学科,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整体的看待世界,也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但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往往存在偏科现象,一向重视分科容易忽视综合课程,并且我国开设社会课程的时间也不长,关于初中社会课程的探讨也比较少,特别是对实施的讨论更少,但是社会课程却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从分析初中社会课程的实施现状入手,发现目前初中社会课程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能推动初中社会课程实施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社会课程;实施;思考

中图分类号:G6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2826(2018)08-0195-02

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都开始进行基础教育改革,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也实施了课程改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几次课程改革都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趋势。2001年,开设社会课程正式写入了课程改革的纲要要求里,从此也拉开了社会课程实践的序幕。社会课程作为综合课程的出现,能够开发学生的各种人文社会学科的潜力,并且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整体的看待世界,也能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目前社会课程虽然已经实施几年,但是并没有达到十分理想的结果,主要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往往存在偏科现象,一向重视分科容易,忽视综合课程,并且我国开设社会课程的时间也不长,关于初中社会课程的探讨也比较少,特别是对实施的讨论更少,因此对于初中社会课程实施的研究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本文从分析初中社会课程的实施现状入手,发现目前初中社会课程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能推动初中社会课程实施的思考,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一线教师对于社会课程实施的认识,也有助于各个学校和教育机构实施社会课程。

1、初中社会课程实施现状

我国目前初中社会课程的实施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地方性社会课程推进模式,一种是全国性社会课程推进模式。

1.1地方性社会课程推进模式

地方性的社会课程推进模式选用浙江省的推进模式来说明,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社会课程改革在浙江省做的最持久,影响也最大。它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有重点学校城市学校,也包括一般的、较弱的学校和农村的学校,他们的经验和总结对于全国其他省份来说值得重视。

1988年底,浙江省就成立了教材编委会,并且设立了初中社会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编写组,开始编写教科书,1991年《社会教学指导纲要》得到了我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认可,在这一年的秋天,初中《社会》开始在三个区进行第一批实验,1992年实验范围又扩大了四个市县区。到1993年这本教材在全省使用。到目前为止,初中社会课程的实践已经在浙江省经历了20多年了。

但是浙江省的初中社会课程改革也面临着很大的问题,由于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浙江省就在全省全面实施初中社会课程改革,十分贸然与仓促,在快速推进的同时没有想到周全的应对方案,导致整个浙江省的社会课程实施的十分坎坷。由于综合课程与传统的分科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导致各种问题都迎面而来,主要有教师不适应,一些学校校长不支持,家长也不放心,这些问题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重视,并且也想出了一个逐步退让的方法。首先调整了教科书,设置了板块式的教科书,另一方面也同意部分地区学校退出改革,这种前进后退的模式也是一种开始决策上的失误,也是地方性社会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经验教训。

1.2全国性社会课程推进模式

从1999年6月,我国在文件里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我国进一步明确了新的任务,即“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次改革首次在初中阶段设置了一门课程—《历史与社会》,这样就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初中社会课程,体现了改革的力度,但是也比较有难度。但是国家初中社会课程改革借鉴了地方改革的经验,也吸取了教训,没有贸然直接选择综合课程,而是在初中阶段设分科和综合课程结合的课程,并且提倡选择综合课程,这种模式相对比较有弹性,在几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展后,也逐渐推向了全国,这种模式总体的推进效果还不错,但是具体到实验区还是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后面也会具体探讨。

2初中社会课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2.1课程教材不完善

课程标准方面,初中社会课程有它的独特之处,即它有两套课程标准,但是两套课程标准也有着一些共同性,重视人文,同时重视实践性和开放性,也注重培养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也有着一些缺点,一是课程的标准有点简单、但是又很抽象,与国外几百多页的标准相比,我国不到三十页的标准过于简单,这么短的篇幅很难把一些问题交代清楚,一些培养目标也不够细化,只是提出一些大体框架,无法提供明确具体的指导。二是学科之间缺乏协调,在制定标准的时候没有能够做到统一协调各学科的关系。例如有些上下衔接不合理但是同时有一些存在重复内容;有些又没有做到左右兼顾。三是由于两套标准一起实施,容易引起很多麻烦,两套标准往往会让一些教师不知道该执行哪个标准,有点茫然,因此课程标准急需更好的改进。

教材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知识体系过于淡化,知识难度降低的太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跟以前教材的注重基础知识比较来看,新教材的知识体系简单,知识内容少,有的章节基本没有知识点,有一些事件也只有结论,缺乏过程。教材拼凑明显,虽然编者们在极力避免拼凑,极力融合内容,但是还是能看出一些明显的拼凑,整合程度不是很理想,在实施中还是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渐的完善教材、优化教材。

2.2教师的适应能力

教师作为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教师的适应能力对实施的推进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师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思想上比较被动,教师对于社会课程的授课往往是被动接受领导安排,并且比较排斥,积极性也不高;二是教师们对分科教学的习惯根深蒂固,转变到综合课程的观念比较难,以前不仅在课程实施上是分科课程,在培养教师的时候也培养的是分科模式,因此对于这个观念的转变确实存在难度;三是在教学上教师有些力不从心,由于是综合课程,教师对除了自己熟悉的学科外,对其他的学科知识有点不足,也无法拓展,比较怕出错,讲课放不开手脚。这其实主要是因为教师本身的知识结构存在不合理,教师缺乏综合性知识,只是分科知识充足,但是这也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问题造成的,这也是我国长期的教师培养模式,教师教育体制存在问题导致的,但是相信随着改革的推进,综合型教师也一定会成长起来。

2.3课程评价与考核问题

不像一些传统课程,关于课程评价和考试的研究非常多,关于社会课程的考试和课程评价相关的探究很少,但是一门课程的课程评价和考试在课程实验中起的作用非常重要,有着导向和监督的功能,课程评价和考试的力度和方向也能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最终结果,它绝对不只是一个形式。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社会课程的内容是否列入考试内容还存在疑议,不列入考试容易被学生和家长忽视,列入考试又容易引发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二是比较难编制评价工具,社会课程既要求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又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处理问题能力等综合发展,因此试题的设计比较难。三是对社会课程的多样性评价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索,但是比较缺乏操作性。

2.4学校和外界不够重视

有的时候课程的实施往往是学校和外界的重视程度也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社会课程在学校和外界的重视程度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乏一些支持性的必要政策,没有一些保护性政策,但却有一些给教师带来阻力的政策,比如应试是硬指标,歧视“副科”。二是缺乏专业的有力的支撑,课程改革的专业性比较强并且复杂,因此课程的实施需要强大的专业性的支撑,但是目前能提供支撑的专家太少,相关的培训也存在问题,培训内容实用性不强,规划性也不强,并且分学科的培训比较少。学校和外界都要引起重视才能更好的实施初中社会课程。

2.5课程资源的缺乏

课程资源不仅局限于课程的直接来源,还包括有利于实现课程目的的多种因素,比如直接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还包括间接影响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和环境等。然而目前社会课程的这些相关的课程资源跟其他传统课程比计较缺乏,这也主要是由于社会课程的发展时间较短,是一门新兴学科,学校的公共资源也比较少,教师的理解也存在误区,因此也要在社会课程改革的同时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

3初中社会课程实施的思考

3.1实施社会课程的必要条件

实施社会课程要有三个必要条件,一是要能够认可社会课程,认可社会课程是顺利实施社会课程的重要前提,这要求从思想情感上真正接受社会课程,要让相关的人员都充分认识到社会课程的优势;二是要全方位进行改革,设置的社会课程不仅仅是单领域的改革,更是全方位的改革,涉及面也很广泛,涉及各方面有关的教育事业,针对考试评价,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等相关的改革都必须跟上社会课程改革的步伐。三是要加大保障的力度,国家层面应该保障教育经费,加强导向教育计划,学校层面要加强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加大社会课程教师数量,要带动学生主动获取资料,主动查阅相关信息,主动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最后要开足课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学到扎实的知识和技能。

3,2实施初中社会课程的建议

实施初中社会课程主要有以下建议:一是要提高教学材料文字的编写质量,要提高课标,教材这些文本的质量,成立稳定的编写队伍;二是要在大学设置相应的社会课程课程教学专业,培养专业的社会课程专职教师;三是要建立持续有效的社会课程教师培训机制,建立自上而下的培训管理机制,采取适当的奖罚激励制度,加大教研活动的常规培训。四是要成立一些全国性的专业性组织,成立社会课程的专业委员会,既可以来自官方牵头,也可以来自民间自发组织,在专业委员会的带动下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和交流,推动社会课程的改革和实施。

4结论

在世界各国都开始进行基础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国也实施了课程改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几次课程改革都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趋势,社会课程就是其中重要的课程改革,但是目前我国社会课程的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初中社会课程的实施的现状,发现目前初中社会课程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能推动初中社会课程实施的思考,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一线教师对于社会课程实施的认识,也有助于各个学校和教育机构实施社会课程。随着更多相关研究的发现,我国的社会课程的实施一定会越来越成功。

参考文献:

[1]何华伟. 初中社会课程实施探微[D].首都师范大学,2016.

[2]王锋,陆定超,王晓聪.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初中化学课程的实施设计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2015,06:4-6.

论文作者:陈伟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现状、问题、思考——初中社会课程实施初探论文_陈伟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