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的展望论文_苏小向1,赵冠2,张立伟3

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的展望论文_苏小向1,赵冠2,张立伟3

(1国网东营供电公司 山东东营 257091;2国网聊城供电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3胜利油田胜利动力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东营 257032)

摘要:在智能变电站当中,继电保护设备是智能电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在达到“四性”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的基础上,又提出要将其配置分为两层:变电站层和过程层。集中式后备保护将在变电站中配置,所谓的集中式后备保护是使用在线实时整定和自适应技术,以及具有广域保护的接口,最终达到广域保护功能;而过程层则是专门针对一次设备进行独立的配置主保护,我们会把它放到一次设备附近,使之最终能和一次设备结合为一体,这样就保护了采样的各自独立,最后做到可以不依靠全系统的时间而达到同步采样。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展望

引言

国家智能电网的逐步建立,给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继电保护配置已经无法适应国家电网的高效、安全、稳定的运行,继电保护配置必须适时作出调整,加快继电保护配置的智能化进程。目前得到广泛认同的是智能变电站提出的“三层两网”的整体结构,从根本上说这和传统变电站的整体构架是一样的,但不可否认这种整体构架的配置对变电站的安全平稳运行有相当出色的保护作用,只是其只能实现一两次设备的连贯性。由于智能变电站的跳闸和采样从电缆换为光缆,把开关量换成电信号和传输的模拟量换成光信号,这样一来采样的过程就得到了更加科学可靠的监视。

1.继电保护配置分析

新型变电站的构架理论中的“三层两网”这一构架体系其实相比传统的变电站保护来说其实本质上并没有发生变化,而是在智能变电保护配置方案当中把变电站分成两层,过程层主要针对一次设备进行独立配置主保护,这里我们就要对两种情况进行分析:(1)如果一次设备本来就是智能设备,那么就只需要将保护设备安装在智能设备内部就行。(2)如果一次设备是由较老的设备改装而来的,那么我们就把测控、保护和合并器等若干功能安装在一次设备旁的汇控柜中就行,这样也更利于简化设备的运行和维护。GOOSE和采样值都要通过平台统一的太网传输,并且全站需要统一采用IEEE1588来对时,但分布式保护间的数据同步则是例外,它不必依靠全站统一的对时系统。

2.过程层的继电保护分析

2.1过程层的线路保护配置

线路保护分为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交流线路保护,交流线路保护在远距离保护下,往往比较容易受到高电阻接地影响,在系统振荡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发生短路,除此之外,受电气量范围以及跨线故障等因素的影响,在双回线架设中,交流线路的故障测距误差较大;另一方面是直流线路保护,虽然直流线路受到主保护的行波保护,但是仍然受到行波信号不确定的影响。

过程层的线路保护的主保护是纵联差动保护或者是纵联距离保护,线路保护在集中式的保护设备之中放置后备保护。在单断路器线路中,线路保护利用光纤通信口进行通信,通过这种运行方式来体现纵联保护的功能。在纵联差动保护中,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引入电压量,但是在一些比较特定的运行方式下,需要引入电压量。在这种情况下,对电压量可以单独进行采样,并且可以实现主保护通信的接入和电流量的完成同步采样工作。

2.2过程层的变压器保护

变压器在线路运行中一般起到调节和控制的作用,对于保证供电线路的电压稳定有重要意义。过程层中的变压器保护配置一般采用的是分布式配置,提供差动保护服务,在后备保护中,采用集中式的安装方式,对非电量保护采取单独安装方式,借助电缆,引入断路器跳闸,在采样和GOOSE的共同网络上可以通过光缆引入跳闸的命令。

对于智能变电站,它的电压器和母线保护,不仅可以作为多端线路采取措施进行保护,还可以按照同步采样方案对设备进行同步采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变压器的实践过程中,为了简化设计方案,一般会采用乒乓原理技术。乒乓原理技术主要是应用在线路两端的设备上,两端的保护设备可以进行独立采样,并且频率是相似的,两端设备保护的收发数据和信息传输时间是一样的。

3.变电站层的继电保护分析

在变电站层的继电保护中,变电站层的继电保护配置主要采用的模式是集中式后备保护。对于变电站的所有电压,全部按照等级进行集中配置。从变电站层的保护配置的实践过程来看,智能变电站所采用的这种模式,主要是采用自适应技术和在线实时自整定技术,再加上保护配置具有广域保护的接口。因此,能够实现广域保护的功能和双重化配置的目标。

4.探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的展望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也有了新的展望。期望新的设备在具有灵敏性、选择性、速动性和可靠性这些本质特征之外,还能够保证电网的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行。更重要的是,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它也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这些不一样的特征,顺应时代的发展,是这个时代鲜明的标志。

4.1信息采集的自动化

自动化信息的采集是需要一定前提的。比如,电子式的互感器以及光电效应的互感器这些高新设备在智能变电站中的不断应用,便为继电保护装置的自动化采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此同时,随着间隔层的功能逐渐融入到过程层里进行操作,这就使变电站保护系统的集成化程度上升到了一个新领域,而且,它的构造也比之前简单很多,便于操作。同时,在信息采集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电磁场的抗干扰能力,从而保证了信息采集的准确度,不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信息采集的自动化,可以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合理的安排有限的劳动资源。

4.2网络通信的标准化

在智能变电站中,通讯的标准体系不断提出,这就使往日的那个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仿佛失去了方向的船舶,在茫茫海上寻找到自己的方向,使其朝着目标,统一的模型、统一的标准,以及互联网开放的方向不断前行。网络通信的标准化可以使互联网之间的相互干扰得到相应的避免。在信息采集的自动化下,网络通信的标准化可以使采集到的信息更加准确真实。

4.3自适应继电保护

在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中,自适应继电保护可以有效的提高保护的性能。比如,对于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频率发生变化的时候,电力系统受到振荡的时候,自适应继电保护都可以发挥它特别的作用,使电力系统的运行可以顺利进行。对于这种自适应继电保护方式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它在系统性能的可靠性方面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而且,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它的经济效益。而它恰可以很好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对广播电视发射台来说,既保障了发射机设备的安全运行又为安全传输发射提供了顺利保障。

结束语

我国电力供求关系的不平衡性导致电量需要采用远距离、超高压的方式来输送,这就要求需要建立高效、安全、稳定的智能化继电保护配置。继电保护配置的变电站中的一道防线,必须加强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的研究,从过程层和变电站层实现继电保护配置的智能化,提高继电保护配置的保护水平。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可以说是电力行业新的引领者。对于它,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它的展望,它也会在这些展望中,终将拥有属于自己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刘勇,江均,龙波,艾旭恩.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配置研究【J】.科技资讯,2013(05).

[2]李锋,谢俊,兰金波,夏玉裕,钱国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的展望和探讨【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125).

作者简介:

苏小向,3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13854601112@163.com;赵冠,3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alove0617@163.com;张立伟,34,自动化,zhangliwei613@163.com

论文作者:苏小向1,赵冠2,张立伟3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  ;  ;  ;  ;  ;  ;  ;  

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配置的展望论文_苏小向1,赵冠2,张立伟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