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类艺术生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论文

高职类艺术生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论文

高职类艺术生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冷育荣,李青宇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码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210000)

[摘 要] 高职类艺术生给人的整体印象是聪慧灵敏,感性外向,标新立异,追求与众不同。他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快,适应环境的能力强,但又常粗心大意、随性随心,缺乏严谨性与纪律性。具有如此多心理、行为特点的艺术生在其心理特征方面呈现出与非艺术生不同的面貌,而当下高职类艺术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参差不齐。作为高校教育者,只有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才能更好地立德树人,培育出能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 键 词] 高职;艺术生;心理特征;心理健康

高职类艺术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心理状况相较普通专业学生更具有鲜明特征。他们多具备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无限的创造力、极强的模仿力。同时,他们在情感上是细腻敏感的,情绪上是外露、内敛共生的,行为上是奔放自由的,举止上是夸张且不易被束缚的。然而,艺术生独特的心理特征往往使其在面临现实情境与个人心理情境不相符时,选择逃避、消极,甚至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所以,针对当下高校中层出不穷的心理危机事件,有必要关注、分析、掌握高职类艺术生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以此来更好地帮助教育者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国家民族需要的艺术类技术型人才。

一、高职类艺术生主要的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结合起来后具有稳定性表现的心理现象。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人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别性、特殊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三部分。其中,能力是人们要达成一个目标或完成一种活动时所需要的潜在可能性的心理特征,往往是通过活动才能体现,且每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有所不同的。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是个体心理活动中独特的、稳定的心理特征,通俗地说是指人的脾气或性情。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以及抑郁质四种类型。而性格则是个人对现实情境的稳定态度和一贯的行为做法。不同于与生俱来的气质,性格是在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影响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分析高职类艺术生的心理特征可从能力、气质、性格这三个层面入手。

(一)能力层面

艺术生具有较高的模仿能力、创造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这体现在艺术生的专业学习这一活动上,尤其是艺术创作与艺术构思方面。正因为各类专业学习的要求使艺术生长期处于创新思考的状态下,从而锻炼出艺术生的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使艺术生在现实情境中具有较非艺术类大学生更多的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

(二)气质层面

“艺术类大学生与非艺术类大学生气质类型特点有很多相似点,如多血质所占比例都很大,粘液质次之,其他两类所占比例较小”,但据调查,艺术生具有多血质特点的比例远远高于非艺术生,且大多数带多血质特点的艺术生是纯多血质,这也表明艺术生多有活泼好动、反应敏捷、好交际,但粗心随性等行为特点,而这些特点大多体现在艺术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有更多的热情投入与人的交往中,更加乐于参与各项活动。

王钟陵《中国京剧史略论》[3]将中国京剧史划分为五个时期,按照时间的纵向发展描述了京剧的形成与上演情况,并用部分篇幅探讨了话剧对京剧的影响以及京剧小剧场的生存状况。结尾处对京剧的现状与未来前景进行了表述,作者认为京剧面临的困境也不会将它推向“死亡,”京剧会在很长的时期中不会被替代。

(三)性格层面

从思想上来说,自卑心理的存在加剧了这类学生的心理负担,具体表现在敏感易怒、猜疑多心,易受到暗示,甚至因自卑而开始变得过于自尊,一旦遇到有损自尊心的事情就会反应过激,做出不恰当、不理智的行为。

二、高职类艺术生心理健康状况

从行为上来说,自卑心理的存在让这类艺术生深感自己在经济、思想、见识、社交能力、艺术修养等方面与其他普通艺术生乃至普通学科学生的差距,为了不遭受心理上的冲击,他们往往会选择封闭自己,最初就体现在行为表达上,他们开始足不出户,不愿意与其他人过多联系,在学习上、生活上独来独往,甚至是沉迷在网络世界,导致与其他同学不敢贸然交往,最终变得愈加沉默寡言。

(1)建立新的世界根节点,将小行星以及探测器模型经转换后生成的.wrl文件格式,导入虚拟现实工具箱中,作为该世界下的Transform节点,再加入Text Transform节点,记为初始时间Time节点;

(一)自卑心理

其次,当下高校中学生贫富差异较大,尤其体现在艺术生群体里,有相当部分的艺术生家庭优越,但也不乏许多来自望子成龙的贫困地区家庭的艺术生,这类艺术生在进入大学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自卑心理一旦存在,就势必会影响艺术生的正常人际交往,局限个性的发展,限制潜能的发挥。

首先,有相当部分的艺术生是由于初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的欠缺而选择半路踏入艺术专业,这类艺术生不仅文化学习能力偏低,本身也缺乏对艺术的兴趣与热爱,对今后就业以及未来的发展更觉得迷茫。而与此同时,当下社会大环境对学习艺术的学生是戴有有色眼镜的,认为学习艺术就是因为成绩不好,艺术生都是差生。从而这类艺术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而自卑心理一旦产生,就会逐渐蔓延,虽然这类学生多是因成绩或学习能力的薄弱而自卑,但若未能及时妥善消除,便会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将自卑心理带至各个方面。久而久之,自卑就成为其人格的一部分,进而使这类艺术生在行为上退缩、遇事时回避。

艺术生给人的整体印象是聪慧灵敏,感性外向的。接受新事物速度快,适应环境能力强,但又时常粗心大意、随性随心,缺乏严谨性与纪律性。懒散、拖沓、不羁成为艺术生的“特点”。而高职院校里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常模,重点表现为多存有自卑心理、攀比心理、过度求异心理等。

艺术类大学生多自我主义严重,缺乏集体观念,对社会劳动和社会活动抱有积极、活跃、肯定的态度。总的来说,艺术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尤其是性格特征与非艺术生相比存在一定差异。艺术生多表现为明显的外向性性格,有部分艺术生表现为性格特征的不稳定。

(二)攀比心理、过度消费心理

这些少数民族中有很多都是信奉泛灵论的,他们的信仰都很独特。例如,生活在越南中部高地的墨侬族会和大象结婚,他们认为大象是自己家族的一部分。

艺术生因为专业的特殊,往往要比其他专业学生投入更多的资金,这使艺术生的经济压力比非艺术生要大。同时,家庭富裕的艺术生所占比重较大。因此,部分艺术生由于较重的经济压力以及受到富裕家庭出身的艺术生的影响,产生了攀比心理、过度消费心理、金钱至上心理。其中,攀比在心理学中被界定为中性偏阴性的心理特征,会影响这类艺术生对自我的准确定位,使其丧失对未来发展的掌控。同时,攀比也会产生过度消费心理,这类学生渴望通过消费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最终导致过度消费,加重了学生的家庭负担。而金钱至上的心理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而产生的。有此心理的艺术生把金钱放在人生选择的首位,甚至为了金钱不惜走歪路。

(三)标新、求异心理

艺术生普遍追求独特的个性,喜欢标新立异。虽然“与众不同”是人的天性,但过度求异,会使这类艺术生丧失对群体的包容能力,使自己游离于群体之外,形成狭隘的个人主义。因为过度求异,会使其对正确的价值观、正常的事物产生抵触、逆反心理,做出为了求异而异的错误行为。同时,过度求异心理会使这类艺术生忽略他人并格外注重自我感受,盲目跟随自己的主观思想,凭感觉去行动,而这类艺术生往往又缺乏自制力和约束力,很容易在求异的过程与享受中迷失自我。

(四)过度的“网络依赖”心理

高职类艺术专业大多是为了迎合社会需求、市场需要所设置的,常见的有艺术设计、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动漫影视、新媒体艺术等,这些专业都需要借助计算机与网络,在教学上、作业布置上、考试上也都会利用到互联网。这样的教育培养模式让许多艺术生全天处于网络之中,在带来实践操作、创新教育益处的同时也会带给他们一定的负面影响,毋庸置疑,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艺术生因专业的需要天性中是充满想象力与好奇心的,网络世界可以满足艺术生专业知识的探索、艺术灵感的搜集,为他们提供学习上的便利。同时,网络世界也充斥着许多鱼龙混杂爆炸性毫无营养的信息、吸人眼球又不负责的信息。所以,当艺术生不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观时就很难从繁杂信息中辨别、吸收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专业与艺术生特有心理的共同作用下,许多高职类艺术生逐渐对网络产生过度的心理依赖,相较于普通学科的学生,因为其专业的特殊性需求,使艺术生有了更多的“理由”“借口”说服自己,心安理得地投入网络之中。久而久之,心理需求的满足开始超越专业上的需求,导致沉迷于网络,耽误了学习。

当下,高职类艺术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独特心理特征的积极一面,如活泼灵动、富有激情、创新力强等,这些积极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艺术生在艺术专业发展上走得更加长远,让艺术生具有符合艺术设想且与众不同的艺术气质,为艺术生带来无尽的艺术创作的灵感。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他们身上存在的负面心理状况,并对此种心理状况做好统计与概括,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应对。

例4:“And if you do,then we must accept the result and then look to the future.”(Hillary Clinton,2016)

参考文献:

[1]尹振永,谢昕.艺术类大学生的气质特点调查分析[J].大舞台,2011(6).

[2]徐雄伟.艺术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个性特征的调查[J].中国校医,2002,16(6).

[3]高月萍.浅析高职类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作用发挥途径[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9(5):197-198.

[4]李虹霞.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4):154-155.

[5]林秀琪,刘承初,梁崇理.高职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研究:基于scl-90 的调查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190-194.

[6]蔡朝霞,卢志高.对音乐教育与高职艺术类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思考[J].美与时代(下),2010(5):114-116.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092-02

①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高职类艺术生个性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编号:2017SJBFDY504)的研究成果。

◎编辑 赵瑞峰

标签:;  ;  ;  ;  ;  

高职类艺术生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