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论文_程碧霞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论文_程碧霞

程碧霞

湖北省鹤峰县中心医院 445800

【摘要】 目的 分析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发作规律,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等。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无死亡病例,好转时间为5~12d,平均7.6d。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复发13例,复发率为10.8%。本组78例患者给予激素治疗,对腹痛、关节痛有缓解作用,但对病程、复发及肾脏损害与未使用激素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多样,腹型容易发生误诊,腹型和关节型及病情较严重患者及时应用激素治疗,可以减轻腹痛、关节痛症状,可改善预后。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临床表现 治疗

过敏性紫癜又称为变应性紫癜,为一种过敏性毛细血管和细小血管的血管炎性反应,由各种过敏性致病原因引起血液和血浆外渗至皮下、黏膜下和浆膜下而出现皮肤或黏膜损害症状。本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多于女,春季发病率较高。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出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诊断标准,并具有不同程度的皮肤紫癜表现。

本组120例患者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2~14岁,其中2~6岁38例,7~10岁45例,10~12岁29例,>12岁8例;春季发病者83例,占69.2%,秋季发病者29例,占24.2%,其他季节发病者9例,占7.6%。

1.2发病原因

本组120例患者具有明确致病原因者109例,占90.8%,无明确原因者11例,占9.2%;致病原因中由于呼吸道感染引起者62例,占51.7%,食物过敏引起者31例,占25.8%,药物过敏引起者16例,占13.5%。

1.3临床表现

本组120例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分型:(1)单纯型74例,表现为典型的皮肤紫癜,呈现对称性分布,下肢多见,紫癜大小不等,分批出现,颜色深浅不一,49例患者伴有荨麻疹、多形性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2)腹型3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其中15例患者伴有腹泻、黑便;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腹痛部位可涉及全腹,但主要为脐周、下腹部。由于腹痛症状较为明显,11例患者初诊时发生误诊,均误诊为外科急腹症。(3)关节型5例,以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出现肿痛、活动受限症状为特征,受损关节活动障碍,同时伴有小腿腓肠肌疼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4)肾型3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症状,3例患者在发病1月内出现肾脏损害症状,24h蛋白尿测定明显高

于正常。

1.4实验室检查

本组120例患者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增高者63例,嗜酸粒细胞增多者15例,血小板计数及功能均正常;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发现尿中出现红细胞者5例,蛋白尿和管型者3例,无肾功能不全患者;出、凝血功能检查发现48例患者毛细血管脆性实验阳性;39例患者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异常。

1.5治疗方法

停止接触任何可能引起过敏的物质,停用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和药物,防治感染,清除局部病灶感染,驱除肠道寄生虫;给予常规抗组胺药物治疗如异丙嗪、氯苯那敏、阿司咪唑等,其中27例患者加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注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每日3g~5g)静脉注射,给予安络血每次5~10mg,每日3次口服,芦丁每次20mg,每日3次口服;对腹型和关节型及病情较严重患者加用泼尼松(1~2)mg/kg,分次口服,或用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症状缓解后停用。

2结果

本组120例患者经上述治疗后均好转,无死亡病例,好转时间为5d~12d,平均7.6d。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中复发13例,复发率为10.8%。本组78例患者给予激素治疗,对腹痛、关节痛有缓解作用,但对治疗病程、复发及肾脏损害与未使用激素组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为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管免疫反应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于机体对某些物质发生变态反应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与出血。过敏性紫癜患者接触过敏原后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形成Ig A免疫复合物,使辅助性T细胞功能降低,抑制性T细胞功能增强,且B细胞的数量与活性均有增加。从而引起全身性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或)脆性增加,导致皮肤、粘膜出血。在患者的血清中常发现有免疫复合物,其免疫球蛋白部分主要为Ig G或Ig A,特别是Ig A比在其他疾病明显多见。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紫癜为主,可伴有消化道症状、关节症状、肾脏症状等,按照症状轻重不同可分为多个类型。其中以单纯型和腹型过敏性紫癜在临床最为多见。由于单纯型过敏性紫癜症状明显,临床诊断较为简单,不容易发生误诊。但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多表现为阵发性腹痛,疼痛剧烈,可伴有呕吐、黑便、腹泻等,临床初诊容易误诊为急腹症。两种疾病腹痛均可发生于脐周、右下腹部,但急腹症可伴有腹膜刺激征、无血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通常无典型的皮肤紫癜出现,在病程中有时仅可见不同程度的荨麻疹、皮肤斑丘疹等,表现为皮肤检查有出血点,充血,水肿,血性渗出等症状。关节型过敏性紫癜容易误诊为急性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本病当前还无特效疗法,积极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对控制疾病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控制感染、补充维生素C和对症治疗、抗凝治疗等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对腹型和关节型及病情较严重患者临床常加用激素治疗(常用泼尼松等),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一定意义;文中研究发现,在患病早期及时用用激素治疗对改善患者的腹痛、关节痛症状具有明显效果,但对病程、复发及肾脏损害方面改善不明显。

【参考文献】

[1]施文洁,钱琪.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23(11):178-179.

[2]第雪琴.早期应用泼尼松对过敏性紫癜尿微量蛋白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0,18(24):214-215.

论文作者:程碧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

标签:;  ;  ;  ;  ;  ;  ;  ;  

过敏性紫癜的临床分析论文_程碧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