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路工程是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重要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道路工程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在实际的道路施工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施工材料、人员以及外界天气都关系到道路施工的质量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对道路施工中的质量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道路施工;质量;问题;分析
引言
道路工程建设,对施工质量的要求较高。每个项目的开展,若想实现设定的目标,比如质量目标,都需要协同管理,从施工工艺和材料设备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把控,进而建设高质量的建筑产品。现结合具体实践,分析如何协同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
1道路工程施工作业特点分析
此类工程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交叉作业多。道路工程是项复杂的建设项目,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加之地形条件复杂,因此使得工程施工作业包含多种施工项目,需要开展交叉作业,由多个工种相互配合。这对施工组织以及技术管理,有着一定的要求,增加了工程质量的把控难度。②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一般来说,质量影响因素包括人员因素和材料因素等。部分工程建设的时间较长,动态影响因素较多,极易干扰施工作业,引发施工质量问题。③场地流动性较大。随着工程施工进度以及工序的变化,施工现场的人员和机械设备不断地进场和撤离,增加了场地流动性,极易带来不安全因素以及事故隐患,增加了质量管理难度。除此之外,管线和路面等的立体分布,加之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增加了施工质量把控难度。
2道路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分析
2.1缺乏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
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道路施工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度和协调度还有待提高,质量监管滞后。一方面是由于管理体系的不明确,各个部分、各个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缺乏系统性的管理体系。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意识比较淡薄,统筹性不强,管理缺乏条理性和科学性。这就导致质量监管要求不能具体贯彻和落实。
2.2施工方案缺乏合理性
施工方案是施工单位开展道路施工的最基本的参考依据,如果施工方案缺乏合理性,那整个道路施工过程中势必会遇到重重困难,出现较多的质量问题。在制定施工方案之前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详细勘测,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考虑,导致施工方案在实际中无法贯彻执行,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因为道路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整个施工流程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划进行作业,否则就会导致施工程序管理严重混乱,极大降低了道路施工质量。
2.3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道路施工而言,施工人员既是参与者又是直接关系者,施工人员的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但目前,由于对施工人员要求量大,道路施工也在向私有化、企业化的方向发展,人才培养机制和体系还不够健全,导致许多施工人员都未经过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既影响了施工操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又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系数。
3道路施工技术分析
3.1道路施工“换填技术”加固软基
“换填技术”的主要功能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换填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将软土地基中一定体积的软土挖掉,然后回填强度较高、稳定性较好的材料。“换填”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施工道路的稳定性,从根本上提高施工道路的质量,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沥青混合料摊铺技术
在摊铺沥青面层之前应该将面层清理干净,在表面适当喷涂粘层油,提高道路路面的粘结效果。在摊铺过程中的首要步骤是检查摊铺机的性能,在设备上涂抹适当的隔离用剂,防止设备与混合材料粘连起来,加强对自动调平装置、加热装置以及供料系统的检查和维护。摊铺过程应该严格固定的顺序开展作业,摊铺厚度应该均匀,各种机械设备在使用之前要提前预热,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确保设备的运行效率。
3.3路基处理技术
在路基处理过程中,第一个步骤应该先进行测量放样,合理布置道路红线,并且还需要在道路两侧设置标高。将路基上的各种垃圾杂物清理干净,防止其他杂质比如淤泥等对路基填筑施工的质量带来负面影响。在路基填土压实施工阶段,最好选择分层填筑的方法,根据填筑的厚度需求科学选择压实机械,最大程度确保压实效果。使用人工整型方式来对路基进行整型,然后根据路基施工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压实设备进行对路基进行碾压。此外,施工单位还需加强对混合料含水量的检查,让含水量处在正常的状态中,确保压实的质量符合要求,最终保证路基的施工效果。
4道路施工质量问题的解决措施
4.1加强工程设计控制
公路施工是建立在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上的,在施工前需要对公路区域环境、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路基、路面、桥涵结构进行科学设计,统筹好公路施工的各个环节,确保各方面设计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以保障施工的流畅性和有序性。同时对于设计中存在的变动,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对于变更较大的环节,可以由设计、施工、监理三方进行探讨、分析,得出一个最优的处理方案,以尽可能地避免施工问题或影响施工进程。对于设计中可能存在的不详、漏误问题要客观评价,及时地解释说明、调整或补充规定。
4.2依托信息技术的辅助
在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作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具体应用在以下方面:①施工技术交底。目前,现代化工程建设项目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VR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道路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提供了新技术的支撑。不仅能够模拟施工作业,增强人员的施工体验,使其更好的掌握施工作业技术,而且能够高效落实技术交底制度。②施工进度和安全管理。在施工作业中,依托信息技术,构建信息管理平台,集成机械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和材料管理系统等,实时搜集工程信息,为施工组织和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完整的数据信息,提高工程管理水平。
4.3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为了防止道路施工建设对道路正常路段的通行带来不利影响,施工管理团队可以在道路施工现场设置专门的隔离环境,组织专业人员在道路两旁来维持交通秩序,根据道路施工的实际情况安排放行时间,确保车辆安全有序地通行,防止车辆在狭窄的道路超出专门隔离的车道而出现交通事故,影响道路施工的正常开展,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也会带来较大的安全威胁。此外,施工现场管理还需合理安排工程车队、操作机械的配置,绝对不能随意放置,影响道路施工建设的正常进度。
4.4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
对于目前阶段的道路路基施工而言,市政道路的施工养护管理主要依靠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所以,在实际的施工阶段,要加强对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人员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避免出现问题。对市政路基的施工而言,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自身的职责,而管理人员也应对管理体制进行健全。施工人员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提高施工人员的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准确地进行判断。
结语
综上所述,影响道路施工的因素非常多,不管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都会对道路施工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道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视,科学规划施工方案,建设专业化的施工团队,把好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关。
参考文献:
[1]甘荣光.浅析道路施工技术管理问题[J].现代企业文化,2010,(9).
[2]韩建华.对市政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其质量控制的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7(3).
论文作者:张浩浩,唐长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3
标签:道路论文; 路基论文; 作业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质量论文; 因素论文; 质量问题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