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杭州 311256)
摘要:偏瘫患者患侧手肿胀是脑卒中后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手肿胀和疼痛,发生率约20%,最早在发病第3天发生,迟至6个月后发生,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本文将从偏瘫后手肿形成的原因、康复护理及预防进行阐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偏瘫;手肿;康复护理
患侧手肿胀在脑血管意外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多见于偏瘫迟缓期,常与肩痛一起发生,称肩手综合征,亦有单独发生者。偏瘫患者手肿胀早期表现为患侧手肿,常波及手指及手肿,关节活动度明显受限,水肿以手背部最显著,严重者可波及前臂下端,皮肤褶皱消失,皮温升高[1]。如不及时处理和控制,长期制动和组织相对缺氧可引起骨间肌和蚓状肌萎缩,以及手部关节,特别是掌指关节囊挛缩,加之渗出物纤维化引起的粘连和化膜囊增厚,可导致相应关节骨质的变化,造成不可逆残疾。
一、偏瘫手肿的原因
1、静脉炎 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后引起的静脉局部疼痛、红肿、水肿或局部条索状,甚至出现硬结的炎性改变,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2、患侧输液 因患肢血液循环缓慢,输液增加循环的压力,易发生液体外渗,导致患肢肿胀。
3、早期不正确的运动 偏瘫早期不正确的运动有可能损伤肩腕关节,进而破坏上肢体液回流的泵机制。
4、肩手综合征肩手综合征 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于1994年被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归纳为复杂局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即与交感神经介导性密切相关的疼痛。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血管功能障碍、水肿、出汗异常及营养障碍[2]。脑血管病急性发作影响到运动中枢前方的血管运动中枢,血管运动神经麻痹,引发患肢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及血管痉挛反应,末梢血流增加,产生局部组织营养障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而出现水肿、疼痛,疼痛刺激又迸一步经末梢感觉神经传至脊髓,引发脊髓中间神经的异常兴奋性刺激,造成血管运动性异常的恶性循环。
二、偏瘫手肿的康复护理
1、硫酸镁湿敷 镁离子能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进而使局部血管舒张,促进炎症吸收。用50%硫酸镁稀释液浸泡无菌纱布,并将浸泡过硫酸镁的纱布热敷于患处,此法疗效较好、操作简单易掌握[]。或将硫酸镁和甘油配成甘油硫酸镁乳剂,持续外敷,每日更换1次,治疗静脉炎疗效确定[3]。
2、顺序循环压力治疗 压力治疗通过提高周围组织的压力(压强)抑制进一步的渗出,促进组织液经淋 巴的回流和血液的静脉回流,从而 达到消肿的 目的。由于渗出液对外周感受器的刺激减少,疼痛也 随之减轻,为患手进行必要的功能性锻炼提供了基础,有效地保持了关节话动度。采用循环治疗还必须注意:患者的心功能不好或有静脉血栓存在时不能使用本治疗[4]。
3、冷热水交替法 先将患手浸泡在冷水中3-5分钟,然后再浸泡在温水中3-5分钟,反复进行3-5次以冷水开始、冷水结束,期间加入手法(由远端向近端做挤压、揉进动作)。冷热交替刺激可改善血管收缩、舒张调整能力,温热刺激还能改善血液循环,刺激肌肉兴奋性,促进体液代谢[5]。
4、向心加压缠绕法 用一直径1~2mm的线绳由远端向近端快速有力地缠绕各手指,开始前在指甲处做一个小环,缠绕至手指根部不能再缠为止,缠好后,,从指端小环处迅速拉开线绳;每个手指分别进行,手指缠完之后开始缠手,直缠到腕关节。反复缠绕3~5遍,每天1次。向心性加压缠绕通过对手部软组织和血管给予加压刺激再快速释放压力而改善手部血液循环,从而降低手的肿胀程度[6]。
5、肌内效帖 先使用爪形贴扎方法:扎贴起始点为肘部腕伸肌群的起点,在肌肉与肌腱移行处分为4条,分别从手背绕过4指蹼贴于手心掌横纹;再使用Ⅰ形贴扎方法,将两条Ⅰ形贴布分为贴扎于腕关节前后面,起点位于腕关节前后面的中点,向两侧施加拉力;贴扎起点至5cm处不在贴布上施加拉力,剩余部分仅施10%以下的拉力。肌内效贴的物理弹性通过正确的贴扎方式能够适度增加皮肤与肌肉之间的间隙[12],从而促进深层淋巴及血液循环。从腕伸肌群起始处开始贴扎的爪形贴,产生向近端的拉力,与淋巴回流的方向一致,可持续的促进淋巴回流。研究中使用的Ⅰ形贴布,其起点在贴布正中,拉向腕关节两侧,其产生的拉力指向腕关节正中,腕关节处有所有的淋巴管、神经、血管通过,肌内效贴通过增大皮肤与肌肉间的间隙使得以上组织通过更加顺畅[]。
三、偏瘫手肿的预防
1、禁止患侧输液 患者患侧上肢肌肉主动收缩较少,血液循环差,静脉回流机制减弱,应避免在患侧进行输液,预防手肿及静脉炎。
2、肢体被动活动 被动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关节挛缩,增加感觉输入,被动活动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尤其是患侧肩关节及手关节,切忌暴力牵拉,迟缓期肩关节前屈、外展活动度不可超过全范围的?。
3、良肢位摆放 早期良肢位摆放定时更换体位,预防患肢受压。患侧卧位会影响静脉和淋巴回流,反而加重病情,因此应该减少患侧卧位时间。取患侧卧位时,避免患肩受压后缩,使肩前伸,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伸开。取健侧卧位时,患肢在上,肩胛肌处于前伸位,前臂微屈至胸前,胸前放枕头。以软垫支撑患肢,使其垫高20°-30°,掌心向健侧。下肢屈曲呈行走摆动相。病人仰卧时,使肩胛骨充分前伸,上肢用枕头予以支撑,手保持功能位。坐位时面前可置1个小桌,将患手放于上面。翻身时禁止牵拉患肢[]。
四、小结
偏瘫患者患侧手肿可严重影响患者早期康复的进行,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做好早期护理及宣教工作,避免水肿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殷容光,霍春暖.偏瘫患者手肿胀的早期康复训练疗效观[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12):740-741
[2] 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估与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226-231.
[3] Pertoldi S,Di Benedetto P.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A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J].Eura Medicophys,2005,41(4):283-292.
[4] 司马欣元.输液致静脉炎的防治和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5):48-49.
[5] 程智慧.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6):48-48.
[6] 陈少贞,黄东锋,江沁,等.脑卒中偏瘫手肿胀压力疗法的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0,15(1):18-20.
[7] 桑德春,杨晋.脑血管病后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的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10):604-605.
[8] 刘钦刚,译.Patricia M,Davies.循序渐进偏瘫患者的全面康复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317-318.
[9] 张驰,胥方元,谢羽婕,等.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患侧手肿胀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9(5):473-475.
[10] 熊爱民,梅志彬.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0(10):17-18.
论文作者:蒲迪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血管论文; 患者论文; 硫酸镁论文; 静脉炎论文; 疼痛论文; 综合征论文; 静脉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