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顿,是一种教学艺术论文_张程程

停顿,是一种教学艺术论文_张程程

临江市外国语学校 张程程 134600

听一位数学老师讲课,教学流程设计清晰明了,一环套着一环,整个教学空间安排得满满当当,生怕有一点空闲。学习基础好一些的孩子接受还不错,学习基础差一些的孩子便显得力不从心,跟不上趟。一个一个的小疑惑久之汇集一箩筐,解决起来难度很大。试想如果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孩子留一点空白,让孩子能从自身的接受水平来反思一下接受效果,及时将疑惑面呈老师、同学,这样适时解决问题,将对孩子接下来的学习带来多大的支持与鼓励.或许,你会认为这样对于优等生来讲是一种时间的浪费.其实不然,学生被动、填鸭式的接受后需要有一个自我梳理、提升的过程,这样才能将书本的知识化为自我的构建。为什么有时我们做了一麻袋的习题,可倒头来连普通难度的习题依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消化理解不了?我想很大一个程度在于我们急于赶路,追求做题的数量,而忽视了规律性的提炼总结,没有给孩子留一定的空间、时间去足够思考、归纳。停顿,是一种伟大的教学艺术,当你急于抬头赶路的同时,能适时做一下缓冲。学困生能大胆提出自己存在问题的所在,及时把绊脚石掀开。学优生能有效交流整理知识的规律性、延伸性。停顿的魅力将会使你事半功倍,使全体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全员跟上学习的节奏。

听一位物理老师讲《声音的特征》一课.通过吉它琴弦振动时的特点,推导出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接下来又做了一个发音齿轮的实验。先来观察,发音齿轮外观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设计?总结得出原来最外侧齿轮密集,振动快;最内侧齿轮疏松,振动慢。进而再一次验证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我边听边在想,这样近似重复的试验设计目的是想通过特殊到一般这样一个归纳推理的过程验证普遍性。科学真理经历了无数遍的反复验证。如果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一规律。我们不妨用反证法来推理。设计成这样,先来听发音齿轮匀速转动时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发出的声音为何有高有低呢?继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驻足思考。经过一番仔细观察,描绘出发音齿轮结构的奥秘所在。还是同一个实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你是机械的重复,不停留反复验证一遍,效果是微弱的,验证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先亮出结果,做必要的停顿,细心观察追寻原因之所在,将会使学生铭记于心。前因后果,原因所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反面论证给了我们思考停顿的机会,对真理本质进行了逆向思维的梳理。

听一位思想品德老师讲课,采取的是一问一答,对话交流的教学方式。一节课从头至尾,如潺潺溪水缓缓流淌。既没有山石回响,亦没有窄滩湍流。整个课上下来师生会觉得很累,很辛苦。我想教学所得的效果也会因平平淡淡、疏疏缓缓很难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如果在问题设计上,不同时段由易到难设计出几个有质量的问题,这样引发同学们充分的冷静思考。简单的停顿,顿起了学生深邃的思考,引发激烈的争论,激活了思想的火花。如果在学习方式上,改变一下节奏。师生单一的对话交流设计成组内的合作,再到整体的学生对话,师生对话的大课堂。变单一调式为多声部调式,大合唱混合音响。课堂活跃兴奋,内容丰富深刻。从审美角度来讲也解除了单一的审美疲劳。课堂上的停顿,节奏上的变化,使得教学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内容的建构和价值的提升上山花烂漫、层出不穷。整个课堂走过来如醉如痴、如诗如画。

听得有的老师讲课总习惯性喜欢延堂。有时是因为一个知识点或一道习题没有讲完,顾及知识的体系性和思维的连续性不宜停下来,无奈之举。但有时是下课铃声响起了还要重新开启一个知识点或题例,这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感,不能安静的思考。课堂十分钟的停顿休息也是教学艺术上的安排,一张一弛乃文武之道。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利用休息时间上趟厕所,散散心,准备一下下节课的学习用具,为下节课的开启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我们常看到的现象是如果上节课延堂时间多一些常会导致这节课前十多分钟松松垮垮,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主动性,考虑孩子总体上的接受能力。建议课与课之间做到该有的停顿。

我们并没有批评和指责任何人,只是想通过对规律本质的探讨来探寻与思考停顿所带来的极大教学魅力。

论文作者:张程程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5

标签:;  ;  ;  ;  ;  ;  ;  ;  

停顿,是一种教学艺术论文_张程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