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将成为今后造价管理的主流,但目前的造价信息系统多针对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要求,因此建立针对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本文对BIM的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架构
一、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信息系统
1.1全寿命周期造价的集成管理
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是综合考虑建设成本与未来成本,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总造价最小化,要求从资金成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三方面来控制建设项目的总造价。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整合了全过程、全团队、全要素、全风险造价管理的思想方法,这就需要实现以下三个维度的集成:第一维度,项目各阶段的集成,从各阶段的联系出发系统性把握造价的规划、确定以及控制;第二维度,不同参与方之间的集成,各参与方协同工作,尤其是政府和设施使用者应加强协调监控,保证各方利益平衡及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第三维度,信息操作集成,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不仅要求不同阶段不同参与方之间信息集成共享,而且还应保证系统软件之间能够无缝对接,实现信息及操作的集成。只有完成项目的各阶段、不同参与方以及信息操作的集成,才能够达到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目标。
1.2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
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是人和计算机组成的进行工程信息收集、加工整理、存储、检索、传递、维护和使用的集成化系统,是一个计算机辅助造价管理工程建设的系统。针对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范围内容、各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及其组织结构的要求,其信息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特征:
(1)数据信息平台,同时提供开放的接口。不同使用者方便即时的获取所需数据信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流的扁平化,提高信息透明度,使各参与方能够利用项目集成信息进行决策。
(2)全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集成。改变传统的应用系统多与平台无关且专用,增强不同软件系统的互操作性,有效控制不同界面之间信息流失。
(3)信息系统应用功能要全面。能够覆盖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功能范围,软件功能更加专业化并有针对性,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使用者的个性化功能需求。
1.3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信息及系统实现
从以上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出发,若要实现该信息系统需要经过如下环
节:
(1)对所有组织合作过程有关的信息进行分析,制定统一的信息分类体系和编码体系,以便对信息的存储和读取作出统一安排。
(2)通过与平台无关的编程语言,强大的可交互操作模型以及通用的数据交换标准等实现应用系统的集成。
(3)将工程信息集中存储在一个集成的模型中,并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信息在各参与方之间的传递和共享。
(4)通过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实现造价管理的智能化,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辅助决策管理的主动性。
二、BIM功能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具备可视化、可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关联性优势特点,即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为了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全方位了解,可借助BIM技术模拟功能,设计实验模型,然后,对节能、日照、热能传导、紧急疏散等情况进行4D模拟,由模拟过程确定工程施工顺序,同时,明确材料、人工、机械等资源用量,且第一时间了解施工工况,从根本上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凸显,并满足工程造价管理要求。此外,BIM模型的构建,可集成本信息、时间信息、几何信息、物理信息等于一体,然后,允许工作人员通过对项目各种信息的比对,选择最优的项目设计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BIM模型的建构,允许工作人员利用模型关联性功能,在更改一个梁标高信息的同时,与其相关的数据信息均得到及时修订,就此达到高效性施工效果。
三、基于BIM的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信息系统架构
本文提出的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由造价管理工作平台与造价应用软件两部分构成。造价管理工作平台主要是为工程造价管理各方主体营造一个信息沟通与协同工作的平台,实现系统集成。各方主体可在其权限范围内,访问各种造价相关信息。应用软件应从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的角度出发,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使用者的功能需求,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个性化功能需要,实现造价管理的信息化,同时还应实现不同软件之间的集成。
3.1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
全寿命周期造价信息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中,通过BIM数据库,在项目寿命周期不同阶段,各专业人士通过基本3D模型获取所需信息,由集成的专业软件进行操作,再将得到的成果通过IFC格式反馈到建筑信息模型中,将更新后的BIM文档传递到下一个阶段以供使用和参考(基于参数化智能技术的建筑信息模型),而BIM软件与其他不同软件之间通过API、ODBC或输出到EXCEL等有效接口实现对接。项目各参与方通过造价管理信息平台进行协同工作,并最终实现不同参与方在不同阶段的有效集成。
3.2基于BIM的信息系统架构
本系统采用C/S和B/S混合模式,该模式集合了C/S和B/S的优点,既有C/S高度的交互性和安全性,又有B/S的客户端与平台的无关性,既能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互,又能实现对数据严密有效的管理。对于数据流量大、交互多、实时性要求高的功能采用C/S模式,C/S客户端通过局域网向数据库服务器发出SQL请求,完成数据库的输入、查询、修改等操作;对于数据流量小、交互性不强的、执行速度要求不高的功能采取B/S模式,完成对网页的查询、信息发布等操作。在C/S+B/S模式应用开发中,系统的层次结构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可以分成三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层。
(1)表示层,即终端用户群访问系统的界面。B/S模式下,用户通过网络提供的客户端浏览器和Http协议,经过身份权限认证后,向服务器发出请求,服务器将BIM文档以HTML形式反馈到用户,以进行相关操作;C/S模式下,用户通过自己客户端上的用户界面完成与应用对话,即用户直接打开BIM模型,通过相关技术软件在自己的客户端进行操作。
(2)业务逻辑层,即实现系统功能的中间层。主要是通过BIM技术,或将BIM技术与其他技术对接来实现造价管理的各种功能。C/S模式下,客户应用程序直接加载于客户端,降低服务器负担,提高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B/S模式下Web服务器与应用程序服务器共同完成客户端浏览器发出的操作指令,并将结果以HTML形式返回浏览器。
(3)数据层,也就是后台系统数据库。数据库服务器通过中间件的连接,完成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协同工作,协调不同的Web服务器发出的请求,管理数据库。同时,当前端应用程序发出任何操作指令时,BIM中央数据库中相应的分类数据库(如人材机耗量数据库、费用数据库、合同数据库等)中的数据将同步更新,并自动统计分类,集成后反馈给相应操作用户。该层开发可用ADO.NET等“类”进行数据与实务管理,用SQL语言进行开发。
结语
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顾全建设期以及运营维护拆除期的成本,有利于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资金的更好利用,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对建筑业的要求,是我国今后造价管理的主流模式。而建设项目管理信息化要求尽快建立针对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信息系统,以支持造价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BIM作为BLM的基础,则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充分利用BIM的强大功能,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个性化功能需要,建立纵向连接各阶段横向集成各参与方,实现系统和软件集成的信息系统则是当今造价管理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骆汉滨,叶艳兵,钟波涛等.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胡文发.工程信息技术与管理[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许俊青,陆惠民.基于BIM的建筑供应链信息流模型的应用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25(2):138-142.
论文作者:王加存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寿命论文; 周期论文; 造价论文; 信息论文; 造价管理论文; 功能论文; 信息系统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