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实证论文,经济增长论文,关系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46(2012)04-0001-07
近几年,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通货膨胀的潜在压力增大。从2010年至今,我国政府采取各种政策以抑制物价进一步升高。在各项政策的共同作用下,2011年下半年,通货膨胀得到遏制,物价涨幅逐渐回落。但是,此间经济增长下滑明显,显然治理通胀不是免费午餐。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最新发生(自2007年开始)的通货膨胀,我国已发生了多次。这样的通胀是否由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所带来,而它又是怎样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是否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还是两者之间只是短期的互相影响?为此,有必要对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主要文献回顾
Mundell[1]和Tobin[2]指出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会导致持有货币成本的增加,进而导致资产组合的变化,更进一步将引起资本积累增加和真实利率下降,最终将促进经济增长(即所谓的蒙代尔—托宾效应)。Sidrauski[3]及其后续的研究发现通货膨胀会减少投资稳态值,因而导致相反的蒙代尔—托宾效应。De Gregorio[4]认为通货膨胀是一项税负,它会减少投资回报率,同时增加投资成本,最终障碍经济增长。Murphy,Shleifer and Vishny[5]提出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使闲暇价格相对下降,以至于人们用更多的闲暇来替代工作,从而减少劳动供给。Leijonhufvud[6]则认为通货膨胀会促使企业和个人从事与经济增长无关的活动,使得更多的资源用于交易和货币管理,以避免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或是在不稳定的宏观经济中寻找套利机会。
在国外的经验研究中,Andre,Rene和Franciso[7]利用55个工业化和逐步工业化国家的面板数据研究得出,温和的通货膨胀与资本产出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种关系在工业化国家中要比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更明显。Chang和He[8]用美国1960年~2003年的数据,并建立二元马尔科夫转换模型,研究得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但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负的非线性关系,并且这种负相关关系随着通货膨胀程度的不同而变化。Max Gillman和Mark N.Harris[9]选择了13个OECD国家1990年~2003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的方差与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A.Abbott和G.De Vita[10]依据125个国家从1980年~2004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阻碍作用只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出显著性。
关于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国内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相关论,二是不相关论。前一种观点认为,经济高增长必然带来高通胀,要抑制通货膨胀,必须降低经济增长。不相关论认为,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现实中只要政策得当,就可以既实现经济高增长又保持低通胀。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着“有益论”与“有害论”两种假说。前者认为通货膨胀的强制储蓄效应可以校正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利于资源配置和利用。“有害论”者认为,为治理通胀,政府必然采取紧缩政策,其在抑制通胀的同时,也会抑制经济增长[11-12]。
在国内的经验研究中,刘霖、靳云汇[13]采用协整和向量自回归方法研究发现,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短期作用不明确,而长期上通货膨胀则会阻碍经济增长。周凯波[14]运用我国1978年~2008年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率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VAR模型,得出我国的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相关关系比较稳定。
二、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设定
我们将从厂商加成定价原理出发,结合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并在粘性预期理论中引入不确定性,以推导出我国通胀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并在该模型基础上进行通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
失业率与实际工资呈反向变化关系如下:
名义工资是在意愿实际工资的基础上加上预期产品价格的变动而形成,因此,有:
式(2.10)表明了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三、我国1979年~2010年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分析
1.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环形运行轨迹
本文收集了1979年~2010年我国CPI和GDP的年度数据,所有数据均调整到以1979年为基期,图1为GDP增长率与CPI的散点图。
图1 GDP增长率与CPI的散点图
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呈现出多个环形,不同的环对应于不同的时期,其时期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分别为1979年~1986年,1986年~1991年,1991年~2000年以及2000年~2010年。
1979年~1986年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呈现顺时针运动方向,表现为通货膨胀上升而经济增长下降到两者同时上升再到通货膨胀下降而经济增长上升,最后两者同时下降。1986年~1991年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呈现逆时针运动方向。依次经过了两者同时上升、通货膨胀上升而经济增长下降、两者同时下降和通货膨胀下降经济增长上升四个阶段。1991年~2000年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运行轨迹只经过了两个阶段,1991年~1994年两者同时上升,1994年~2000年两者同时下降,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环形运动。2000年~2010年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还是呈现出逆时针运动方向,其过程与1986年~1991年相似。
经分析发现,我国长期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呈现出环形运行特征,虽然图1中并没有标准的环形出现,但是不同时期曲线的运行方向以及各阶段的运行顺序与菲利普斯曲线环形模型相吻合。
2.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的计量检验
在上述四个时期中,本文选择1991年~2000年为对象来进行验证,由于该时期相对于其他时期所跨时间较长,而且其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变化幅度也相对较大。我们收集了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月度数据,所涉及的指标有CPI、M1、PPI以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这些指标都已转化为增长率形式。由于GDP没有月度数据,本文使用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来近似代表经济增长,同时,通过建立GARCH模型来计算CPI的条件异方差,并用此来表示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对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本文使用HP滤波法得出循环趋势,用此来表示产出缺口。为了提高模型的解释度,本文还选择M1、PPI以及滞后的CPI作为控制变量。
经过Quandt-Andrews unknown breakpoint测试发现,模型中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和产出增长率存在结构性断点,且该结构性断点出现在1994年12月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我们接下来将数据分为1991年1月至1994年12月和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两个部分分别进行模型估计。
(1)1991年~1994年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
由于线性回归存在残差异方差性,因此建立GARCH模型对1991年~1994年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估计,GARCH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调整为0.971,F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零,说明模型总体显著且解释度较高;同时模型不存在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情况,模型结果稳定,有较高的可信度。
我国1991年1月至1994年12月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如下所示:
产出增长率系数为正,说明产出增长率与通货膨胀间存在着同向变化关系。
(2)1995年~2000年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
表2为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的回归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调整为0.99,F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零,D.W.值为1.82,说明模型整体上显著,并且没有自相关性和异方差性,模型稳定。然而,模型中有些解释变量的系数并不显著。为此,我们对CPI的条件方差与CPI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再结合F统计量,模型整体上成立。
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回归模型,其具体形式如下:
从回归结果看,产出增长率系数为负值,说明产出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呈现反向变化关系。
1991年~2000年,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环形运行由1991年1月至1994年12月的斜率为正的关系曲线与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的斜率为负的关系曲线组成。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只经过了两个时期,呈现跨阶段式的运行特征。与图1显示的轨迹相吻合。
由此可见,长期中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非为斜率为正,或斜率为负,或垂直,或水平的单一性状曲线,而是由以上四种情况复合而成的更为复杂的环形曲线,该环形曲线有其特有的运行规律。为此,可以通过长期与短期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之间所呈现关系的比较来预测宏观经济未来的走势,并为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相应的理论和经验上的参考依据。
四、我国最新一次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
利用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CPI、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M1、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国际原油价格指数和PPI的月度数据(变量与数据处理与前文相同),对我国2007年开始的最新一次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模型估计,并结合上述长期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环形特征,预测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未来走势。
从表3可以看出,除M1、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和国际原油价格指数的参数不显著外,其余参数在5%的置信水平下表现显著。我国最新一次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模型如下:
上式中,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产出增长率的系数都为正,说明本次通胀期间,通货膨胀不确定性与产出增长率都对通胀产生催化作用。根据产出增长率系数,我们可以判断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处于同时上升的阶段,因而由环形模型可知,未来两者关系将转化成为通货膨胀上升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阶段。
五、通货膨胀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007年开始的最新一次通胀中,各通胀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如何?我们选择代表需求因素的产出缺口(GDPGAP)、汇率(E)以及M1,代表成本因素的进口产品价格指数(MP)、世界原油价格指数(OIL)以及PPI对经济增长率进行回归(见表4)。所有变量的处理与前文一致。
从表4中可以看到,若以5%为显著水平,则进口商品价格指数、世界原油价格指数与PPI这三个代表成本因素的变量的系数是不显著的;产出缺口、汇率以及M1这三个代表需求因素的变量的系数是显著的,但模型整体上是显著的。这说明,需求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对于成本因素更显著。
通过对成本因素和需求因素影响下的产出方差进行分解,可以发现从第1期到第7期,相对于成本因素,需求因素所占的方差比例较大,说明在通胀开始阶段,需求因素对产出有相对较多的影响。从第8期到第18期,成本因素所占的方差比例相对需求因素更大,这个阶段,成本因素对产出有相对较大的影响。从第19期到30期,需求因素所占方差比例又超过成本因素。另外,成本因素的影响在25期后就基本稳定了,但需求因素的影响还在继续增大,直到第47期以后才逐渐稳定下来。
六、结论与启示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1)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现环形运行特征,其环形运行方向分为顺时针与逆时针,进入1990年代后,两者的运行方向均为逆时针。(2)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运行普遍存在跨阶段情况。(3)我国最新一次通胀中,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同时上升,即对应于环形曲线模型向右上倾斜阶段。(4)我国最新一次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中需求因素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大于成本因素。
综合以上实证结论,可以得出如下启示:
(1)截至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同时上升的情况,由于进入2000年后,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是沿着逆时针方向运行的,因此,根据环形模型,如果任由当前的情况自行发展,我国经济运行将会出现物价上涨和产出下降的过程,即所谓的“滞胀”。所以,控制货币投放是必要的。虽然,这会使产出减少,但物价会下降,相比于“滞胀”情况下的高物价和低产出,在低物价和低产出中消费者的福利要相对好一些。
(2)2011年8月至今,通胀得到遏制,物价涨幅逐渐回落,但是,此间经济增长下滑明显,这说明,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跨阶段运行情况,现已进入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同时下降的阶段。2012年起,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启动了新一轮刺激政策,这将使我国宏观经济很快度过低增长、低通胀阶段。
(3)长期上,宏观经济政策要尽量保持稳定。根据当前所处阶段,下一阶段我国将进入通货膨胀下降而经济增长上升阶段,这是最为理想的阶段。鉴于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普遍存在跨阶段运行情况,现阶段不宜过度刺激经济,否则将使我国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关系跳过模型中所显示的较为理想阶段,进入两者同时上升阶段,或更为糟糕的是进入通货膨胀上升而经济增长下降阶段。稳定的政策虽然会使经济增长速度相对低些,但只要平稳度过了该阶段,经济将进入低通胀高增长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