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引导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音乐欣赏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中开设音乐欣赏课,有利于提高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能力以及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与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加以引导探索可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尝试:
一、理解音乐内涵,知晓欣赏常识
第一堂课很重要,这堂课中要让学生理解音乐功能,知晓欣赏常识,不提倡教师灌输式地讲授,应在第一堂课里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什么是音乐?”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回答。于是有的同学就回答什么歌,有的回答什么曲,甚至有的回答“鸟叫声,流水声,风吹树叫的唰唰声。”我都表示肯定,并顺势引出:自然的音响有别于音乐,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意所形成的艺术形象,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接着又播放剪辑好的4段不同情绪、不同表现内容的音乐片断,例:1.声乐曲:《码头工人》(男声齐唱);2.民族器乐曲:《二泉映月》(二胡与乐队);3.民歌:《茉莉花》(女声独唱);4.古代音乐:《十面埋伏》(琵琶独奏),通过上述作品片段欣赏让学生展开联想从而进一步理解音乐的功能。
同时,要让学生知晓欣赏常识。引导学生以安定的、专注的心情聆听音乐。欣赏过程中,不讲话,不随便讨论等。要让学生知道反复聆听是欣赏音乐的最好方法。欣赏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感知音乐一情感经验一联想,想象一理解认识一审美)等等。在以后教学过程中,我反复引导学生注意这些欣赏常识,逐步养成由不自觉到自觉的欣赏习惯。
另外,在第一堂课教学中,还可插入一些音乐家,如冼星海,聂耳、刘天华,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的轶闻、趣闻以增加学生兴趣,让他们有种“奋发向上”的欲望。
二、精选教学内容,实施立体式欣赏教学
首先是精选内容。音乐欣赏决定了教学必然以乐曲为中心,其它各种知识的介入是围绕着乐曲进行的。由于课时和学生基础原因,在内容选择时,应根据学生接受能力,适当调节,同时还要考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为:先歌后曲,先小后大,先简后繁,先中后西。期末,我还对部分班级作调查统计,以了解学生的喜爱情况。
其次是立体式欣赏教学。所谓立体式欣赏教学,是指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感知通道对音乐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认识、探讨、理解和体验。例:欣赏管弦乐曲《蓝色的多瑙河》教学时,除了注意插入管弦乐曲,组曲、序曲等知识点和简介《蓝色的多瑙河》的作者约翰·施特劳斯外,还让学生了解圆舞曲的基本舞步和动作。让学生观看有关奥地利维也纳大厅演奏《蓝色的多瑙河》欢快,喜庆的场面录像。另外通过听乐曲,感受其结构和旋律、节奏、力度,音区变化等音乐特点;再反复试唱主题,熟悉乐曲,感受其明快、华丽、优美程度,还可让学生思考整个作品为何如此热烈、振奋,为何表现如此抒情而富有诗意,并尝写听后感受等。这种立体式的欣赏教学,为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音乐、欣赏音乐创造了条件。
三、积极引导探索,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与学生的自由交流是创造性教学的主线,教师应从学生年龄特征出发积极引导,努力探索,采用不同手段以调动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欣赏时是静的,讨论时是动的,整个课堂气氛应是轻松的,除演唱主题外,还需注意:
1.言行举止。教师的言行应是有些艺术化的。抑扬顿挫,幽默风趣,再配合适当的手势、动作,以身感人。
2.提问方法。提问可不拘形式,不拘问题的深浅,灵活运用。如演唱主题时,可问:“是2/4拍,或是3/4拍?”“1-5是4度或是5度?”如讲述作品的影响,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书,寻找答案。如欣赏前,提出几个问题:“作品的曲式如何?”每段的情绪如何?”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欣赏,能较好达到教学目标。
3.讨论分析。讨论的范围可以是乐曲的曲式结构、音乐的情绪,乃至学生在欣赏时产生的联想画面等。在欣赏《二泉映月》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二胡与乐队的《二泉映月》再现片段,听前提出上述问题,听后展开讨论。从讨论中分析乐曲特点。领悟乐曲内涵。
四、写和听相结合,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总结应随时伴随着教学过程。教师可以总结欣赏的过程和方法,总结作品的音乐特点,总结教学内容之间的知识等。但更多的应让学生去听、去写,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说说联想的画面、说说听后的感受和作品简介。例:我组织学生欣赏(混声合唱)《祖国颂》后,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1.你倾听歌曲《祖国颂》后,回答出哪些声部的节奏宽松、舒展,旋律起伏、迭宕?2.哪些声部节奏密集、紧凑,旋律线平直?3.他们在音乐情绪上各有什么效果?4.综合在一起又有什么艺术效果?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写写听后感,写写联想短文字数不在多,在于真实,有感而发。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欣赏音乐便是感受其情感,随着音乐的活泼而轻快,能随着音乐的忧郁而沉重,并能展开一定的想象与联想,予以深化,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欣赏的主体。教师应设计多渠道的创造性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去理解音乐,使我们的青少年,成为全面发展的跨世纪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