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化是县级国家合作商业改革的根本选择_企业经营论文

民营化是县级国家合作商业改革的根本选择_企业经营论文

民营化是县级国合商业改革的基本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县级论文,民营化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是基础不行而是机制不活

经过十多年的艰苦探索,县级国合商业改革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为进一步加速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超常发展,县级国合商业企业普遍陷入了困境,经营总量逐年递减,亏损面和亏损金额急剧扩大,负债居高不下,资产闲置情况越来越严重,并呈现出明显加剧势头。而处于同样市场条件下的个体私营经济则一片生机,发展强劲。

吉首市地处湘、鄂、黔、渝四省边区商贸中心,全市有41个独立核算国合商业企业,资产总额达3.89亿元。1997年,国合商业企业销售仅1.4亿元,占全市社会商品销售总额的11.7%,比上年下降21.2%;今年1-6月为0.557亿元,又比去年同期下降36%;1997年盈亏相抵净亏损389.6万元,比上年增亏20.8%;今年1-6月又亏损836万元。1997年上缴税收272万元,比上年减少44.6%,今年1-6月109.8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而个体私营经济则是另外一番景象,1997年全市个体私营经济的注册资本为1.29亿元,销售总额达9.65亿元,比上年增长57%,今年1-6月达5.95亿元,同比增长28.9%;1997年上缴税金1928.8万元,比上年增长13.4%;今年1-6月达849.8万元。一枯一荣,反差强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根本的是国合商业机制不活。深入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所有制主体虚化,企业与职工的关切度不高。这些年来,国合商业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改革,企业经营好坏与职工切身利益之间的关系比过去密切多了,但由于这些改革大多局限于内部经营形式与分配方式的调整,没有涉及到产权这个根本性的问题,仍然存在吃大锅饭的思想,职工越吃人越懒,主人翁意识没有完全树立,“为经理打工”的思想普遍存在,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二是管理粗放,费用过高。管理是企业的根本,有效的管理需要职工参与,只有人人精打细算,当家作主,管理才会落到实处,产生实效。由于体制原因,职工民主管理的意识并不强,花钱大手大脚,甚至存在帐外经营、资金体外循环、拿回扣等情况,致使费用居高不下,不少企业费用率超过了综合毛利率,导至企业亏损。

三是反映迟缓,决策滞后。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市场千变万化,购销业务时效性很强,需要经营者有敏锐的眼光和超前的决策意识,去开拓市场、驾驭市场。而现有国合商业的决策模式大多是采用自下而上地反馈,决策者作出决策后再自上而下发出指令,等到开始实施,市场早就变化了。这种对市场“追尾”式的被动适应,不仅丧失了许多良好机遇,而且增加了不少冷背呆滞商品,给企业增加了新包袱。

把企业和职工彻底推向市场

县级国合企业要走出困境,重现生机,必须在深化改革中加快民营化步伐,通过民营化把企业和职工彻底推向市场。全面放开,才能真正搞活。

民营化的核心是民有民营,明晰产权,权、责、利三位一体,企业经营资产,职工经营商品,并对经营结果完全负责。民营化的实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能一个模式,搞一刀切。根据各地的探索,有以下几种形式可以借鉴:

1、商场市场化,职工当老板。就是把现有百货大楼和商场改造成为专业或综合市场,按照先内后外原则,把经营场地出卖或租赁给职工或向社会公开招租、拍卖,使广大职工变成“小老板”。近几年来,由于各类专业市场的兴起,加上体制、管理、资金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除大中城市个别商场外,其他的经营状况已每况愈下,难以为继。而这些商场大都具有设施先进、地理位置好等优势,将这些商场稍加改造,就可形成有一定规模市场,使现有资产发挥出更大的效益。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很多,如怀化市副食品公司一门市部,1995年改造成家电市场后,每年租金收入就近300万元,而过去每年则亏损30多万元,效果十分显著。

2、买断经营权,强化责权利。现在普遍推行的国有民营、社有民营是一项既能保持人心稳定又能较好调动积极性的改革模式,应该继续坚持。但这种形式由于产权关系没有很好明确,也有较大制约性,突出问题是责权利不明确,负盈不负亏,国家利益没有保障。应该在巩固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特别是要推行买断式经营,改变职工与企业在责权利上若即若离,藕断丝连的状况,使职工义无反顾地投身市场,自主经营。买断经营主要是指买断现有资产一定年限经营权,职工在规定年限内对资产有使用权;但必须保证资产完好性。这样既能很好发挥国有民营优势,又能克服短期行为,解决负盈不负亏等问题。

3、股份合作制,合伙式经营。股份合作既具有资产合作优势又具有经营合作的特点,把股份制和合作制优势集于一身,比较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职工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种优点比较明显的改革形式,可以大力推行。在推行过程中,一是要坚持职工自愿原则,多宣传、多说服,不能强制;二是国有资产保值原则,资产估价不能太低;三是合作范围要立足于现有职工但也不完全局限于现有职工,在一定范围之内,应该允许流动组合。

4、嫁接改造,资产重组。对国合商业企业现有资产、场地等生产要素,采取托管、租赁、连锁、出售等办法,让有优势、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实行嫁接改造,也是实行民营化、搞活企业的一种好方法。长沙县供销社所属的泰阳商城与吉首商场家电部连锁经营后,实行优势互补,对家电部原来经营和人员管理采取新的运作模式,效果就很显著,开业后每个月销售额均突破100万元,超过了该单位一年的销售额。在这方面步子可迈得更大一些,不论接管者的身份是国有、集体、私营和个人,经过充分论证,只要改造后能真正产生更大效益,就要大胆地试行。但企业嫁接改造后,一定要实行新的运作模式,按民营化要求进行运作。

此外,租赁、拍卖、兼并、承包、联营、代理等都是民营化的有效形式,关键是要在产权关系、分配关系、劳动用工等责权利上动真格的,改变职工背靠大树、吃大锅饭的状况,改变政府对企业、企业对职工大包大揽的状况,把企业和职工完全推向市场,使企业和职工投身市场,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优胜劣汰。

思想观念上要有更大突破

深化县级国合商业改革,加快民营化步伐,关键还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

1、突破狭隘的公有制观念,树立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的观念。党的十五大指出,公有制可以而且应当有多种实现形式。商贸流通部门属于竞争性行业,在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上更应大胆探索。而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同志仍然担心产权制度改革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甚至担心改革面宽了,会有“姓社”、“姓资”的嫌疑。其实,即使是将国有商业的国有资产出售了,使国有资产由实物形态变成价值形态,配置到效益更高或更关键的领域中,国有资产不仅可以保值而且还能达到增值的目的。由于县级国合商业资产总量和行业性质的规定性,寻求多种实现形式不会影响我国公有制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应该放开胆量和手脚,大胆试验。

2、突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观念,树立优胜劣汰,举贤任能的观念。有些企业的负责人认为,大小自己也是个经理(厂长),多少也管上一些人,如果改革,权力就丢了,对一些改革形式缺乏应有的积极态度。这种观念实际上是小农经济观念,是一种“官”本位思想。应该看到,企业负责人的基本职责是推动企业发展,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为职工带来更大福利。如果通过改革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企业负责人就应该想得通,积极支持和推动,把个人的功名利禄置之度外。

3、突破抱残守缺、求稳怕乱观念,树立勇于探索、敢冒风险的观念。有的同志担心改革力度大了,会引起职工的思想波动,带来不安定因素,怕冒风险。应该承认,改革必然带来一些思想波动,风险也确实存在。但如果墨守成规,企业就不可能有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根本上说不符合职工的长远利益。只要把改革的工作做细、把职工思想工作做细,绝大多数群众是会理解和支持的,思想波动也是短暂的。

4、突破背靠大树、吃大锅饭观念,树立投身市场、参与竞争的观念。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许多职工仍然留恋计划经济,留恋大锅饭,对国有职工身份看得重而又重,我们要深入地宣传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使职工丢掉幻想,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市场经济中去,勇敢地参与市场竞争,自强自立。

此外,各级政府对民营化改革要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国有企业转为民营化后,应该在税费等方面与个体私营经济一视同仁,甚至更为优惠,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

标签:;  ;  ;  ;  

民营化是县级国家合作商业改革的根本选择_企业经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