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预防与治疗研究论文_黄晓英

辰溪县潭湾镇中心卫生院 湖南怀化 419500

【摘 要】目的:研究儿科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预防与治疗效果。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儿科手足口病患儿90例随机分两组。西医组采用西医药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足口病缓解率;肺部症状、体温、皮损、心肌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生活质量情况的差异。结果:中西医组患儿手足口病缓解率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肺部症状、体温、皮损、心肌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短于西医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生活质量情况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儿科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预防与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加速症状好转,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儿科手足口病;中医药预防;治疗效果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传染病,是儿科常见多发病,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感染为常见,在5岁以内儿童中发病率高,可出现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小溃疡和疱疹,部分患儿在1周左右可自愈,部分可出现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和心肌炎等并发症,甚至死亡,需注意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1]。本研究分析了儿科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预防与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1月-2016年12月儿科手足口病患儿90例随机分两组。中西医组患儿男23例,女22例;2-10岁,年龄(3.51±0.42)岁。发热时间2-4天,平均(2.82±1.31)天。发病-入院时间3小时-3天,平均(1.27±0.12)天。

西医组患儿男24例,女21例;2-10岁,年龄(3.56±0.41)岁。发热时间2-4天,平均(2.80±1.42)天。发病-入院时间3小时-3天,平均(1.31±0.13)天。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西医组采用西医药治疗,给予维生素补充、合并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纠正电解质失衡等治疗,并给予5-10mg/kg阿昔洛韦注射液静脉滴注,8小时1次。

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治疗。给予5-10ml热毒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滴注1次,治疗1周[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手足口病缓解率;肺部症状、体温、皮损、心肌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患儿生活质量情况的差异。

显效:症状均在5天内消失,体温正常,口腔和手足疱疹消退;有效:症状均在5天内改善,体温正常,口腔和手足疱疹好转;无效:未满足上述标准。手足口病缓解率为显效、有效之和[3]。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SPSS20.0软件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则进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手足口病缓解率相比较

中西医组患儿手足口病缓解率高于西医组,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儿手足口病缓解率相比较[例数(%)]

注:与治疗前相比较,#表示P<0.05;与西医组治疗后相比较,*表示P<0.05

2.3两组患儿肺部症状、体温、皮损、心肌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相比较

中西医组肺部症状、体温、皮损、心肌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短于西医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儿肺部症状、体温、皮损、心肌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相比较(x±s,d)

3讨论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急性传染病,在学龄前儿童中发病率高,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以发热为发病首要表现,并伴随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分疱疹症状,部分患儿经治疗后数天内症状消退。但部分病情严重的患儿需进一步接受治疗[4-5]。

阿昔洛韦属于合成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有良好抑制作用,且选择性高。但目前西医治疗尚无可靠方法,多以对症治疗为主。我国医学认为手足口病的发生和外感邪毒、湿热内蕴等相关,治疗需以清热利湿解毒、辛凉解表等为主要原则。热毒宁注射液以绿原酸、青蒿素等为主要成分,其中,青蒿素可调节免疫功能,促进抗病毒作用的增强;绿原酸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可有效清除自由基,促进白血球的升高[6-7]。

本研究中,西医组采用西医药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治疗。结果显示,中西医组患儿手足口病缓解率高于西医组,P<0.05;中西医组肺部症状、体温、皮损、心肌酶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短于西医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生活质量情况改善幅度更大,P<0.05,说明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的时间,优于单一西医用药。

综上所述,儿科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预防与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病情,加速症状好转,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海英,王明月,王进等.手足口病密切接触儿童预防用药后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1):26-30.

[2] 张南,张涤.张涤教授辨治手足口病验案选释[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5(2):40-42.

[3] 杨海英,王明月,张全发等.中药辨证与α-1b干扰素防治手足口病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1):30-32.

[4] 张伟,林连升,王融冰等.手足口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327例中医证候及核心病机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2,05(7):512-516.

[5] 汪受传,王雷,尚莉丽等.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手足口病(修订)[J].世界中医药,2016,11(4):734-740.

[6] 张磊.2010年全国手足口病临床经验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J].环球中医药,2010,03(6):438

[7] 冯金花,张永生,段晓征等.中医辨证治疗60例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340.

论文作者:黄晓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6

标签:;  ;  ;  ;  ;  ;  ;  ;  

儿科手足口病的中医药预防与治疗研究论文_黄晓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