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发展_政治论文

论个人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发展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发展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个体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07)06—0081—06

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本质联系的认识日益深化,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而且,随着现代社会条件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在内容和领域方面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发展的依据

1.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发展的理论依据。

第一,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1] 同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人的发展问题与社会发展进程统一起来,在描述未来理想社会形态时指出,共产主义将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P649)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我们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3](P179) 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把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体现了对个人发展目标的尊重和重视,而且要求人的素质和能力、人的需要、人的主体性的全面开发。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讲,就是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开发功能。

第二,精神与物质转化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与精神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正如马克思所言:“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P9) 毛泽东进一步指出:“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5](P321) “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5](P320) 邓小平则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揭示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互为条件、相互转化的理论。精神与物质转化理论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个体的物质利益,开发对个体的经济、业务、管理、科技等物质层面的价值提供了依据。

第三,学习化社会理论。学习化社会理论是在终身教育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论。据此,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曾明确地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学习化社会至少应包括学习和受教育的平等性、教育的全社会性、学习的终身性、学习的主体性等基本特征。学习化社会的现代教育理念给教育领域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其主要特点就是要求激发和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增强个体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思想,最早来源于20世纪70年代人们对因无节制经济增长而造成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进而遭受其制约的反思。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上,将其确立为人类社会的共同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含义就是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它反映了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一种内在的积极的联系。可持续发展理论为现代社会提供了解释社会活动、人际关系、风俗习惯,规范人们相互之间及对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各种行为的一整套新的观念,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个体价值提供了新的视域。它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向环境领域,增强个体的环境意识与资源意识;另一方面,要增强人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发展的实践基础。

第一,社会多样化的要求。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强调的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社会生活基本上处于单一的样态。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多样化经济格局。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经济的多样化格局必然造成利益主体的分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多样化。江泽民同志曾把它概括为“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物质利益、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3](P59) “四个多样化”的出现,一方面给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生活带来多样性和差异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另一方面,价值取向的多样性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带来冲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好对个体价值选择的主导和扶正作用。

第二,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的要求。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社会从总体上处于一种封闭与半封闭的状态,基本上没有国外各种学派、思潮、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冲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排斥性,意识形态领域具有鲜明的一元化特点。实施对外开放政策之后,改变了我国社会封闭与半封闭的状态。在开放环境中,不仅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而且国外的各种理论、思潮、生活方式也蜂拥而至,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相对封闭、单一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出现了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的发展局面。在过去意识形态领域一元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主要体现在一元导向方面,而在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时代,则要求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价值选择的主导作用,实现一元主导与多样发展相结合。

第三,信息网络化的要求。21世纪是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正在全面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尤其是思想文化领域。信息网络以其开放性、多元性、虚拟性、交互性、平等性、超越时空性等特点,给现代信息传播方式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也为各种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互联网成为当今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年1月)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1.37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10.5%。[6] 由此可见,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网络领域的个体价值,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第四,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实现社会和谐,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未来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我们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胡锦涛同志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方面,[7](P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个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条件,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7](P19) 所以,努力提高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个人自身素质的协调发展,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内容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在内容方面主要表现在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导向、精神动力的激发、人格的塑造、思想和行为的规范调控等方面。[8](P174) 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上述个体价值的基础上,正在向如下方面发展:

1.由导向向主导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思想和行为的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政治方向上,也就是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正确方向上来。过去,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相对封闭、单一的情况下,人们的价值选择是非常明确的,所以这种导向作用发挥得比较好。但是,随着我国日益呈现出社会多样化、意识形态领域多元化的趋势,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价值选择开始向多样性、个性化方向发展,因而,加强对多样性发展的主导显得越来越重要。所谓主导,就是引导和选择的主要方向、方面和重点。主导与导向都是一种引导作用,所不同的是,导向往往具有排他的性质,而主导则具有对多样性的兼容意义。主导是相对于多样发展而言的,主导是对多样的主导,没有多样发展就无所谓主导。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的主导价值,就是为了扶正个体多元精神需求中的误区和偏向,促进多样性精神需求的健康发展。同时,主导性与多样性又是辩证统一的,主导性源于多样性,又高于多样性,指导、选择多样性,制约多样性发展的方向;多样性则以主导性为前提,并丰富主导性,服务主导性,推动主导性发挥主导作用。多样性不能离开主导性的指导和制约,否则,多样性就会迷失方向,陷于无序发展的混乱状态,其结果不仅冲击主导性发挥主导作用,也必然影响多样性的健康发展。主导性也不能脱离多样性,脱离多样性或限制多样性发展,主导性就会显得孤立、单一,成为不起作用的形式、教条。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要体现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2.由激励向转化发展。激励,就是激发、鼓励,即通过各种形式的外部激励,使人们在工作中产生一种奋发向上、士气高昂的进取精神。其实质在于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的积极性的根本动因在于人的需要和利益,需要越强烈,积极性就越高。由于人的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应地,激励也就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作用,主要属于精神激励,以此调动人们生产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经济和业务的发展。但是,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因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激励作用,而忽视甚至否定了物质利益原则,结果未能从根本上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9](P82) 邓小平也指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10](P146)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思想态度具有明显的个体利益取向,这是一种现实,也不一定是坏事,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认识物质利益原则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在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的精神激励作用的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与精神相互转化的原理,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化价值。具体讲应包括两种转化:一是善于将精神价值转化为物质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管理价值、科技价值、生态价值等),通过激发个体的精神动力,促进个体工作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将精神动力转化为物质成果;二是善于把物质手段转化为精神价值,通过运用物质利益原则、经济手段等,不仅激发个体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而且在实际生产和工作中也使个体的思想道德得到发展和升华。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

3.由塑造向开发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的塑造任务,主要是塑造个体健全的人格,使社会成员形成崇高丰富的精神境界和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由塑造向开发的发展,是现代社会重视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要求。就个体人的全面发展而言,其目标大致有三个层次:一是基本需要的满足;二是素质的提高;三是潜能的充分发挥,即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人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知识、技能(职能)、精神动力和创造能力等,也可分为智力资源(知识和技能)和非智力资源(智力资源以外的资源)。在传统教育中,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素质(包括德智体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随着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的全面开发。我们党早在十五大报告中就已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在十六大报告中又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任务,仅仅依靠教育手段是不行的,特别是人的非智力资源的开发,更多地要依靠科学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实现。而且,在人的智能开发程度较高的现代社会,人的非智力资源开发已越来越成为制约人的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和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价值,就在于极大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激发人的创造性,从而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由调控向协调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调控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就是对人们思想、品德和行为的规范、调节和调控。在传统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进行调控的关系范畴主要是正确与错误的关系,它肯定和倡导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目标的思想、品德、行为,界定和扶正偏离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目标的思想、品德、行为,排斥干扰、冲击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目标的思想、品德、行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随着人与社会、自然之间各种矛盾的发展和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任务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进行调控的关系范畴开始由正误关系向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个体自身等方面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的协调价值开始凸显出来。协调的目标是为了理顺关系,化解矛盾,实现人的和谐发展。个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讲,个人和谐主要包括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个体自身素质四个方面的和谐,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体的协调价值也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协调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体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带有全局性、普遍性、根本性的目标,它对个体目标起着主导、支配作用;个体目标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个别性、特殊性、具体性的目标,它必须受社会目标的主导和支配。二是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建立诚信、友爱、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四是协调个体自身的德与智、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能、生理与心理的关系,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领域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在领域方面一般包括思想领域、智能领域、业务领域等方面。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开始向如下领域延伸:

1.向网络领域延伸。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互联网作为思想文化传播的新媒体,已经成为许多人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活动延伸到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必然要延伸到哪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领域的个体价值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领域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为:促进网民个体社会化、提高网民的主体性、构筑网民的精神家园、完善网民的人格。[11](P230) 随着信息网络化的发展及其对网民影响的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领域的个体价值还会不断有新的拓展。

2.向生活领域延伸。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经济结构和利益关系的调整、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外生活方式的渗透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种多样化特点既对培养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有着有利的一面,同时又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和不稳定性,如果引导不力,一些消极的东西就会影响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影响个体生活的健康发展。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体生活领域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需要观。要以马克思主义需要观为指导,引导人们确立自然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个体需要与群体需要相统一的需要观,并引导人们的需要不断向高层次发展,促进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二是引导人们养成合理的消费观。在现代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的情况下,新的消费方式需要提升,消费生活的畸形现象需要给予纠正。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树立适度的消费理念,形成合理的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消费不仅指物质消费,也包括精神消费。过去,当生活水平处于较低阶段时,人们的生活消费主要属于物质消费。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日益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合理的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就是要引导人们重视精神文化的消费,引导人们追求先进、文明、健康的精神文化消费。另外,还要引导人们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念,增强资源意识和环保意识,自觉地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引领人们形成科学的休闲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们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闲暇生活内容日益丰富,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作用,引导人们合理利用闲暇时间,追求文明健康的闲暇生活,形成休闲与发展并重的新的闲暇生活方式。

3.向心理领域延伸。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加剧,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更加复杂,加上新旧体制的转换、新旧观念的冲突等,所有这些新的变化、变革和矛盾,都给人的心理带来冲击,并由此诱发了许多心理问题。如由人们之间存在的各种差距所产生的攀比心理,由竞争引起的浮躁心理、忧郁心理,由紧张所引发的恐惧心理,由缺乏沟通所形成的冷漠心理、逃避心理等。这些心理问题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和排解,就会导致一些人的心理失衡、心理障碍、心理疾病。随着现代社会人的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越来越关注人的心理问题,并把心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之中。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思想政治教育在心理领域的个体价值主要表现在:引导个体感性心理的理性提升,引导个体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引导个体心理问题的有效化解等方面,[12](P213—216) 其实质是发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作用。

4.向环境领域延伸。随着当今世界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关系人类生存和未来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当今世界人类共同的战略,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环境的恶化主要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不合理利用和破坏行为所造成的,而人类损害环境的行为又是人们对环境缺乏正确认识的结果。因此,加强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基础工程,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人们对人类与环境之间辩证关系的认识,增强人们的环境意识,树立对待环境的正确态度;培养人们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培养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形成正直、豁达、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情操;使人们了解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养成遵纪守法的文明行为;使人们形成正确的环境价值观,更加了解环境问题的严峻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这些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价值之所在。

[收稿日期]2007—03—20

标签:;  ;  ;  ;  ;  ;  ;  ;  

论个人价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新发展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