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盗版及其处理_著作权法论文

图书盗版及其处理_著作权法论文

图书的盗版及其治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图书的盗版禁而不止的原因

任何社会现象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偶然的,都有它一定的社会基础及其必然的发展阶段。图书的盗版问题亦然。

1.从印刷行业的发展上看

80年代中后期,一些集体、个体印刷厂纷纷上马。印刷业的快速发展,难免有“萝卜快了不洗泥”的现象,在从业条件等方面,缺乏计划性和规章约束性,就为以后的发展带来了隐患。进入90年代,出版社压缩、控制出书品种,许多印刷厂渐渐“吃”不饱了,这使盗版更有了可乘之机。如:有的非法图书经营者出高工价,引诱一些印刷厂见利忘义;还有的印刷厂在竞争中风雨飘摇,又无资金无能力从根本上改变自己,便以分厂为名挂靠在一些大厂的名下,在管理上往往形成空档。他们有大厂分厂的好招牌、又有较低的工价和松散的管理,而为盗版书商看中;甚至有的大厂也在承接印刷业务中,看准品种,暗作手脚。

这些盗版现象一是难于发现,二是难于处理。因为工厂职工的利益一致,常常上下一词,所以往往查无实据。有的地方管理部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成为盗版印厂的保护伞,使不合法的盗版行为尽量合“情”,这就增加了借助于地方行政管理部门制止、查处盗版问题的难度。

治理盗版,对于印刷业发展的失调,不可不引起高度的重视。

2.从图书市场上看

盗版图书禁而不止,和它们在图书市场上能够流通,有直接的关系。盗版者的目的是为赚得利润,图书市场能让他们达到目的,这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为他们提供了重要条件。过去的几年间,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图书发行问题下过不少文件,这些文件对游离于出版系统之外的发行商往往鞭长莫及或如强弩之末。发行商与盗版者产销直接见面,在图书流通领域内形成一股不小的暗流。他们随行就市,随机应变。盗版者随着“言情热”、“武侠热”的消退,又瞄上了“纪实热”、“实用类的小型工具书、学生用书热”、“名著热”,甚至瞄了上《邓小平文选》、《我的父亲邓小平》。盗版书常常以假乱真,在图书市场上有机可乘,加上折扣大大低于正版书的批发折扣,一些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集个体书商,便成为盗版者依靠的力量。盗版书的批发一般都行动快捷,既不定期,又无定点,难于捕捉。盗版有利可图,违法者得不到有力打击,仿效者便不乏其人。

治理盗版,图书市场管理上的问题,值得深思。

3.从出版管理上看

出版管理是行业性的、系统性的,在当前印刷、发行都有较大发展的情况下,就显得有些力不能及。如为了使印刷、发行各环节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新闻出版署决定实行印制和发行统一许可证及有关报批的新规定。这些措施在一些环节上起到了作用。但是盗版并未因此而得到遏制。一些本来就不在出版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厂子或网点,这些规定对他们来说都形同虚设。相对于编、印、发的规模来说,我们的管理人员太少了,而且设备相对落后,经费严重不足等等。受这些条件的局限,经常性的、协调有效的、能把盗版消除在未成品之前的管理,就显得非常不足。

如何使各级管理部门实行严格的经常性的管理,这还是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4.从法律约束上看

盗版者无视我国已有的《著作权法》,这除了利益的驱动外,还有一些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一是《著作权法》宣传的力度、深度不够,在执行中尚缺乏一定的社会基础。二是监督、检查不力。对盗版的查处往往是在社会上形成影响之后,工作相对被动。而且查处中时常遇到同情宽宥者、通融说情者、息事宁人者的干预,这都在某种程度上怂恿了盗版行为。依法处理十分必要,可法律之外的干扰太大。三是陈旧观念的影响还未消除。“偷书不算偷”,“天下文章一大抄”等,使图书盗版者不认为自己的所为是多么耻辱的事。更何况盗版时,他们也有财物投入,所以就越发心安理得。

一种法律要使人们主动接受,还要做许多具体、深入的工作。《著作权法》的宣传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二、盗版的危害及其治理

1.盗版的危害性

盗者,窃也,用不正当的方法谋取。盗版,即将他人的劳动成果窃为己有,冒他人之名,行自己发财之实。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著作权人的利益,践踏了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其影响是非常恶劣的。盗版书危害往往很大,一是错误百出,贻误子弟;二是改头换面,偷梁换柱,甚至不惜塞进诲淫诲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腐蚀人的思想;三是在涉及民族问题和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机密问题上猎奇,造成不可预料的后果与损失,影响社会安定,影响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四是扰乱市场秩序,阻碍出版业的改革与发展。盗版是一种非法的文化活动,各级有关部门切不可轻视,应予高度重视,严格治理,严厉打击。

2.加强对印刷业的治理整顿

对印刷业的治理整顿不仅要重视在出版管理登记之册者,对那些不在此册的印刷厂,也应通过相关部门加以整顿。对取得书刊印刷许可证者,应检查它是否有违纪违法现象,不合格者应收回许可证。对无许可证擅自印刷书刊者,应有制裁措施,屡教不改者应予关、停。对印刷厂的法人代表及其他从业人员,应提出文化水平、道德素质、技术水平的相关要求,并提出定期进行业务、政策法律培训学习的计划。是否懂法、守法应作为印刷厂领导考绩升迁的重要条件之一。

注重提高生产经营者的素质,是我们从根本上控制盗版的重要方面。

3.发挥新华书店在图书市场管理中的作用

当前我们的图书市场,多由文化管理部门负责。由于文化市场的日益扩大与繁荣,文化管理部门的工作量相对加大,难免有力不从心之处。我们应该考虑图书市场交由谁来管理更好的问题。如果在不新增设机构的情况下,新华书店参与管理,赋予其一定的管理功能,可能会对图书市场的整体秩序有一个大的促进:一是新华书店在解放后的几十年间,在全国形成了一个严密的经营网络,对图书市场的批发、零售等,从政策管理上会把握得更准确些,从进货渠道上不容易留空档。二是新华书店在各地都有下伸机构,人员素质、设备等都有一定的基础,稍加充实与培训就可以参与管理。三是对全国的出版社,新华书店都有较多的联络,盗版书很容易查证,即便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查处也有较好的基础。四是更进一步巩固了新华书店在经营中的主渠道作用,会为编、印、发各环节的协调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4.加强法律宣传,依法打击盗版

加强法律宣传,将《著作权法》宣传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果宣传工作能做到较为普及、深入,就会增强人们自觉监督、抵制盗版的意识,增强打击盗版的社会基础。在宣传中应从各类盗版案件中选出典型案例,集中进行分析,使人们能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盗版的危害性。一旦发现盗版,就不能姑息迁就,要依法处理,不能以情代法。对于检举揭发盗版者,应予以相应的奖励。

盗版确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根治的,但是我们要下决心,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其逐步得到控制。

标签:;  ;  ;  ;  

图书盗版及其处理_著作权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