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监护与用药分析在不典型颅内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刘自平

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 412005

摘要:目的 分析药学监护与用药分析在不典型颅内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例不典型颅内感染患者,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由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与用药分析。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由临床药师参与对不典型颅内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和用药分析可提高抗感染治疗水平,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药学监护;用药分析;不典型颅内感染;应用效果

颅内感染如不及时处理可导致颅内高压、意识障碍,最终引起患者死亡,存活者可遗留痴呆、癫痫、肢体瘫痪、颅神经麻痹等后遗症。但不典型颅内感染由于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常规抗菌药物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导致临床诊断和治疗均较棘手[1]。本文分析了药学监护与用药分析在不典型颅内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1年7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4例不典型颅内感染患者,均有头痛、发热、精神萎靡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呕吐、肢体瘫痪,并经实验室血常规检查、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检查确诊。如患者脑脊液细菌培养无阳性结果但伴有脑膜炎刺激征阳性、高热,外周血和脑脊液白细胞增高,分类以多核细胞为主者可明确诊断为颅内感染。

根据随机方法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12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23岁~68岁,平均年龄(45.21±11.46)岁;体重50kg~83kg,平均体重(62.75±10.61)kg;病程1d~3d,平均病程(1.81±0.56)d;其中真菌性脑膜炎3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开颅术后7例。

实验组患者共计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0岁~70岁,平均年龄(45.34±11.22)岁;体重49kg~82kg,平均体重(62.38±10.45)kg;病程1d~4d,平均病程(1.92±0.60)d;其中真菌性脑膜炎4例、结核性脑膜炎2例、开颅术后6例。

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病程、感染原因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由医生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结果结合临床用药经验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2]。

实验组患者由临床药师进行药学监护与用药分析。临床药师参与对用药方案的制定,如患者症状控制不良建议更换药物品种,更换用药品种前再次取脑脊液、血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药敏试验,选择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治疗。根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合理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建议医师用药期间密切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尿量、视力、听力等变化[3]。如发现不良反应时应及时调整药物滴注速度或减少用药剂量,必要时应停用相关药物。对用药后症状、体征恢复正常,脑脊液和血培养结果阴性者建议停药,防止抗生素滥用导致二重感染。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神志好转认为感染得到控制[4]。

1.3数据处理

相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统计学分析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3.讨论

引起颅内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包括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不动杆菌等,及时应用抗生素是治疗颅内感染的关键,但不典型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可能较大,在选择抗生素品种时,必须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种类、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加以选择。由于脂溶性、分子大小、与蛋白结合能力的不同,各种抗生素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不同,导致脑脊液药物浓度也有差异。但多数临床医生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了解不够深入,在药物选择时往往不能作出最佳的判断[5]。

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对患者用药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保护,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对不典型颅内感染患者而言,应制定合理的抗菌药物用药方案,最好选择脂溶性、非离子化、相对分子质量小的药物治疗。在用药过程中进行药学分析,使各种药物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以获得最大化治疗效果。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注重保护患者各脏器功能,通过调节给药剂量、输注速度等方式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在病情转归后及时作出停药决策,避免长时间用药导致的二重感染、耐药菌株形成等不良后果[6]。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由临床药师参与对不典型颅内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和用药分析可提高抗感染治疗水平,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梅雨,罗海燕.不典型颅内感染的脑脊液诊断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1):2342~2344.

[2]季宏建,岳峰,裔照国,等.对不典型颅内感染患者的药学监护及用药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4,23(2):112~114.

[3]覃燕玲.临床药师对1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体会[J].中国药房,2011,22(30):2878~2880.

[4]杨玉,张宁.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患者的抗感染治疗药学监护[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9):169~170.

[5]陈世祺.鲍曼不动杆菌致颅内感染临床治疗中的药学监护[J].抗感染药学,2014,11(5):437~439.

[6]倪秀梅.1例脑出血、颅内感染术后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用药监护[J].北方药学,2014,11(6):46.

论文作者:刘自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药学监护与用药分析在不典型颅内感染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刘自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