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攸关方与建设性合作者——新世纪中美关系的定位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中美关系论文,合作者论文,建设性论文,利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链条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当属中美关系。美国作为经济最为发达的西方头号强国,它的对华方针不能不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影响;而对美方针也自然成为中国对外战略思考的重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处理好中美关系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大局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为了要更深刻地理解当今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我们有必要对新世纪以来中美关系的现状与前景做出恰当的评估,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确立我们的战略、策略方针。
一、新世纪中美关系的磨合与定位
新世纪之初,美国试图构建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其经济实力强大,军事技术居各国之首,并极力阻止任何潜在的战略对手的崛起。但美国的单极世界的目标,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实现,多极化的趋势是阻挡不住的。这是因为,除了美国(“一超”)之外,当今世界上的几大力量(“多强”)都主张多极化。就是在美国内部,也有相当多的战略家逐渐意识到单极世界的目标很难实现。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反对单极世界,支持推动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赞成由一个超级大国垄断国际事务,这是大势所趋。目前,世界多极化已是不可逆转,而美国受到反恐战争和伊斯兰反美浪潮的牵制,其独霸世界的企图难以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布什政府在2000年上台之初,曾把中美关系定位为“战略竞争对手”关系。但自从美国发生“9.11”事件后,在“反恐”的国际大背景下,美国迅速调整了对华政策,由于“反恐”和防止“核扩散”的需要,美国进一步协调和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中美关系以布什总统2002年和2005年两次访华和胡锦涛2006年4月访美为契机,迅速改善了双边关系,美国正式承认“东突”为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布什明确表示反对台独,中国承诺遵守核不扩散的协定,这是中美关系的重要进展。
在此基础上,布什政府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2005年9月21日,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在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的一个会上发表的一篇题为:《中国何处去?——从正式成员到承担责任》的政策讲话,为美国未来的对华政策设计了一个新的框架。佐利克在讲话中说:“美国现在需要鼓励中国成为国际体系中一名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stake holder)。”①
外界普遍认为,这是美国对华政策思路的一个转折点。因为,这表明美国对中国的看法,已从把中国当作一个游离于“体制外”的国家,转变成认为中国可以成为融入国际体系中的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的参与者。这是美国面对中国“和平崛起”做出的新的战略评估和战略设计。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社论指出,亚洲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适应一个经济上不断强大的中国,而不是陷入过去那种军事敌对的状况。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布什总统愿意与中国领导人共同讨论双方关切的重要的议题,用沟通的方式来解决双方的分歧。
在此之后,美国政府另一位重量级的人物,新任财长保尔森于2006年9月明确表示:“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一个能够而且愿意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领导作用的中国,与美国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美国要用“世世代代”的战略眼光看待中国。②这表明,美国已意识到中国在世界经济与政治中的分量,以及中国正在融入国际社会并且与美国形成了互为依存的关系,因此要在务实的基础上与中国合作而不是对抗。
2007年9月6日,胡锦涛在悉尼会见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时,从进一步促进合作的角度,提出了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的概念。胡锦涛指出,近来中美关系继续取得积极进展,两国高层保持经常性沟通,经济对话和战略对话成功举行,各领域务实合作有效推进,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了良好沟通和协调。事实表明,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布什赞同胡锦涛对两国关系的评价。他说,中美关系很好,这对两国至关重要。美中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两国加强合作能够解决许多问题。③
中美关系的这种新的定位表明中美关系越来越趋于成熟、稳定和务实,中美关系的基础也越来越扎实。
二、中美关系实现相对稳定的内在动力
中美关系这种良性互动的形成来之不易。首先是由于中国的迅速发展和政局的稳定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其次是由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讲和谐,对外讲和平,突出了中美两国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展望未来,中美关系仍有继续改善的空间,中美关系有理由进入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时期。
首先,美国反恐第一的战略,特别是“反恐”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扩大了中美合作的基础,并且决定了美国在近中期不大可能把中国作为主要的敌手。对美国来说,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其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是反对恐怖主义和改造伊斯兰世界,为此美国急切地需要中国的支持和配合。在阿富汗战争之后,恐怖主义基地组织并未完全摧毁,而且后来又有重新整合之势。这反映出反恐斗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此外,由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伊斯兰民众反美情绪高涨,伊拉克局势不稳定表明,美国想以伊拉克为民主样板进而改造伊斯兰世界的如意算盘遇到较大的阻力,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很难有精力在东亚这个战略方向有大的动作。
其次,中美关系在防止核扩散问题上出现了新的合作趋向。现在美国最为担忧的局面是恐怖主义或者所谓“无赖国家”掌握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发动新的攻击。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对朝核和伊核如此敏感,如此紧张的原因所在。为了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以至于出现“极端主义与技术的结合”这样最坏的局面,美国已将防扩提到与反恐并列的高度,并且提出了“对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全面战略”以示重视。而在这方面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和配合。现在美国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特别是解决朝鲜核危机方面有求于中国。而中国在促成解决朝鲜核危机问题的六方会谈中也的确发挥了特殊的,也是无人能够取代的作用。这一点已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得到了美国媒体很多正面的报道和评论。随着中国防扩散管理机制的更加完善,随着中国在处理朝鲜核危机问题上展现出来的负责任的和平大国形象,中美在防扩散问题上的共同点已超过了不同点。
第三,经过几年的磨合,布什政府对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的敏感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布什政府上台伊始对台湾问题的敏感性和尖锐性并无深刻的认识,以至于在他上台后不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竟然说过:“尽其所能帮助台湾自卫”的话。几年来,布什政府对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敏感性和重要性逐渐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另一方面,美国为了寻求中国在反恐、和平解决朝鲜核危机等问题上的合作,也需要保持台湾海峡局势的和平与稳定,为此,布什政府一再在正式场合表明美国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和不支持台湾独立的立场。这对中美关系的稳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第四,蓬勃发展的中美经济贸易已成为中美关系的新的战略支点。随着重视振兴经济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中美两国越来越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两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由于现代化建设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中国把美国看作是扩大对外开放、引进资金技术和扩大贸易的重点对象,而美国也越来越看好中国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美国已把中国列为世界十大新兴市场之首。在此基础上,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有了迅速的发展,双边贸易额每年以很高的速度增长,中美两国已经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07年1-11月,中美双边贸易额已经超过2700亿美元。美国在华投资也已达到相当大的数额,而且大公司的投入与日俱增。这种局面的形成,来之不易,对于稳定和发展中美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经济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这方面的合作潜力很大。
以上几点是中美关系出现改善和发展势头的内在动力。今后,中国仍将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推动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以增加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回旋余地。
当然,现在中美关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例如,在中国周边,美国借反恐之机,已在中亚立足,其着眼点固然有反恐之需,但也有防范中国和俄罗斯的一面。另一方面,美日同盟也有加强之势。在这种背景下,为了确保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周边的安全,中国以上海合作组织和东亚区域合作构筑稳定周边的战略依托,妥善处理同周边的关系,以抵消美国在中国周边的渗透,减低美日同盟对中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消除邻国对中国的担忧,创造有利的周边氛围,确保中国在周边的战略态势中争取主动。
此外,美国坚持对台军售问题、人权问题,以及中美贸易磨擦问题等也对中美关系构成一些隐忧。美国在对台出售武器等方面的态度在短期内不易改变。不过,美国的民意测验也显示,美国人民不愿意因为台湾问题而卷入同中国的一场战争。中美之间有三个联合公报和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的承诺,这是中美之间的共同点。在人权问题上,中美两国由于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价值观念上的差异,存在不同的看法乃至分歧,应该说是正常的现象。而人权问题作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中美之间也是应该和可以进行讨论的。这里的关键在于,讨论人权问题首先应该有一个平等的态度,不能借人权问题向别国施压,更不能以此干涉别国的内政。中美之间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讨论人权问题,才有可能做到更客观一些,也更容易找到一些共同语言进行沟通。
三、影响中美关系的四个基本因素
多年以来,中美关系风云变幻,时而雷电交加,时而雨过天晴,究其原因,在许多看似偶然的历史表象的背后,有一些突出的基本因素在起着支配性的作用,这是值得我们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加以研究的。在这些影响中美关系全局的基本因素中,有的是由来已久的老问题,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增添了新的内涵;有的则是原来中美关系中的次要因素,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转化为突出的问题。这是我们观察中美关系走势时需要特别加以注意的。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最容易引发冲突的问题。从历史上看,台湾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由于美国干涉中国内部统一事务所一手造成的。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同美国就台湾问题进行过长期的斗争。中美建交之后,台湾问题本来已在中美建交公报中获得解决,有着明确的规定,不应再出现大的问题。然而,事实表明,美国并没有完全放弃对中国这一内政问题的干涉,由此时常影响到中美关系的大局。台湾问题涉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十分敏感的重大原则问题,中国方面不会退让。“解铃还需系铃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美国切实履行其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中所做出的承诺,只有这样中美关系才能顺利发展。
人权问题原来在中美关系中并不占有重要的位置,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那段时期,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世界的角逐中,需要借助中国的力量,因此美国对华政策中,合作的成分更多一些,人权因素不起多大的作用。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人权因素曾一度在美国对华政策中占据了中心的位置,中美之间由此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较量。后来由于中国顶住了压力,在扑面而来的惊涛骇浪中站稳了脚跟,美国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不得不把人权因素从中美关系中的中心位置移开。这不失为一项明智之举,但美国方面仍没有完全放弃用人权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作法,而且在策略上有了新的变化。因此,中美之间在人权问题上的纠葛还远未了结。
安全因素曾经是中美两国优先考虑的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正是由于中美在安全方面对付苏联威胁的共同利益才导致了中美关系从解冻走向了建交。在冷战结束后,中美在安全方面的基础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削弱,以至有的美国战略家认为中国的战略地位下降了,美国无求于中国了。但实际上中美在维护亚太地区稳定和安全以及处理国际热点问题等方面仍然需要相互合作。近年来中国在反恐、推动解决朝鲜半岛核危机等问题上日益显示出它的作用。这已为美国政府所承认。而在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大规模流行病爆发、缉毒,打击走私活动等全球性问题上,美国也需要中国的合作。近年来中美在安全方面原已受到削弱的基础得到了修补和加强。这对今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贸易因素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一个逐渐上升的过程。自从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之后,逐步发展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关系开始提上两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但受历史条件所限,当时两国的贸易额很小,对中美关系大局也没有多少影响力。中美建交之后,中国把美国看作是实现对外开放、引进资金技术和扩大贸易的重点对象,而美国也越来越看好中国这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在此基础上,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有了迅速的发展。虽然中美在贸易平衡、人民币汇率、知识产权等问题上也时常出现矛盾与磨擦,但总的来说,中美经贸关系是在磨擦中前进,而不是在磨擦中倒退的。随着经济优先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中美两国越来越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两国经济贸易。中美在经济方面的共同利益和相互需求,已成为支撑中美关系的一个强有力的新的战略支点。
由于影响中美关系的四个基本因素是相互关联的,而且双边关系是互动的。因此,同美国的交往应积极扩大合作面,多强调两国之间的利益汇合点,妥善处理两国间存在的分歧,尽量限制对抗的一面。
展望未来,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中美之间将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复杂关系,双方在经贸、安全、台湾、人权等直接影响中美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上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但就中美关系总体而言,既会有磨擦和斗争的一面,更会有相互借重和合作的一面。在磨擦中求稳定,求发展,将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2007年6月8日,胡锦涛主席在德国海利根达姆和布什总统会谈时,就进一步发展中美关系提出五点意见:“一、继续培育战略互信,客观公正地看待对方的发展,正确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继续加强交流对话,增进信任、扩大共识、促进合作。二、妥善处理台湾问题,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和中美共同战略利益。三、精心维护经贸合作大局,通过平等对话和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推动中美经贸关系健康发展。四、拓展能源、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领域合作。五、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磋商和协调,共同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④这是新世纪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基础。
曾经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做出过贡献的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有过这样的预言:“在21世纪,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可以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从目前中美两国的发展势头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来说,我认为,这并非是夸张之辞。中美关系的发展是有生命力的,但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在历史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为了更好地把握两国关系的方向,中美两国的政治家应当登高望远,站在时代的潮头,着眼于世界大局,从长远的战略观点出发,不过分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争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同时妥善解决彼此之间的分歧,这样才能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注释:
①《参考资料》,2005年9月26日。
②The Washington Post,September 14,2006.
③新华网澳大利亚悉尼2007年9月6日电。
④新华网德国海利根达姆2007年6月8日电。
标签:中美关系论文; 台湾问题论文;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论文; 利益关系论文; 中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