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华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 嘉兴 314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很大进展,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不仅要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具有经济性和功能性,还要具有节能、环保、人文、美观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论文阐述了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的内涵,对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创新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创新;可拓思维
引言
近年来,建筑行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人们对建筑设计的创新性也越来越关注。作为一种启发性创新机制,可拓建筑设计创新具备诸多优点,包括效率高、系统性好、稳定性强等。在创新性建筑设计工作中,设计师经常会遇到各类难题,如价值问题、矛盾问题及条件问题等,如果无法顺利解决这些难题,往往很难在建筑设计方案中体现创新性。可拓思维模式能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对这些难题进行形式化表达、建模、变化和分析,从而将新的创新目标、创新对象建立起来,在此基础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帮助设计师设计出优质作品。因此,可拓思维模式为国内建筑设计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推动现代化设计发展的重要动力。
1可拓思维的主要内容及分类方式
可拓思维能有效处理好各类事物之间所产生的矛盾关系,同时还能有效协调事物拓展和创新性之间的联系,让相关人员集中性的处理好所研究事物的应用,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创新设计工作中。在建筑工程项目中使用该可拓思维模式,可对建筑设计人员起到一定的辅助效用,帮助设计人员使用正确的理念进行拓展性的设计,让设计人员可更好地驾驭感性,用感性来推动理性,以此来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工作。建筑设计能高效地完整其建筑创新性的实践工作,可拓思维模式更是成为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创新设计中的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通过可拓思维模式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实现精细化设计,营造出适于人们需要的居住空间。总体而言,建筑创新设计离不开可拓思维模式,其模式能将思维学、建筑学等完整的串联在一起,其所应用的模式种类也较多,建筑设计人员要懂得综合性的利用其创新思维,做好基础的创新准备工作。
2可拓思维逻辑的思维模式
2.1传导思维逻辑
传导变化是指基于现有事物展开系统变化,在一定程度内衍生出一种全新的事物。在整个传导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效应普遍称为传导效应。传统思维逻辑是指在某种特殊状况下,针对特定事物展开的转换形式,无法从本质角度系统解决传导效应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内解决事物转换过程中出现各类变换问题,可以将其称为传统思维模式。建筑行业展开建筑设计时,合理应用传导思维模式能够确保整体创新建筑设计,对建筑设计的具体模式和整体思维进行合理转变。在我国古代建筑设计过程中,这种思维模式就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应用,现代建筑物建设过程中对该种思维模式也实现了充分的发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菱形思维模式的应用
发散性思维阶段与收敛性思维阶段是菱形思维模式的两个阶段,前者属于第一阶段,后者属于第二阶段。一级菱形思维指的是由发散性思维阶段至收敛性思维阶段,多级菱形思维则是指发散——收敛、收敛——再发散、再发散——再收敛等多个阶段。人们通过菱形思维模式,能够重新认识建筑创新设计。不仅如此,这种思维模式更加适应设计师的思维模式。然而,在建筑设计创新中应用菱形思维模式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对设计目的加以明确,以免出现设计偏离主题的现象;在开展设计工作时,要把建筑物的创新性尽量展现出来。现代社会关注创新、关注个性,设计出来的作品不能违背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建筑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创新性,更要关注实用性,确保设计方案对工程建设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一味地追求创意、追求新颖可能导致设计脱离实际,这种设计方案谈不上成功。例如苏州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该建筑不但设计新颖大胆、创新性强,更是兼顾了博物馆的使用功能。借助水面进行博物馆整体布局,将博物馆和忠王府、拙政园等巧妙地连接起来,在继承古典园林建筑理念、设计风格的基础上,作出了新的诠释,实现了建筑和自然的有机融合。
2.3逆向思维模式的应用
逆向思维模式主要指的是设计人员从反方向对其设计内容进行思考,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建筑设施及人员要懂得从逆向的思维角度去分析看待建筑的创新设计内容,改变建筑工程设计思维单一性及习惯性,可让设计人员摆脱传统常规建筑设计理念的束缚,最大限度地强化设计理念的舒适性。逆向思维的应用需要提升对其事物本质意义的重视程度,及时补充并记录其创新设计的理念,对其逻辑的可实施程度进行精准的分析,帮助其提升逆向思维模式的应用程度,辅助设计人员完成建筑工程施工的设计内容。
2.4共轭思维模式
在实际的应用中,可拓性思维非常重视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转换,它更多的是表现在对事物虚实和硬软件方面的控制,而共轭思维主要重视事物的个性化发展以及事物分析中对于事物个性化可拓性的理解与创新。共轭思维是一种比较重视逻辑思维的模式,与可拓性思维是比较相似的模式,这两种模式之间的学习与转换能够详细地分析出事物内部的构造建设,然后清晰地找到设计发展的目标。可拓性思维在建筑设计创新的应用中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这是可拓性思维的一个薄弱点,建筑设计中有一些细节问题的处理需要利用共轭思维来进行解决。就好像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如果遇见了一些麻烦与困难,就可以利用传导思维来进行思考与梳理,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然后利用这种思维模式进行整个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共轭思维就是对事物的虚实、潜显、软硬以及负正四个共轭部分进行利用。这四个部分之间能够实现相互转换以及相互置换,想要对事物整体有综合认识,首先就需要对事物的共轭部分进行了解,认识共轭部分也是进行问题处理的一个重要途径。可拓性思维中包括有共轭思维,在实施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对于创新设计任务,部分设计师对其有一定了解,部分设计师可能没有接触过,也就导致设计条件存在差异,这些条件有直接和间接的,同时也有隐藏的和显现的,那么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也就需要应用共轭思维,实现对实际问题的处理。
2.5传导思维模式
人的思维受限于大脑,大脑是用来思考的主要工具,即一个人的行为主要受他的大脑和思维的限制,因此,也可以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判断他的思维能力,这就是传导思维模式的主要原理。传导思维模式与传统的思维模式具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也是传导思维模式所具有的局限性,但是传导思维模式还可以在建筑设计中发挥经验的作用,能够将一些经验与数据提供给设计者,帮助设计者更快地了解建筑设计的主要构造,然后在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发挥影响力,例如,在现代铁路隧道建设中,传导思维可以发挥其思维作用,让施工队意识到那些废弃的石料石块可以用来建豆砂石厂,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是传导思维的一个主要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改进数据分析,优化设计方案,加强特色设计,强化案例分析能够确保在进行建筑设计创新过程中有效融合可拓思维模式,进而使我国建筑行业发展对于可行性和可持续方面的需求得到更高程度的满足,推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亚东.试论建筑设计的创新和可拓思维模式[J].绿色环保建材,2018 (11):81-82.
[2]薛梅.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的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 (8):302.
[3]庞海军.关于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方法研究[J].科研,2017(2): 247.
论文作者:肖振礼,王侠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3
标签:思维模式论文; 思维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事物论文; 过程中论文; 菱形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