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路径研究
谢倩倩 李自强(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实现安徽省经济高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深入研究安徽省产业结构近十年来变化趋势,分析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产业内部结构,以推动安徽省产业结构安排的合理化和高级化。分析安徽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对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出建议。
关键词: 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路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随着安徽省“十三五”战略规划的持续推进和实施,全省经济发展实力明显加速,安徽全省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2542.96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27518.67亿元,实现了巨大的跨越。从各产业来看, 2017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占安徽省国民经济的比重为9.5:49:41.5。由产业结构比可以看出,安徽的主导产业仍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速较快,但比重较少,发展空间还非常广阔。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安徽省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供给侧改革,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上来以促进安徽省经济持续健康、平稳有机发展。
(二)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概念
产业结构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对国民经济的各个主要产业进行比例分析,二是针对各产业进行具体的内部分析,以此描绘产业结构脉络。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就是针对生产力发展不足和经济效率低下问题提出的对策,通过一系列的产业调整来实现产业结构从不合理到合理化,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化的转变。
通过对安徽省三大产业之间的对比关系以及各产业内部之间具体的数据关系进行分析,促进经济系统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为制订安徽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升级政策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产业结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
2009年以来安徽省产业结构较以往产生了显著地变化,第一产业占 GDP 的比重由 14.86% 下降到2017年的 9.56%,下降了 5.3%,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由48.75%、36.39% 到2017年的 47.52%、42.92%,第二产业下降了1.23%,相比较而言,第三产业上升了6.53%,第三产业上升幅度较大。由表 1 可知,自2009年以来安徽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所占比例逐年变动,从最开始的第二产业占据了接近一半经济总量,到目前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接近持平的比例。安徽省产业结构已经稳步发展为以第二产业为中心,第三产业为经济增长点,第一产业为基柱产业的产业结构,根据图表可以看出,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已经开始向合理化和高级化迈进。
近年来我国兴起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发电项目,山东省高唐县太阳能发电项目占地达到两千多亩,其中大部分占用通过荒碱涝洼“上粮下渔、抬田造地”渔业开发的鱼塘,使池塘深度、面积缩减,渔业生产管理的难度加大,太阳能板的间隙不适合种植粮棉,由于找不到适合的种植、养殖品种,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后,一度造成池塘、塘坝荒废,水草、旱草丛生,造成渔业资源、土地资源浪费。经过慎重考察、认真论证,高唐县畜牧水产局在该地开展水产新品种——小龙虾引进推广项目和粮改饲项目。项目占地1000亩,其中400亩池塘投放虾苗,600亩塘坝种植苜蓿。
对于安徽省内一些发展相对于合肥、芜湖较差的城市,如六安、亳州等地,由于人口众多,土地价格相对低廉,农村可利用土地多,可以承接长三角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富士康等代工厂或服装制造业等。另外由于安徽省部分城市对于环境立法不严,当地领导难免会出现侥幸心理,以经济效益为重,忽视企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大规模引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这类以环境的破坏来换取经济发展的做法不可取也不能取。
(二)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对于经济相对发达一些的如省会城市合肥和芜湖、马鞍山等可以注重产业质量,因其本身劳动力成本就不低,城市发展较快,可以选择一些技术型和资本型的产业,来改善安徽省第二产业工业的内部比例关系,从而实现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飞跃,有利于承接的转移产业形成产业链,以更低的人力、土地、物料成本获取最大化的利益,来进行产业扩张。安徽省作为毗邻江浙沪的中部省份,理应抓住长江三角洲部分产业转移的时机,政府各部门做好政企沟通工作,为产业落地提供便利。不仅可以加快产业落地后吸引人才、提高当地就业率,也可以促进当地政府改善政府形象,完善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机制的健全完善。承接长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不是简单的建厂房、招工人,更要有健康完善的承接环境。对于转移产业不能只以经济效益为第一位,应该积极学习产业技术,产业管理理念,争取发展一批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安徽本土产业,从而推动安徽实现与长三角洲经济圈的完美融合,打造百姓安居乐业、产业蓬勃发展的皖江示范区。
三、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路径
(一)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这一句中的“bendingdown”一词是弯下身子的意思,在这个句子里译为“俯下身”或者将其直译为“弯下身子”都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这句中的“bending down”译为“佝偻”则就不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了,因为“bending”是不及物动词,“bendingdown”表示的是一个动作,而不是一种状态,“佝偻”用在这里显然是误译。
表1 安徽省2009—2017年三次产业构成
表2 安徽省工业产业分类比重
试验过程中,每周从每个重复组中随机取出1只健康小鼠,称重后采用颈椎脱臼的方法将小鼠处死,分离脾脏和胸腺,用滤纸吸干水分后分别称重,计算免疫器官指数。
安徽省工业产业结构中农副食品加工、生产业、电能、热能生产和供应链业,电气机械和器械制造业等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较大,而其他工业行业的产值比重较小。工业可划分为三大门类: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轻工业和纺织工业在内的一系列生产制造业;原材料型产业包括鞍钢、铜陵有色金属制造业和一些石化能源企业;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包括汽车工业、家电工业、电子工业等,数据显示(见表2)基础原材料产业在安徽省工业经济中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处于优势地位,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由 2005 年的 22.91% 上升到 2017 年的 34.68%,上升幅度较快,尤其是汽车制造上升较快。此外,工业行业的各个产业集中度不高,没有形成规模化,缺少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
(二)把服务创新作为第三产业的重心
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安徽省第三产业发展呈现了良好态势,但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第三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能。因此,在安徽省的经济发展中要依靠自身地理地位的优势,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业,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交通枢纽,连接西部和沿海城市的必经之路。发展旅游餐饮业,将黄山、九华山等一系列著名景点推向全国,打造一批旅游示范城市。通过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提高各地区的就业率,让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
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长三角地区与安徽地区历来联系紧密,近年来,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导致长三角部分产业逐渐向原材料以及劳动力更加廉价的安徽地区转移。安徽省多个地区成为长三角产业链下游重要支柱,承担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生产制造环节,两个地区之间形成了一种紧密联系的创新协同发展。
(三)发展互联网+制造业模式
安徽省特别是合肥市作为家电产业的集聚地,拥有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发展潜力巨大。现有的制造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互联网+制造业”是新时代下的独特产物,综合利用了多种新兴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提高了生产指导效率,也改善了消费者与生产商的沟通交流方式。安徽省要抓住互联网发展机遇,改造升级产业结构。
(5)利用中草药制剂防治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采用灌服途径给药,劳动强度较大。若将提取液按一定的比例添加到水中,通过鸡自由饮水进行给药,具有同样效果。连续给药7 d左右,即可治愈。在养殖过程中,应及时做好预防和治疗工作。
(四)紧抓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创新高地
新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发展。面对各种新兴行业,安徽省应该大力扶持创新企业,营造创新氛围,来促使产业结构向增长型结构转变。如大数据和云服务产业,这是安徽省产业结构转型必须抢占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应该积极构建数据资源、数据应用软件、数据挖掘等完整的大数据产业链,同样要重点开发各类云计算服务,力图使安徽省成为国内云计算数据中心基地。
(五)进行产业的战略性调整升级,变换经济发展方式
在“十三五”规划的实施进程中,安徽省的主导产业仍然以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同样,其经济增长仍过多的依靠资源和物质带动,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这些行业的发展空间不足。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安徽省必须抓住机遇,承接长三角洲产业转移,贯彻供给侧改革,进行政策机制的创新改革,激发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重视科学技术的推动力,在保障基础产业的发展前提下,全力发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经济,打造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
参考文献
[1]陈兆荣.“互联网+”促进安徽省产业结构升级机理和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03):192-195.
[2]俞艳霞.产业结构升级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和非对称性——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0(05):52-59.
[3]胡绪华,蒋苏月,权晓艳.产业转移驱动区际技术创新协同的实证研究——以安徽承接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转移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4):78-82.
基金项目: 本文属于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产业结构战略性对安徽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编号:XSKY1917ZD)研究成果。
标签:安徽省论文; 产业结构论文; 升级路径论文;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