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加强对美的培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要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对美论文,高校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加强美育培养。
马克思曾指出“动物是按照他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创造,而人都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们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马克思在这里深刻地阐述了美的规律和本质,阐述了人能够认识规律和掌握规律,按照美的规律改造客观世界和自身。马克思所说的“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指不依赖于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识而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马克思所说的第二个“尺度”即“内在的尺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就是指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性,它体现着党和人民的利益,就有强烈的阶级功利性。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总是要把目的性体现在自己教育对象学生身上,从而使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断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实现。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进行美的培养,使他们在美学理论指导下健康成长。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从教育内容着手,注重对学生进行美的培养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美学这个角度来考虑,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培养学生科学、进步、高尚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人们在实际中形成的关于美的理性认识,是对自然、社会、人生等审美学问题或审美现象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不同的审美观会对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产生不同的感受与评价。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但难免泥沙俱下,资产阶级的美丑观念通过电影、电视录像、戏剧、文学作品等渗透进来,混淆、模糊了人们的美丑观念,使许多人茫然不知所措。所以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用马克思主义的审美思想来培养学生科学、进步、高尚的审美观势在必行。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去按照无产阶级的审美标准去分辨美丑、善恶、真假、和是非,有助于他们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使他们自觉地按照美的标准去生活,去创造,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二)培养学生树立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的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实质人们在以往审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关于尽善尽美的人和尽善尽美的生活的形象化观念。他使人们在追求美、创造美的活动中出现于脑际的一种指向未来的创造性理想。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的审美理想坚信人类社会的发展必然由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他与人和人类社会生活的真谛具有最大的一致性,符合人对美的永恒追求。
对于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审美理想的培养,首先在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上认识探索,不断追求。其次是提高审美层次。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低级趣味的“生活美”,庸俗不堪,桑锦纶莉的“道德美”,这些颓风败俗也吹进了大学校园,对大学生形成危害,为此高校在立足于共同理想教育的同时,强化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审美理想教育。这是审美的最高层次,有了这个理想就进一步激励了大学生追求美和创造美的高尚热忱,激励学生发愤读书,刻苦钻研,为他造美好生活,为人生美好的事业而献身。
(三)培养学生的道德美。
道德美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有道德并不等于有道德美。比如遵守纪律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当一个人把他当成强加约束自觉地去执行时,他不会有美的体验。而当他认识了纪律同自由的必然联系,并且通过实践将这种道德规范内化为感情,融化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时,就不会感到遵守纪律是一种负担,而会体验到一种高尚的心情,这就是道德美。
培养大学生道德美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高度概括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全部内容,并体现在社会主义道德的一切规范和范畴中,他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这就避免了学生中的小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这是培养道德美的核心内容。二是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磨练、提高。只有在道德实践中,在人们相处的道德关系中,才能发生同他人、同集体、同社会的关系,才能认识自己哪些行为是道德的,哪些行为是不道德的,从而提高了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平,全心全意地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这才真正体现了道德美。
(四)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
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决定行为。现代行为科学认为,人的需要产生动机,而动机直接引起行为。这就是说,心灵美是行为美的内在本质,行为美是心灵美的外在表现。具体表现在学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品行素养、习惯爱好等方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大学生业余党校、团校等形式和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学生思想作风的培养,教育他们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它的才能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一个人的思想越高,其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就越高。思想的确立驱动行为的发展。一方面在学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让学生尽展才华;另一方面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让自己的行为接受社会实际需要的检验。教师引导大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做雷锋式的人。培养大学生为党的利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不怕牺牲,这才是最辉煌的心灵美和行为美,这样的大学生正是我们时代所需要的。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要从主体形象出发,使学生获得美感
美感是美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引起的心理的愉悦的感受。他是审美客体通过各种联系,是主体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反应,在理智上获得启迪,最终在精神上产生愉悦的情感。人在感受美的事物是会觉得愉悦、惬意满足甚至陶醉。但是美感不同于生理快感,他是一种复杂而又纯正的高级情感。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形象美促进学生仪表整洁,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生活情趣。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接触比较多,对学生影响比较大,学生经常在他们身上寻找自己的生长点,所以教师形象美是学生第一眼的评价。教师形象美并不是长的美,而是指教师的衣着、气质、性格、情趣等方面的美。衣着美:教师在接触学生时装束打扮要得体,衣着要协调、大方、合适、整洁,符合年龄特点。不片面追求华丽,不招摇过市。这样的教师给学生诚实朴素,干净利落,柔和明快的感觉,让学生感到亲切。气质美:包括质朴无华,高雅端庄,蕴藉深沉,风度翩翩等,它是风度的内在表现。这样的教师给学生以值得信赖、自信自强、学识渊博的感觉,让学生感到佩服。性格美:性格是指一个人的态度和活动方式。他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它包括处事原则、对事态度和活动方式。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但只要处事公正,办事态度认真,活动方式能为学生着想,这种性格的教师就受学生的欢迎。情趣美:情趣是情感作用于兴趣的结果,他表现为个体对某项事物或某项活动的喜爱与追求。教师美好的情趣会使学生精神生活丰富,精力充沛,乐观开朗,奋发向上。具有这样美好形象的教师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愿望接受,并促进学生仪表整洁,乐观向上,对于教师灌输的社会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思想接受快,理解深,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努力学习的情趣。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语言美、行为美感染学生思想进步,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
语言美。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条件。语言是思想情感的载体,是表达、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段。怎样表达,表达什么是一种语言艺术。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用语言向学生进行讲解、交流和灌输。教师拥有美的语言、富有逻辑性的谈吐、循循善诱的教诲,会受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语言表达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意识、文化教养的高低。一个成熟、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它的语言表达质朴真诚富于感召力,幽默深沉富于哲理性,学生愿意听。而且针对性强,对学生很有启发,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有很深的感染力和有效性。通过语言交流,师生感性加深,起到了激发学生思想进步和政治上不断成熟的作用。行为美。它是心灵美的外在表现。它表现在品性素养、习惯爱好、待人接物等方面,他是教师榜样作用的具体表现。教师思想感情的表露、文明道德的揭示等都是学生寻求的重点。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与人为善、谦虚谨慎、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光明磊落、公正廉洁、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为此学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扎扎实实地向教师学习,激发了他们不断进取,刻苦学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