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碧艳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红十字会医院 广东白云 510540)
【摘要】目的 探究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及逆行置管对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在鼻内镜下,使用泪囊鼻腔造口及逆行置管方式对84例炎患者治疗,然后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全部患者中,术后流泪症状均消失,对他们进行6~15个月的随访,总有效率为94.05%。结论 在鼻内镜下对慢性泪囊炎患者以鼻腔造口及逆行置管方式进行治疗,可有效避免面部切口,术中还能对鼻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检查与处理,在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 鼻内窥镜 泪囊鼻腔造口术 逆行置管
【中图分类号】R77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062-02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主要因鼻泪管狭窄或泪囊内有泪液滞留发生阻塞而导致,一般而言,当患者的泪液滞留在泪囊内时,都会伴有细菌感染现象,这样就会加速泪囊炎症的发生,伴有流脓或溢泪是此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此病虽然不会对患者的视力功能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但是却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必须对其治疗引起重视。本研究结合本人的临床实践,主要就鼻内镜下逆行置管对8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作以下相关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资料均选自我院2011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8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34眼),经临床确诊,全部患者均符合慢性泪囊炎的相关诊断标准[1]。其中男47例,女37例,年龄20岁~66岁,平均年龄(34±8.4)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6±2.4)年。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指征及术前准备
对泪囊区进行冲洗或挤压时,泪小点处有脓性黏液性物留出。术前把庆大霉素稀释后,使用其对脓性黏液性物进行冲洗,直至脓性黏液性物完全冲洗干净或很少,接着对患者的泪道进行冲洗,然后使用点抗生素滴眼液3天,每天6次。术前使用常规泪囊碘油对患者的泪囊进行造影,以证实泪囊没有发生占位性病变或缩小现象。接着对鼻腔进行检查,排除鼻中隔偏曲、严重鼻息肉、鼻甲肥大等手术禁忌证,鼻腔黏膜没有发生萎缩现象,然后准备好相关的手术器械,并对患者进行心电图、凝血四项、感染四项、血尿常规、心肝肾功能等检查,全部患者均无严重系统性疾病,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全身疾病患者,经药物进行控制治疗后,再行手术[2]。
1.2.2手术方法
让患者取仰卧位,用浸有浓度为0.1%的肾上腺素和浓度为1%的地卡因混合液的棉布对患者鼻腔进行填塞,以使患者的鼻腔黏膜表面麻醉,把浓度为0.75%的布比卡因和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等量混合,对患者眶下、滑车下的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并以浸润方式对患者鼻丘处的下黏膜进行麻醉,接着在鼻内镜下30。对患者进行治疗,以下为具体的手术措施:
①把黏膜刀放于中鼻甲前端,并把之作为中点,以钩突前缘向上延长线为后界,然后使用镰状刀切口一个直径为1.2~1.5 cm的黏膜,使泪骨前部与上颌骨额突暴露。②在内窥镜下,通过骨凿把上颌骨额突除去,把泪骨前部进行分离并咬除,以形成一个面积为1 cm×1 cm的骨窗,暴露泪囊内壁,然后把下泪小点进行一定扩张,把探针从泪小点中的小管进入泪囊,在鼻内镜下观察泪囊的暴露情况是否准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着使用镰状刀根据探针的指引把泪囊的前内下方切除,形成一个面积为8 mm×8 mm的骨窗后,再把骨窗及泪囊口处的黏膜组织与骨屑清除。③使用特制的具有记忆丝的探针探入上泪小点,直至鼻腔泪囊造口处,接着再向下导送记忆丝,借助鼻内镜,用眼科镊或导引钩其拉至鼻孔外,把红霉素眼膏涂在双股4号无创伤线和Y”形硅胶管外,在两股记忆丝之间引入丝线以对记忆丝进行提拉,然后把从上泪小点中引出丝线,“Y”形硅胶管上部达泪囊顶部。把探针拔出后,使用注射器吸取5 ml生理盐水,经下泪小点对泪道进行冲洗,直至其通畅,接着对“Y”形硅胶管的位置进行适当调整,剪去鼻腔中多余的硅胶管后,上拉引线皮肤,以进行外固定。把油纱条放在鼻腔内,术后2d再取出[3]。
1.2.3术后处理
术后使用抗生素1周,第2天取出油纱条,接着每天使用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和庆大霉素溶液对泪道进行处理,一周后,进行复查,然后每周对泪道进行1次冲洗,共1个月;接着每两周冲洗1次,共1个月;接着每个月冲洗1次,时间为6~15个月[4]。此外,还使用博科鼻炎水每天对鼻腔进行1次冲洗,共3个月,每次对泪道进行冲洗后,都使用鼻内镜对鼻腔进行检查,以使鼻腔内的分泌物、血痂及瘘孔周围的肉芽都得到有效清除,术后3个月把留置管拔出。
1.3疗效判定标准
无效:症状没有得到任何缓解,造孔出现闭锁现象,泪道冲洗不畅;好转:泪囊鼻腔中有造孔形成,上皮化症状有所缓解,泪道冲洗畅通;治愈:泪囊鼻腔造孔形成,且呈现上皮化,流脓及溢泪症状逐渐消失,泪道冲洗畅通[5]。
2.结果
术后,拔管后,1例患者鼻腔出现少量渗血现象,但经处理后,得到了有效控制;2例患者泪道出现冲洗不畅现象,但经相应处理后,均冲洗畅通。对全部患者进行6~15个月的随访,其中,无效5例,好转2例,治愈77例,总有效率为94.05%。
3.讨论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眼科疾病,据相关报道可知,其在中年妇女中的发病率较高,此病会出现长期的溢脓及泪溢现象,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严重影响。根据相关报道及本研究可知,和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相比,鼻内镜泪囊手术技术在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简洁、多角度观察、照明好、直视下操作等优点,通过在直视野下手术,对凿切泪囊骨性内壁进行凿切时,可准确地达到泪囊,这样当骨窗形成后,就可通过探针的引导来对泪囊是否得到有效暴露进行有效证实,此外,还能对泪囊口进行准确切口,从而可使手术的成功率得到一定保证[6]。
本研究在鼻内镜下对84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治疗,全部患者中,无效率为5.95%,总有效率为94.05%。随访期间,对于治疗无效的患者,再在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造口并逆行置管术,经处理后,患者的流泪症状都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术后,患者面部及眼部都没有出现瘀血及肿胀现象,此外,对置管进行随访的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严重的不适现象,且泪道也没有出现分泌物,因此,泪道的冲洗比较顺利。术后初期,有的患者鼻部出现分泌物,且产生较明显的水肿症状,但是经对鼻腔进行定期冲洗与相关处理后,症状均得到一定减轻并逐渐消失。本研究的84例患者中,总有效率高达94.05%,由此可知,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及逆行置管术在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疗效,因此,可把此方法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覃玉抓,黄宇萍.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37例分析[J].广西医学,2011,(07):124-125.
[2] 蔡运杆,李亶,温太佩.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开放术治疗慢性泪囊炎[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1,(02):132-133.
[3] 曾远付,梁玲玲,陈乐民,等.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瘘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J].实用临床医学,2011,(06):132-133.
[4] 王晓春,曹地.上下泪小管同时断裂环形置管术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2,(08):154-155.
[5] 陈则云,章毅,郭建军,等.改良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吻合联合置管术和丝裂霉素C治疗慢性泪囊炎[J].国际眼科杂志,2010,(05):162-163.
[6] 秦智勇,陆章敏,梁志坚. 丝裂霉素C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0,(08):154-155.
论文作者:翁碧艳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5-6
标签:鼻腔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黏膜论文; 个月论文; 现象论文; 探针论文; 《医药前沿》2014年第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