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磊
(华中农业大学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目的:分析脐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的48例中风后肩痛患者均来自于本院,由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24例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24例基于此行脐针配合放血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肩痛患者行脐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肩痛症状,有助于提升患者肩部活动功能,且治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脐针;放血疗法;中风;肩痛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310-02
中风是脑血管常见疾病之一,多发于老年人群,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生活和饮食结构变化,中风发病率出现逐年增高现象,而肩痛是中风常见并发症之一,极易导致患者患肢功能训练依从性降低,严重影响到患者日常生活、预后康复和身心健康,因此需要为中风后肩痛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系统的治疗方案,以此有效缓解患者肩痛症状,改善患者肩部和患肢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出院[1]。本实验选取48例中风后肩痛患者,分析脐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研究选取的48例中风后肩痛患者均来自于本院,接收时间2017年1月—2018年5月,由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24例,年龄36~69岁,平均(47.52±3.41)岁;其中女19例、男29例。两组在肩痛程度、中风时间等一般资料上无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即针对肩痛者,可指导进行肢体、肩关节活动训练、床上训练(抗痉挛体位、变换体位)、四肢自主运动、肢体被动运动、坐位训练、床上翻身运动、桥式运动、手法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增强训练、促通技术训练),针对恢复阶段患者,可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行走训练等,每天各项内容训练1次,连续训练15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需停止3天,之后再重复进行上述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脐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具体内容:脐针:选用1次性针灸针(0.25mm×25mm毫针),根据八方分类定位参《易经》的后天八卦图选取巽位、震位、离位、坎位等穴位,指导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后,应用0.5%碘伏对患者上述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并将脐芯作为中心,将毫针斜刺向相应的脐壁,进针深度需控制在0.25~0.5寸,待稍微捻转后需留针30分钟,每天施针1次,每周施针6次,连续施针1个月;放血疗法:十二井放血疗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紧十二井穴位,之后将三棱针刺入相应穴位,进针深度为1~2mm,对患者局部穴位进行挤压,促使血液渗出,完成穿刺放血操作)、刺络放血疗法(下肢包括八风、委阳、阳陵泉、委中等穴位,上肢包括外关、曲池、尺泽、曲泽等穴位,每次选取上下肢各1~2穴位,最好每次所选穴位不同,对穴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后,缓慢进针1~2mm,之后慢慢退出,放出血液),十二井放血疗法仅进行2~3次,刺络放血疗法每天进行1次,连续施针7天为1疗程,之后停止3天,再重复进行第2个疗程(不包括十二井放血疗法)。
1.3 评估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肩痛程度和肩部功能,两组疗效标准:显效:肩痛症状消除或评分<3分,肩部功能评分明显提升,症状、体征积分降低超过80%;有效:肩痛症状评分3~5分,肩部功能评分有所提升,症状、体征积分降低介于11%~79%;无效:患者肩痛症状较剧烈,甚至加重,症状、体征积分降低<11%[2]。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22.0软件对两组肩部功能、肩痛和治疗有效率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描述,检验行χ2,P<0.05是统计学差异成立的依据。
2.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67%和66.67%,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肩痛是中风常见并发症之一,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康复训练,但康复效果并不显著,中医学认为中风后肩痛属于“痹症”范畴,其成因与风邪入侵导致局部气血不通有关,可采用脐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脐针指的是根据脐八卦定位,对巽、震、离、坎等穴位进行施针,具有补泻、促进气血运行、调气调经、调理胃肠功能等功效,而放血疗法指的是采用三棱针刺破患者表面皮肤,放出血液的治疗方法,具有消肿、活血通络、祛瘀升新、泻热、开窍、调和营卫等功效,还可清除损伤脑络的各种病理产物[3]。经研究可知,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比对照组66.67%高(P<0.05)。
总而言之,脐针配合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痛临床效果较显著,不仅能明显缓解患者肩痛症状,还可有效提高患者肩部和患肢功能,促进患者预后康复,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大量推广应用在中风后肩痛患者中。
【参考文献】
[1]姚桂棉,葛俊领.雷火灸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60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8):84-84.
[2]杨知博,刘东,常悦松,等.眼针配合Rood物理技术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 13(19):77-79.
[3]周英玲.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运动治疗中风偏瘫后肩关节痛与功能障碍的临床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5):128-128.
作者简介:雷磊(1984.8-),男,出生地:湖北襄阳,职称:住院医师,学位:学士,研究方向:中医康复.
论文作者:雷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患者论文; 穴位论文; 实验组论文; 肩部论文; 疗法论文; 症状论文; 功能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