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4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综合护理方法,出院时对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治疗后有效38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患者满意39例,满意度975%。结论: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熟练、争分夺秒的抢救,能及时缓解病情,并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能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关健词】急性左心衰;急救;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7-0131-02
急性心力衰竭是因急性的严重心肌损害或突然加重的负荷,使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在短时间内发生衰竭或使慢性心力衰竭急剧恶化[1〗。急性左心衰竭发病急,进展快,表现复杂,并发症多,预后差,必须争分夺秒进行抢救[2〗。护士需熟练掌握急性左心衰竭的相关理论知识、抢救流程及各种药物的用法,熟练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为此,我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对40例收治的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龄45~81岁,平均611岁;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咯粉红色泡沫痰,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音。患者端坐呼吸、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口唇青紫、面色灰白、四肢厥冷、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甚至心搏骤停呼吸频率30~40次/min,;所有患者均符合200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急性左心衰竭的诊断标准。
2 护理措施
21 急救护理安置患者呈半卧位或端坐位,双下肢下垂,四肢轮流结扎,从而减少回心血量,减轻肺部淤血,每5分钟更换一次。吸氧6~8L/min,并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乙醇,降低肺泡表面张力,提高吸氧疗效。做好保暖工作。立即采用静脉留置针,连接三通管建立静脉通道。观察患者末梢循环情况、肢体温度、血氧饱和度改变,记录患者心率、心律、体温、血压、脉压差、尿量改变,呼吸困难的性质以及发绀及其程度等。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抢救。还应观察各种药物的副作用。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判断心电活动状态,了解心肌供血情况,及早发现心律失常及其先兆,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用药护理[3〗用西地兰02~04 缓慢静脉注射可减慢心室率,增加心肌收缩力,有利于缓解肺水肿,改善症状,是治疗心衰的主要药物,特别适合快速房颤伴心衰患者;速尿20~40mg静注,以减轻心脏负担,硝普钠静滴时应避光,且配制好的液体最好不超过4小时。给药后,定时观察血压,密切观察药物效应,使用输液泵严密控制滴数,为防止血压骤降带来不良反应,同时另一通道给予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滴注;氨茶碱025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扩张冠状动脉,加强利尿,解除支气管痉挛,减轻支气管哮喘;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硝普钠50mg静滴。肌内注射吗啡3~5mg,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躁动带来的额外心脏负担,并密切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23 心理护理患者因起病急、进展快,呼吸困难,多会产生紧张、恐惧、濒危的心理,这种心理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使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机体缺氧状况加重,诱发急性左心衰的发作[4〗。护士在争分夺秒进行抢救的同时,还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使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安抚和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其配合抢救,从而取得抢救治疗的最佳效果。
24 饮食护理病情发作期禁食,缓解期可进食半流食饮食,饮食宜避免进食高脂肪、刺激性食品,选择低盐、易消化、富营养、清淡饮食,少量多餐;戒烟酒;使用利尿剂时根据血钾浓度进食香蕉、韭菜、橘子等高钾食物。
25 出院指导保持平和的心态,可采取放松技术或与他人交流的方式缓解压力。根据心功能情况指导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发生静脉血栓、体位性低血压。继续治疗,合理安排工作、生活,尽量避免诱因:如预防感染等。保证充足的睡眠,协助日常生活,定期回院复查,定期门诊随诊,定期复查心电图、血糖、血脂。适当限制水分,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少食多餐、晚餐不宜过饱,避免发生夜间左心功能不全,服用利尿剂,尿量多时多吃红枣、橘子、香蕉、韭菜等含钾高的食物,适当补钾。休息、活动指导:3 结果治疗后有效38例,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患者满意39例,满意度975%。
4 讨论临床显示,急性左心衰竭起病快,发病迅速,病情凶险,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5〗,必须紧急施救和治疗。专业而系统的护理能改善病人临床症状,提高病人生存率[6〗。严格控制输入的液量,要量出为入,且入量应略大于出量,每日比出量超过300~500ml为宜。严格掌握输液的速度,每分钟滴速以不超过30滴为宜,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加重心肺负担,使病情加重。成人每日补液量以750~1000ml,每次输血量应在300ml以下。本组研究表明,对急性左心衰患者进行熟练、争分夺秒的抢救,能及时缓解病情,并严密观察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能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1] 陆再英,终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9-181.[2] 王玲洁,张凤如.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现况[J].国际心血管病杂志,2006,33(1):18-21.[3] 宋淑华,霍光,范珍川,沈恒光.急性左心衰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9,11(8):55-57.[4] 徐曰东,张淑香.ICU机械通气患者心理障碍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83-84.[5] 方先业,石建华.实用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67.[6] SwedbergK,ClelandJ,DargieH,etal.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chronicheartfailure:Executivesummary(update2005):Thetaskforce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chronicheartfailureofthe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J].EurHeartJ,2005,26(11):1115-1140
论文作者:康光伟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4
标签:心衰论文; 患者论文; 病情论文; 争分夺秒论文; 呼吸论文; 血压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4月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