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思考_艺术论文

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思考_艺术论文

对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园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理解艺术教育的价值

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发展。幼儿的艺术活动是一种手、眼、脑等全身并用的活动,它需要幼儿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审美对象,继而想象、理解、加工审美意象,然后用语言或动作等其他非语言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用手对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所见所闻。幼儿在艺术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反应模式是最为原始、最为本真的一种生命活动。

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可以打破和超越审美对象带来的时空和心理限制,达到一种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如嗅其味的境界,并且伴随着极其强烈的情感体验活动。这种情感体验是引发幼儿灵感的动力。幼儿通过良好的启迪和引导,其幻想的翅膀能超越时空。他们能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画出超乎寻常的作品。

艺术教育能促进幼儿人格的健全完善。艺术活动使人活泼、开心,它不但影响幼儿的思想感情,培养良好的品质和情操,还能促进幼儿活泼愉快性格的形成。他们会用唱歌、跳舞、绘画或手工这种外在的符号形式尽情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内心的情感,感受到用艺术与他人交流的喜悦,从而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因自我肯定而产生的愉悦感,从而丰富和发展其情感世界,使其人格得到健全完善的发展。

二、领会艺术教育的理念

激发幼儿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幼儿的艺术活动是在情感体验的推动下产生和发展的。这种动机只有在教师调动幼儿的情感因素之后,才可能被激发出来。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去主动尝试各种活动。其次,教师应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情绪上的兴奋,产生敏锐的感知,发现美的特征。

要重视过程,不要过分强调技能技巧。艺术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小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画家、雕塑家。艺术教育是要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是要陶冶孩子们的性格和品德,提高他们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以及艺术兴趣。着重培养幼儿对艺术的感受和理解,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艺术,而不应过分追求高、难的表现。模仿成人开展超越幼儿能力的教育,会伤害幼儿的身体,也不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

注重幼儿操作能力的培养。艺术活动是一种手脑并用的实践操作活动,多种多样的工具和材料可以直接刺激幼儿的操作欲望,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操作工具和材料,让幼儿在实践操作中,发展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教师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幼儿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启发、诱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发挥各自的潜能,而不是过分强调幼儿最终完成的作品。因此,教师在看幼儿的作品时,应该看到孩子是有个性差异的,要打破教育要求的划一性,在目标和达到目标的程度与期限上、在材料的使用方法上都要区别对待,尽可能地正面鼓励每一个幼儿,对其不足的地方用建议的方式、商量的口吻提出修改意见。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表现自己,让他们都产生一种成功的体验,并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产生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关注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艺术活动对幼儿来说,本身就是一种游戏。艺术需要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可是,有老师在让幼儿学画的时候,只注重绘画技巧的运用,以致孩子的画中只有技巧而没有童趣。因此,我们不能以“像不像”来评价幼儿的作品。教师在绘画活动中,可尝试提出疑问让幼儿改变思路,以避免形成一种僵化、固定不变的思维模式。

艺术教育渗透在幼儿的生活之中。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教师应经常带领幼儿走出教室,通过参观、旅行、散步等方式接触田野、山水、公园、动物园、商店、街道、展览馆等,让幼儿观察、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平时应为幼儿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不同风格的图书、影视,给他们讲解,引导他们观看。教师还须多与幼儿谈论他们的生活状况、节日活动情况,谈家庭、朋友,让他们回忆生活中喜、怒、哀、乐的经验,丰富和扩大艺术创作的题材。教师在给幼儿提供各种经验时,应注意用生动的、艺术性的语言描述对象的形的特点、色的特点、运动变化的特点,让幼儿对此产生鲜明的、完整的、深刻的视觉形象,并将它们与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联系起来,形成全新的表象,从而创作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三、把握艺术教育的要点

(一)音乐教育

重视幼儿养成倾听音乐的习惯,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力。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根据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等特征,构成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音区、调式、和声、曲式等。听是音乐活动中最重要的实践,是感受音乐的基础和前提。在培养幼儿听力的过程中,要注意借助声音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容来感受和欣赏音乐作品。同时,也要让幼儿安静地听、认真地听、专心地听,养成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

坚持面向全体与尊重个性相结合。《纲要》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面向全体是音乐教育的基本前提,但是,音乐是最有个性化的艺术形式,教师在音乐教育过程中,也要坚持开展富有个性的教育活动,以满足有音乐天赋和音乐趋弱儿童的需要,尊重并爱护儿童在音乐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真正让每个儿童在音乐中得到发展。

(二)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应该是对个体进行审美、创造美的教育。它既要帮助幼儿能够较敏锐地感知、识别、欣赏艺术美,还要培养幼儿掌握一定的描绘和表现美的能力。

引导幼儿对美的观察,提高观察力。教师应根据幼儿的特点,带领幼儿去观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日常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的东西;引导幼儿多看、多摸,选择一些内容简单、形象生动、颜色鲜艳的作品,让幼儿观察,并从中逐步感受这些美,积累经验。培养幼儿发现美、爱好美、追求美的能力,要针对每个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进行指导。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美术的发展水平是有很大差异的。所以,教师要善于了解幼儿的情,做到胸中有数,根据他们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满足每个孩子的需要。对于富有天赋的孩子,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美术差一些的孩子,要加强个别指导,鼓励帮助幼儿树立自信,表扬他们的可喜进步,真正做到让每个幼儿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充分利用身边的自然物和废旧材料。只要我们留心收集,会积累许多的物品和美工材料。如,树叶、树皮、石头、果核、野花、野草、泡沫、彩色纸盒等等。利用这些物品,既可节约经费,也可以进行创造,自制出很多的玩具、手工艺品、装饰品。我们利用这些,可以来开展游戏,美化环境,装饰我们的生活,满足幼儿的需要。

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美术技能。《纲要》明确指出:“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形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要想表现内心对美的感受,需要有一定的技能技巧。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美术知识,如,学习配色、组织画面、安排画面、用线条描画物体的形状等等。在幼儿快乐的学习中去教,在美术游戏中教,这样会让幼儿更容易接受,幼儿也学得轻松、愉快。

标签:;  ;  ;  

关于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思考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