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农业产业一体化管理的背景、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农业论文

国外农业产业一体化管理的背景、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农业论文

国外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背景、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农业产业论文,特征论文,背景论文,国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国外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产生的背景

在西方国家工业化过程中,传统农业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变。从19世纪起商品性生产迅速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开始运用于农业,新式农具逐步推广,化肥施用量不断增长,农业机器也在一些地区使用,农业与工商业的联系日益增多,但这种联系几乎都是通过市场来进行的,有很大的自发性和不稳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技术进步和农业的高度商品化,农户中使用的机器、化学肥料、农药等数量和种类迅速增多,需加工、贮藏、运销的农产品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与农业相关部门也发展起来。按照这些部门在农业再生产过程中的顺序,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农业前部门,包括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部门、为农业提供技术服务的部门;另一类称为农业后部门,包括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部门。本世纪60年代,联邦德国农业中的就业者与农业前、农业后部门就业者的比例为1:3;在美国,本世纪70年代为1:3.5;其他经济发达国家农业前和农业后部门就业者比重也很大。现代化农业的高度发展受农业相关部门的制约越来越大,农业相关部门的存在和发展受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完全依靠自发的不稳定的市场来维持他们之间的联系已经不行了。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便逐步发展起来。按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西方国家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纯依赖市场交易的形式来维持,产生了用非市场组织代替市场交易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作为满足这种需求的制度供给,它的存在就有极大的经济合理性。

二、国外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环境特征

1.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西方国家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基础环境

西方国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在其发展历程上经历了自由市场经济、垄断竞争和现代市场经济三个时期。长期的经验积累,使西方国家在市场经济方面越来越走向完善和成熟,其重要标志就是由初期的自由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的有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它给西方国家的经济带来飞跃发展。概括起来,西方国家的市场无论是要素市场还是产品市场以及资本市场,都十分发达。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也较为健全和有效,它们有一整套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政策和法规。从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来看,在农业领域西方国家基本实现了区域布局专业、生产单位专业化和工艺专业化。农业中的微观经济单位基本上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它们有较为发达的市场服务体系和中间机构,有较为发达的产品销售渠道和资金融通渠道。从市场范围来看,它们不仅有国内大市场,更有广阔的国际市场。

2.以工补农是西方国家发展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政策环境

西方国家大量补贴农业,鼓励一体化经营。政府对于为农业提供低息贷款的金融机构予以补贴。1983年美国政府支付的农业信贷利息补贴达60多亿元。除利息补贴外,在比利时、瑞典、荷兰等国家,政府对于合作社和私人银行所发放的农业贷款,广泛提供担保。政府鼓励一体化经营,对加入一体化经营的农场运用较低的边际税率,因而,加入一体化后,生产者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另外,美国和其它一些西方国家补贴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和福利,帮助兴修水利和实现电气化,为农民免费提供农用输助设备。

3.高科技进入农业领域是西方国家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技术环境

二战后,电子、动力、化学、机械等工业迅速发展,而专业化、一体化经营恰恰是利用这些现代装备的特有形式,农业现代化得益于此,战后西方国家农业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现在西方专业化农场已进入生产综合机械化和部门自动化阶段,农业已经变成使用机器进行生产的部门,这种现代化的部门必然和其他部门之间实行现代的社会分工和经济联系。在农业一体化机构中,农场的经营管理是按照领导这个综合体的工业部门的现代化原则来进行的,工商企业把一体化结构中的农场及其加工等所有部门控制在自己的技术装备之下,通过一体化结构实现工业对农业的改造,同时协调农业、食品业的生产、交换和分配,实践表明,这是目前提高农业效率的最有效办法。另一方面,工商部门为适应农场的发展需要,自身也随时调整和改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4.工业资本寻求新的投资热点是西方国家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又一特征

长期以来,认为农业投资周期长、产出率低是我们对农业的固有观念,但是如果以从“田头到饭桌”的产业化全程来看,农业是获利较高的产业。因此,国外大型工商企业把投资农业作为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途径。目前在全球排在前10位的大型企业财团中,有4个就是以农业为基础的食品企业集团。

在西方许多国家中,工商企业直接开办农业公司。在美国,该类企业早在1978年就占到农产品销售额的22%。

三、西方国家农业一体化经营发展背景和环境特征对我国的启示

1.大力推动农业市场化是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商品经济,实现农业的市场化,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前提。

农业的市场化就是改变农村几千年来传统小农经济的封闭式的经营方式,建立农业生产要素市场和农产品销售市场体系,使农业生产的各要素和农产品全部进入市场。农产品流通是当前阻碍农业发展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理顺农业产品流通的关键是建立平等竞争的多元流通主体,特别是要培育农民自己的或是代表农民利益的流通中介组织。同时,要逐步建立起结构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初级农产品市场网络体系,并在通讯、交通、邮电、金融、信息等方面加强配套建设,使之成为运行成本低、效率高、触角延伸到农村每个角落的大市场。应当明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是由市场带动的。农业要发展,就必须建立市场经济环境。市场化不仅是农业一体化经营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是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前提条件。

2.积极创造工业向农业适度倾斜的政策环境是农业产业一化经营的重要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是以追求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国家从宏观上要创造一种政策环境,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能获得较高的比较利益,这是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重要基础。

首先,要坚决控制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逐年扩大趋势。改变长期以来“吸农兴工”的作法,实行“返工保农”的政策,逐步缩小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从根本保护农民的利益不受或少受损失。各级政府在抓农村工作时,要把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抓城市“米袋子”和“菜蓝子”时,必须首先考虑要抓好农民“田园子”和“菜园子”,同时还必须确保农民的“钱夹子”不受较大的影响。要把从前的“贡献型农业”逐步改变成“富裕型农业”,使农民群众安居乐业。

其次,从政府投入方面来看,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要建立健全国家、集体和个人相结合的农业投入机制,稳定和完善对农业的保护政策。要对粮食实行保护价制度,通过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和粮食专项储备制度,减少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价格风险,确保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要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减轻农民负担,坚决制止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行为。

再次,从产业指导方面来看,工业的发展要适当向农业倾斜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工业要大力发展直接为农业服务的生产资料,包括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二是在制定工业发展战略时,优先发展与农业关联的产业,诸如食品工业、轻纺工业、机械工业等。这样,不仅可以刺激农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工业的不断发展。

3.大力推广和应用科学技术是实现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的有效途径

当工业走向现代化大规模生产之时,我国广大农村由于受到城乡分割体制和自身落后的生产方式与经济方式的限制,并没有随之走向规模化和现代化,产业水平依然极低。我国农村经济由于经营规模狭小,使农业灌溉、排涝、病虫害防治、良种培育和推广应用受到极大影响。从质量上看,我国的农产品无论在品种、外形、还是在颜色、口感等方面都与国外有很大差距。我国出口香菇每吨仅8740美元,日本的香菇则卖到29377美元。从数量上看,种植条件并不好的台湾亩产芒果可达1000多公斤,而最适宜芒果生长的海南省,每亩才产100来公斤。在以色列,一亩地可产西红柿30吨,有我国就人能产2-3吨。

科学技术在我国农业领域的推广应用还很不充分,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增产潜力远未发挥,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水平急待提高。据估计,我国科技在农业的增长中所占的份额不到30%,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约2/3的科研成果没有全面推广。全国近半数农区仍靠传统技术维系,现有的耕地中有40%是中低产田。我国的农产品大都是老品种,品质差,在国际市场上价格很低而且缺乏竞争力。这说明农业通过科技获得发展的潜力很大。我们要不断地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农业的真正转变,在现代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规模化、一体化经营。

4.积极引导大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

1995年3月,三九企业集团总裁联合23位全国人大代表在八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组织“神农计划”的建议,受到政府部门和理论界的关注,部分工商企业开始进入农业领域。

大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最具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是“两个新突破”:一是突破了农业产业一体化经营只局限于农业内部的农工商综合经营,实现了工业、商业、农业三大产业之间真正的真正联合;二是突破了部门利益和地区封锁导致的狭隘经济,在企业与农业的有机结合中,形成了新的良性经济循环。因此,这是转变农业经济体制和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为积极引导更多的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政府对进入农业领域的工商企业除一般倡导外,有必要在信贷、利率、税收、国内融资等方面赋予必要的政策优惠,同时要制定大型工商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产业指导政策和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另外还要积极为大型工商企业创造其它的必要条件。

标签:;  ;  ;  ;  ;  ;  ;  ;  ;  ;  

国外农业产业一体化管理的背景、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