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发展中的金融安全_财务系统论文

论高校发展中的金融安全_财务系统论文

论高校发展中的财务安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财务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校财务安全是指高校财务具有如下特征的状况:(1)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不受破坏、不存在潜在威胁,基础稳固,健康运行,持续发展;(2)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自卫力和竞争力,不会因为受到外部或内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资金不能如期支付、债务不能按期偿还、甚至破产倒闭等灾变性事件,如果一旦发生灾变,也能成功自救或他救,并且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高校财务安全是维持高校正常运转和稳步发展的基础,是高校教育教学科研质量与活力的综合体现,是高校理财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高校财务安全关系到高校正常运作、发展与生死存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财务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高校财务安全的外部因素

1.教育供给和需求的市场变化。加入WTO后,各国教育组织会加快进入我国高等教育市场的步伐,目前已现端倪、搞得如火如荼的有外语和计算机授权培训,正在探讨的有联合培养的"3+1"和"2+2"模式;享受国民待遇,社会力量会更快、更猛地渗入高等教育市场;国内各公立高校之间也竞相加快了发展步伐,一家家摩拳擦掌。教育供给的竞争已拉开序幕。相反,对高教的需求因受居民收入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需求、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成本、就业形势等因素的影响,增长速度将会低于供给增长速度。这些将对高校财务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由于国际国内人才交流、科技情报信息交流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也将给高校财务安全带来机遇。

2.教育管理体制的调整与改革。高校合并、分立、联合等管理体制的调整和改制如把握不好,会导致国有资产、信誉等资源流失,会导致工资等支出增加和或有负债、隐形负债增加;另一方面,高校规模由小型或中型提升为大型或特大型后,土地、基础设施、房屋建筑物、设备图书和其他一些必备的办学条件如达不到规模经济的最低要求,也将会给高校财务安全带来隐患。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如国有资产流失一样,最有理由让人们担心,它将导致高校财务不安全。

3.国内政治经济影响。加入WTO后,会对国内体制、政府职能、法律法规、国民观念等产生影响。财税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保障制度改革、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和与国际惯例接轨会产生一定的风险并有可能形成制度和管理的灰色和真空地带,会给高校财务安全带来影响。

4.外部监督失灵。如外部监督主体虚置,职能混乱,行为无序,不得要领且滞后迟钝,会给高校财务安全带来影响。

5.经济犯罪、蓄意破坏和外部灾变防治救助系统失灵。

6.突发性灾变。如战争、地震或其他重大自然灾害。

7.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等。

(二)影响高校财务安全的内部因素

1.战略失误。如学校定位、培养目标、教育计划、体制调整失误等。

2.决策失误。如学校择址、学科专业课程建设、基本建设(含征地与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设备家具购置决策失误,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失误等。

3.管理失误。如党政分工不清晰,权利斗争与内耗严重;责任模糊,权力膨胀,瞎指挥;制度虚设,个人超越内控系统之上,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紊乱;以及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程序化程度低等。

4.内部监督失灵。审计、纪检、领导、群众监督软弱,校务公开不全面、不到位,自查与检查缺乏严肃性、科学性、规范性和独立性等。

5.财务会计网络缺陷。随着计算机及其通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以及财务管理软件的发展,财务会计网络已被广大高校及其财会人员所接受,计算机系统、软件系统、通讯系统、人员操作失误和恶意破坏有可能带来财务安全隐患。

6.损公肥私、经济违纪与犯罪和内部灾变防治救助系统失灵等。

(三)高校财务安全存在问题

1.支出总量“爆炸”,生均支出也“爆炸”,过度负债严重。

部分高校扩大招生规模使在校学生人数比1998年翻了一番,甚至规划再翻一番,这种快速扩招和高教自身深入发展带来的资金需求是极其巨大的:①基本建设投资。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要求生均占地面积为66.7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40平方米(含学生公寓10平方米),生均设备5000元,生均图书100册,若全国平均征地拆迁费用350元/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费用75元/平方米,全国建筑平均造价1600元/平方米,生均家具2800元,图书平均每册35元,则生均需投入103648元。若分别扩招4000、6000和8000人,则需分别投入4.1、6.2和8.3亿元。②维修改造投资。各高校原有的基础设施、基本办学条件设计、建造标准低,久历风雨,需投资维修改造。若某高校原有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每平方米修缮费用300元,则需要资金3000万元。③教育事业经费。根据教育部关于14:1的生师比、1:1的师职比的规定和全国高校人员经费实际开支情况,生均每年需开支工资费用2500元,福利费用为工资费用的40%,学生费用800元,小计4300元。公用经费与人员经费的比例一般为1:1,因此,生均教育事业费资金需求为8600元左右。实际上,人才竞争已使人员费用居高不下且呈刚性,院士年薪20万、博士年薪5万已付诸报端,综合国力竞争、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导致有关费用也骤然上涨,许多高校飞速扩大占地面积、建筑面积,征地几百亩,银行贷款几千万已不足为怪,征地上千亩、几千亩,银行贷款上亿元、几亿元也不乏其例,征地拆迁补偿费用和基本建设费用急剧“爆炸”,支出总量增长不可能不“爆炸”,高校过度负债严重,加重了生均支出负担。

2.收入总量虽有增长,但生均收入下降。

1998年,我国公立高校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各省市区2000~6000万元,教育事业费拨款生均4600元,收费生均2400元。1999~2001年,基建投资各省市区增加了1000~3000万元,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收费生均增加了1500元(均含住宿费)。

综上可以看出,财政性基建投资无异于杯水车薪,而“增长一个百分点”由于一些地方财政在拨付资金时,利用“内部人控制”机制,一方面少算财政支出基数,另一方面又将近几年调整工资标准、正常晋升工资档次等所需的资金全部计入增加的“一个百分点”中,这种两头挤压的方式使得教育的公用经费增加无几,高校期望的“一个百分点”几乎没有落实,扩招新增学生的收费又仅能解决其人员经费,因此,生均财政拨款和生均收入均下降,而且已是一个十分严酷的事实。高校资金短缺问题十分严重。扩招带来的公用经费、修缮经费和基建投资需求的骤然增加和原有教育事业费不足的追加需求如得不到保障,高校财务安全问题将一触即发。

3.微观管理急躁,宏观调控乏力,不可预见因素猛增。

当前,许多高校患有“发展饥渴症”,欲在竞争中做大做强,贷款与短期行为严重。造成这一隐患的原因如下:(1)大多数高校属全民事业单位,其发展与否、欠债与否和欠债多少均与领导者个人无关,追求政绩与盲目扩张的内在冲动缺乏体制上的有效制约,都企盼有一天政府会拿出资金来解囊相救,微观管理急躁。(2)银行方面,企业化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且当前缺乏其他可靠的投资热点,贷款投入高校甚多,资金供求双方的需要促进了高校贷款的猛增。(3)政府改革和高校规模急剧膨胀使得高校行政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督部门等,一方面忙于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另一方面难于集中精力研究解决扩招带来的问题,心有余而力不足,宏观调控乏力。(4)在上述环境下,高教系统一旦受到不正常因素的扰动,就会逐级放大,演变成事件,不可预见因素猛增,形成财务安全隐患。

4.合法、合规、合理与欺诈性控制疲软。

改革与体制过渡时期,财务会计事项所要求的合法性、规范性、合理性标准出现紊乱、矛盾甚至真空,微观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出现困难,无所适从,不得不适时而变,合法性、规范性、合理性审核缺乏稳定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因而财务安全风险增大。与此同时,针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灰色和真空地带的经济违纪、经济欺诈、经济犯罪增多,伪造领导笔迹、假传领导意思、篡改合同文字行为也急剧上升,甚至携款潜逃,财务安全隐患增大。另一方面,急剧扩招以后,部分高校对自身的管理和监督出现松懈、漏洞甚至真空,货币资金管理、往来管理、合同管理、(国有)资产管理、负债和或有负债管理等均不同程度地出现灰色,奢侈浪费比腐败更为常见,经济效率下降。

5.计算机及其网络风险增加。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也伴随着高科技犯罪的悄然兴起。黑客侵入可能篡改财务数据,病毒感染可能引起系统损坏,电脑记账“省略”了记账监督环节等可能导致资金流失。另一方面,会计电算化和网上支付快速推进但安全防范缺乏必要且足够的硬件、软件、人员、技术与组织管理准备,电算财会风险不发则已,一发即将惊人。

二、进一步增强高校财务安全保障能力的对策

(一)树立开放、竞争、发展的财务安全保障理念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高校财务安全需在开放、竞争、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大开放,大安全,小开放,小安全,不开放,不安全,高校应在国际国内高教舞台上一展身手,在开放中求安全,在开放中注意安全,在安全的前提下大开放。竞争赢得主动,保护导致落后。高校应积极主动参与国际国内的高教竞争,以竞争降低费用,提高效率,谋求发展,以高效率、低费用赢得竞争、赢得主动。高校应以科学的态度谋求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了才能赢得竞争、赢得地位、赢得安全。根据开放、竞争、发展的财务安全保障理念,高校应实施“内外一体化”财务安全战略,在搞好高校内部财务安全与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扩大开放,强化竞争,促进发展;在开放、竞争、发展的前提下保障安全。

(二)积极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

1.进一步争取政府更多更大的(财力)支持,出台和落实“四换”政策。(1)用土地或土地置换收入支持高教发展,政府至少应做到无偿划拨土地和承担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即“用土地换高教”政策,且将其作为“十五”期间国家科教兴国的基本政策。(2)推广新模式、新机制办学,推进国家助学贷款,推行新标准收费,即“用贷款换收费”政策。国家助学贷款贵在落到实处,让大学生其中特别是贫困大学生敢贷款、能贷款,贷得到,还得起。新标准收费范围应以热门专业为主,标准10000~15000元/生·年较为合适。(3)扩大和发行中央与地方教育国债,即“用国债换扩招”政策,资金应主要投向基本建设、修缮改扩建、设备、家具和图书资料等方面,并且应逐年增加预算内高等教育基本建设投资。(4)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继续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即“用一点换质量”政策,资金应主要投向师资培养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并且应落实追加扩招新增学生的预算内高等教育经费。

当然,“四换”政策并不能代替政府在其他方面对高教事业发展的支持:如,牵线搭桥,引导社会各方投资高教事业,组合力量,滚动开发,现代经营;设立高等教育发展基金,筹资专项用于高教发展;安排贴息专项资金,支持高校自主贷款,提供贷款担保,促成高校贷款,加快高校发展步伐等。

2.鼓励与引导公司、企业及社会其他各界向高校进行投资和捐赠,以及开展双向科教合作,出台和落实相关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根据当前实际,这些组织向高校进行投资和捐赠以及开展双向科教合作,可以比照高校自身减免增值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赠与税、遗产税、房产税、土地征用与建设规费等。

3.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高教市场化、国际化改革,借鉴国际惯例,使高校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参与竞争、募集资金、图谋发展。

(三)加强组织结构控制

按照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进行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置。根据《高等教育法》的要求,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宜建立党委集体领导、集体决策,校长行政执行系统指挥,行政监察与纪律检察监督反馈的组织结构。党委决策实行民主集中制,做到科学化、民主化和程序化;校长及其他执行者应在其职责和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做到高效、有序和经济;内部监督系统应建立各项业务风险评价、内部控制状况的检查评价与对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罚制度,做到及时、全面、深入和有效。

(四)加强决策及高层管理人员控制

学校决策及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品行及资历,关系到学校的安全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建立其控制制度,其中特别是财务安全与风险控制制度,让高校领导科学而可靠地承担起财务安全与风险控制的责任。高校领导其中特别是财务领导应懂得并善于聚财、理财、用财。

(五)加强业务控制

高校要在遵纪守法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监督与风险防范制度,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各个环节和各个关键控制点。

(六)加强财务会计制度建设

高校要按照科学规范、权责分明、监督制约、账务核对、安全谨慎、经济有序原则建立严密的财务会计控制制度。会计记录、账务处理、成果核算等完全独立,并且严格按照高校财务会计制度、规则进行,保障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客观性与有效性。

(七)加强授权审批制度建设

高校应根据财务活动性质及功能,建立统一的内部授权审批管理制度。对其授权审批要定期检查,确保授权、审批适当,授权权限及审批额度不被突破。各种授权均应以书面形式确认并逐级下达。各项业务均应按业务授权进行审核批准,特别授权业务要经过特别审核批准,做到经济责任明确。授权也应接受监督,不允许存在特权。

(八)加强合法、合规、合理与欺诈控制

不合法、不规范、不合理与被欺诈的财务活动既产生于高校内部冲动,也产生于外部诱导。因此,学校应当制定出确保有关法律法规、财经规章制度与纪律得到有效遵守的内部政策和具体程序;通过教育、示范、监督与技术控制,防止学校与违纪、违法犯罪活动相联系,避免内部欺诈与犯罪以及卷入外部欺诈陷阱。

(九)加强计算机系统风险控制与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建设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计算机系统风险控制制度。对计算机系统的项目立项、设计、开发、试测、运行、维修等全部过程严格管理。明确业务主管部门与稽核监督部门的职责,严格划分业务主管、软件设计、业务操作及技术维修人员的权限,严禁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等技术人员介入实际业务操作。另一方面,应建立“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将风险控制制度、指标及规程等项内容进行计算机程序化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然后将其应用于风险管理之中,以实现高效、客观、公正之目标。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既要重视“计算机系统风险控制”,更要重视“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

(十)建立健全财务安全运行机制

1.构筑三道监控防线。第一道监控防线:财会一线实行“三人、三职、三责”,做到审批(印章)、记账与收付款相互分离,并实行事先、事中、事后监控;第二道监控防线:建立校内相关部门、相关岗位间相互制约的工作程序,做到相互牵制与相互监督,有权的不管钱,管钱的没有权,有权有钱均受监督;第三道监控防线:建立内部监督部门对各部门、各岗位、各项业务和各关键控制点的监督反馈制度,实现立体交叉控制。

2.责任分离与岗位管理。如货币保管与账务记录相分离;授权审批与具体经办相分离;风险评定与业务经办相分离;财务与实物相分离;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等。在业务操作层,要建立规范的岗位管理及岗位责任制,重点岗位重点管理,实行人员岗位轮换制度。

3.预警预报与应急应变。高校财务应定期进行业务分析与风险评价评估,物、表、账盘核监督,及时进行风险预测、预报,并根据可能出现的足以影响学校正常运行的各类事件,制定出切实的应急应变步骤与措施。

4.检查监督。学校应以规章制度保证检查监督机构的权威性与独立性,检查监督机构独立行使综合性内部监督职能;对下属机构的全面稽核实行“周期制”,循环反复进行,同时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检查监督;检查监督人员的数量与质量要以保证完成检查监督任务需要为原则。

5.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监督与管理。财会制度、财经纪律、业务规范、操作流程等是前人血和泪的结晶,也是保证财务安全、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应通过培训、考试、考核等方式,使师生员工理解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掌握、熟悉岗位操作规范。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防微杜渐,防止千里金堤,溃于蚁穴。学校应建立内部控制评审制度,根据一定程序、方法及指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审查评价并提出改善建议,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和完善。

标签:;  ;  ;  ;  ;  ;  

论高校发展中的金融安全_财务系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