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海空战”的特点与问题分析_空海一体战论文

美军“海空战”的特点与问题分析_空海一体战论文

试析美军“空海一体战”的特点与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空海论文,美军论文,一体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空海一体战”是美军2010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的新作战概念。从美军战略指导文件的表述、军方高层的表态和美军今年7月与韩进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的科目来看,今后一段时期“空海一体战”将成为美军作战理论创新和武器装备研发的关注重点。作为一个新的作战概念,“空海一体战”既有其显著特点,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一、“空海一体战”提出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空海一体战”是为应对所谓“反进入”和“区域拒止”战略而提出的反制措施。“反进入”和“区域拒止”概念由美国智库提出,其中“反进入”战略旨在阻止美军进入某一战区,“区域拒止”战略旨在通过直接控制某个区域而限制美军行动自由。①这两个概念受到美国官方认可和高度关注。在官方文件及军方高层表态中,“在反进入和区域拒止环境中慑止和挫败进攻”被列为美军今后六项关键任务之一。②

为应对“反进入”和“区域拒止”威胁,美军加紧研究应对之策。2009年9月美国空军参谋长施瓦茨与海军作战部长拉夫黑德签署“空海一体战”秘密备忘录,同时成立空海军联合工作组,负责协调推进“空海一体战”。2010年2月,美国防部发布新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正式公布“美国空军和海军正在共同开发一种新的联合空海一体战概念,以打败包括拥有尖端‘反进入’和‘区域拒止’能力在内的所有对手”③。新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公布不久,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发表题为《为何采取空海一体战》的研究报告,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和重大意义;④5月18日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又发表《空海一体战:启航点作战概念》研究报告,全面阐述实施“空海一体战”的目的、意义、措施和方法。⑤5月27日,美国空、海军联合工作组在华盛顿向军方高层汇报研究成果,参联会主席迈克·马伦和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对此给予高度评价。⑥7月25-28日,美、韩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将演练空海联合作战作为演习重点。7月29日由美国会授权组建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独立调查组发布最终报告,再次对空军和海军联合展开“空海一体战”予以肯定,指出“空海一体战”是应对日益增长的“反进入”挑战的范例,并建议在恰当的时候将其他军种也纳入其中。⑦

由于“空海一体战”项目高度敏感,且目前尚处于研究初始阶段,因此外界能够获得的相关信息非常有限。战略和预算评估中心公布的两份研究报告是目前为止对“空海一体战”阐述最为清晰和详细的文件。“空海一体战”研究报告指出,“空海一体战”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帮助美军恢复并维持西太平洋地区军事平衡,抵消中国不断发展的“反进入”和“区域拒止”能力,防止中国在未来战争中速胜或对美国盟国及伙伴国构成胁迫。“空海一体战”以未来中美军事冲突为情景想定,要求美军及盟军能够抵抗住战争初期中国发动的大规模常规进攻,减弱其进攻造成的影响,并通过快速致盲行动削弱中国“反进入”和“区域拒止”系统的有效性,重新获取战略和战役主动权。⑧

二、“空海一体战”的特点

作为新的作战概念,“空海一体战”一方面延续了美军传统的地缘战略观念并运用了美军惯用的场景分析法和假想敌机制,同时又呈现出高度依赖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作战网络,依赖于空海军高度融合的一体化作战能力以及盟国支持等特点。

首先,“空海一体战”概念延续了美军传统的地缘战略观念。冷战及冷战结束至今,美军战略部署深受其地缘战略理论影响。尤其是“边缘地带论”,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调整战略部署,以欧亚大陆东西两大边缘地带为重心与苏联展开全球性冷战的理论依据,并成为影响美国军事战略布局的主导思想。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条约两大军事同盟体系的形成就是这一理论的典型产物。⑨美国其他战略理论家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进一步将争夺欧亚大陆的斗争视为在远西、远东和西南亚三条主要战略线上展开的全面斗争,⑩并提出美国地缘战略目标是防止欧亚大陆出现一个能够主导欧洲或亚洲进而向美国提出挑战的大国,防止欧亚主要国家相互间形成排斥美国的联盟,保持欧亚大陆力量均衡,维持美国的仲裁者地位。(11)纵观冷战及冷战结束以来美军历次局部战争和军事行动,大都围绕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展开,与远西、远东和西南亚三条主要地缘战略线基本一致。

从“空海一体战”所划定的范围来看,无论是西太平洋地区还是波斯湾地区,都大致与美军传统地缘战略观念中的远西、远东和西南亚三条主要地缘战略线中的两条吻合,并以防范西太平洋地区(也就是远东)战略方向的军事威胁为重点。从“空海一体战”要实现的目标来看,以维持美军在该地区的力量投送能力及维持地区稳定和军事平衡为理由,其真正目的则是防止该地区出现占主导地位的敌对大国,确保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及波斯湾地区的行动自由和主导地位,维护美国在相关地区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其次,“空海一体战”概念运用了美军惯用的场景分析法和假想敌机制。“场景分析”来源于军队制定作战计划所使用的想定作业。场景分析是对未来的设想,而不是对未来的预测,即根据已知的基本力量及其结构、带来变化的关键因素和各重大不确定因素,设想未来局势的可能前景。假想敌机制是指在战略、作战计划、训练和武器装备发展中系统引入敌对因素,寻求应对方法的思路、措施和活动,其主要思路是力争在敌人发现和利用己方弱点之前先找到自身弱点,办法是站在敌人的角度思考,设立假想敌部队,在武器装备研发中引入假想敌因素,寻求对抗性思维活动等。(12)在冷战时期,美军以苏联军队为假想敌,以美苏大规模军事冲突为场景想定,制定了“空地一体战”。然而,“空地一体战”并没有应用于美苏军事对抗,而是在冷战后美国进行的局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空海一体战”正是借鉴了美军发展“空地一体战”对付苏联的历史经验,以中国为假想敌,以中美军事冲突为场景想定,是美军当前惯用的场景分析法和假想敌机制的典型案例。推出“空海一体战”研究报告的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也将“空海一体战”相关研究成果归类在“场景想定”门类之下。(13)“空海一体战”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作为作战构想,“空海一体战”必须以中美大规模军事冲突为场景想定,才能够引起军方高层重视,对其进行严肃认真的思考。同时特别强调,以中国为假想敌、以中美军事冲突为场景想定并不意味着认为中美之间会发生战争,而是恰恰相反,提出“空海一体战”的目的是为了维持军事平衡,展示美军具备击败“反进入”和“区域拒止”的战略能力,从而使难以想象的中美军事冲突永远成为不可能。(14)此外研究报告还多次强调,如同“空地一体战”既适用于欧洲战场也适用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一样,“空海一体战”既适用于西太平洋战场,也适用于其他类似战场。由此可见,作为美军惯用的场景分析法和假想敌机制的典型案例,“空海一体战”用于威慑的意味大于实战,也是美军以此为牵引,提升军队一体化作战能力的一种举措。因此,在对“空海一体战”予以关注的同时,不能过度渲染“空海一体战”就是针对中国,以及中美之间必有一战等观念。

再次,“空海一体战”概念高度依赖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作战网络。美研究报告认为,解放军与美军及其盟军在“空海一体战”中争夺的焦点可以界定为“侦察战”,双方都试图连续发现并打击对方关键目标,同时阻止对方攻击己方目标。“侦察战”在双方敌对行动发生之前就早已展开,此前在所有空间进行的战场情报准备活动甚至可能已经持续数年时间。报告认为,解放军的“反进入”和“区域拒止”作战网络能否有效发挥作用,关键取决于远距离发现、识别并定位正在靠近的敌军目标的能力;同样,美军也高度依赖于自身作战网络的正常运行,因此双方都将致力于实施“致盲行动”,即通过摧毁或破坏敌方指挥和控制系统及传感器网络,剥夺敌方至关重要的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获取信息的能力,同时保护己方的这些系统和能力不遭毁坏。报告设想,一旦冲突爆发,美军将立刻实施“致盲行动”,瘫痪解放军的指挥和控制系统及作战网络,摧毁解放军定位目标和进行战损评估的能力,使其难以监视遭到打击的美军基地修复情况,而这对于制定后续打击计划至关重要,从而大大降低解放军“反进入”和“区域拒止”系统对于美军移动目标的威胁,对于美军在广大区域内重新获得或增强海上机动自由将极为有利。因此,研究报告将成功实施“致盲行动”视为各条战线取得成功的关键,而“致盲行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又在于瘫痪敌方网络系统的同时保护己方的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指挥和控制系统以及作战网络。(15)

第四,“空海一体战”概念依赖于空、海军高度融合的一体化作战能力。“空海一体战”的成功实施依赖于空、海军密切配合,相互为对方完成任务提供关键支持,形成空、海军高度融合的一体化作战能力。具体说,空军展开反太空行动,破坏解放军的天基海洋监视系统,阻止解放军定位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海军水面高价值目标,使海军拥有海上机动自由,利用海上平台为空军反太空行动提供支持,帮助空军完成太空控制任务。海军机载预警与地面环境综合系统为导弹防御系统提供支持,保障空军前沿基地和日本等盟国安全。空军展开远距离突破打击行动,摧毁解放军的陆基远程海上侦察系统和远程弹道导弹发射系统,增加海军的机动自由,减少美国及盟国基地和军事设施可能遭受的打击,海军潜艇的情报、监视和侦察系统和打击力量为打击解放军一体化防空系统提供支援,削弱其作战能力,为空军的打击行动提供支援。海军舰载飞机展开攻势行动,压制解放军有人和无人机载情报、监视和侦察平台和飞机,为空军空中加油机及其他支援飞机的前沿作战行动提供支援。同时空军通过隐形轰炸机的布雷行动支援反潜作战,通过非隐形轰炸机的持续轰炸支援海军舰船的远程封锁行动。(16)

“空海一体战”概念还依赖于盟国支持。“空海一体战”不仅仅是美国的作战概念,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盟国也必须发挥关键的支援作用。(17)研究报告认为,中国“反进入”和“区域拒止”能力的增长正在改变地区军事平衡,使日本、韩国等邻近中国的国家直接处于中国武器系统威胁之下。如果美军不能履行维护盟国安全的承诺,不但会使美国的信誉大打折扣,而且会进一步助长中国对这些国家的胁迫,加剧地区军备竞赛,甚至导致核扩散。另一方面,要维持美国在西太平洋战区的力量投送能力,也必须依靠盟国的积极支持。例如,日本的参战将迫使中国不得不将本来用于攻击美军的军事力量转而对付日本,从而增加中国制定作战计划的难度。此外,日本的北部和东部领土能够为美军提供战略纵深,琉球群岛特别有利于反潜作战。相反,如果日本不再与美国结盟,或者在中美冲突中保持中立,美军实施“空海一体战”就会面临极大困难;如果战时美国不能利用日本领土,美国的力量投送能力就会受到严重限制;如果没有日本的支持,美国能否成功保护台湾和韩国都会成为疑问。同样,“空海一体战”的实施也离不开澳大利亚的支持。澳大利亚能够为“空海一体战”的外围作战行动提供战略纵深和支援部队,能够为在东印度洋、大洋洲和南中国海进行的海上控制行动和支援行动提供帮助。(18)

三、“空海一体战”面临的主要问题

“空海一体战”作为美军新提出的作战概念,在得到军方高层、相关军种、研究机构等部门高度重视的同时,其运用与实施也面临国防预算紧张、军种矛盾与竞争、技术难以兼容、后勤保障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政府财政赤字庞大,国防预算压力大。为有效实施“空海一体战”,美军必须对一些新项目和新能力进行投资,如空、海军之间的指挥和控制系统,情报、侦察与监视系统,处理、利用和分发系统的互操作能力,空、海军之间的通用电子战系统以及各种通用武器装备等。当前美国经济持续低迷、政府财政赤字庞大,国防预算压力巨大。尽管2011财年美国防预算总额依然高居不下,但是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却远低于二战后的平均水平。(19)今后若干年内美国防预算将很难维持稳定增长,美国政府可能还会缩减国防预算。(20)在资金紧张的形势下,国防部很难做到在打赢当前战争与准备未来战争之间进行同样的投入,将面临如何在当前战争与未来战争所需武器装备、训练和人员开支等方面取得平衡的挑战。(21)就目前形势看,打赢当前战争是美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国防预算、各项政策和项目要优先考虑的首要问题。(22)

“空海一体战”研究报告也认识到国防预算形势的严峻以及获得额外资金的困难,除非未来发生使美国民众感到自身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爆炸性事件,否则实施“空海一体战”将意味着只能对其他项目及其他军种开支进行大幅度削减。(23)然而,从美国传统来看,各项目和各军种的拥护者历来都不惜以牺牲其他项目和军种利益为代价,千方百计维护本项目和本军种的正常运转和部门利益,任何大的变动都可能造成官僚机构和相关部门的震动。

其次是各军种之间矛盾和竞争激烈。美军各军种之间的竞争与矛盾由来已久,在美国不处于紧急状态和面临外敌的情况下,陆、海、空三军都把对方当作竞争对手,为争取地位、经费和项目而战。根深蒂固的门户之见、军种文化和部门利益之争是“空海一体战”能否顺利实施的又一挑战。从历史上看,美国空、海军间的利益之争严重,曾激起矛盾冲突。空军曾表示天空不可分割,所有飞机都应归空军指挥,有意染指海军航空兵。空军还曾通过各种途径说服国防部,将本来计划用于建造航空母舰的经费改为采购重型轰炸机,引起海军强烈抗议,酿成“海军将领造反”的严重事件。(24)

军种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之争使得空军和海军在实施“空海一体战”中的作战指挥权、武器研制和采购、战场空间和范围等一系列问题上都面临矛盾和竞争。“空海一体战”还可能会遭到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反对。

再次是各军种在技术和程序上互不兼容。空、海军的指挥与控制系统,情报、侦察和监视系统,处理、利用和分发系统如何有效融合并进行互操作是“空海一体战”面临的最关键和最复杂问题,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项目的完成都需要很长时间。美国空军和海军各自的网络平台,由于用途不同,技术规范和标准都不相同,导致军种之间的网络无法融通。近来美国军方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军种之间甚至军种内部在信息、情报、数据流等方面依然“烟囱”林立。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既包括系统研制者、使用者、生产者等各种利益实体难以在技术标准上达成共识,也包括已付出巨大成本的各军种不愿放弃已成熟的技术。此外,安全保密问题也是影响美军与盟军建立可以相互连通的作战网络的障碍。(25)实现各军种作战程序的互操作同样也存在困难。各军种为完成各自使命和任务制定了独立的作战程序,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通用程序十分有限。“空海一体战”则要求各军种在完成诸多使命和任务时高度一体化,各军种的指挥与控制系统,通讯、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以及各种数据实现无缝链接,但是由于各军种作战程序的互操作无法实现,必将严重阻碍“空海一体战”发展。(26)

此外还面临后勤补给的巨大压力。美军在前沿阵地进行后勤补给和重新装备容易遭受打击,面临诸多困难。将后勤补给物资从遥远的美国本土运送到西太平洋前线费时费力,将严重拖延作战时间。美军在“空海一体战”中面临的一个尤其不利的条件是美军后勤补给主要集中在几个关键节点,例如,关岛是美军在西太平洋地区所有军事行动的一个主要后勤节点,美空、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基地都坐落在关岛,这就造成美军后勤存在潜在脆弱性。一旦主要后勤节点遭到打击,美军力量投送能力将受到严重削弱。由于战区内的美军基地易受打击以及海军后勤部队规模有限,在战时能否维持后勤补给正常运转将成为空、海军面临的严重挑战。对于空军而言,一旦基地被毁,空军将无法进入前沿基地,对空中加油机的需求将急剧增加,飞机起降和弹药补给都会受到限制,作战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对于海军而言,当前海军后勤部队的规模仅能维持已经部署的海军部队和平时期的军事补给,无法为战时部署到西太平洋战区的海军增援部队提供补给。尽管战时可以动用其他一些设施,但是由于补给船只数量有限,战争爆发初期海上作战仍会面临巨大的补给压力。如果因遭到导弹攻击、空中打击或因敌方布雷、潜艇封锁而造成前沿港口设施无法利用,美军后勤供应紧张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剧。如果船只不能安全进入港口或使用港口设施,后勤补给就只能在航行中完成,不具备在航行中补给能力的船只则因无法靠港卸载物资而无法完成后勤补给任务。(27)

自美军提出“空海一体战”以来,军方高层高度重视并予以充分肯定。“空海一体战”作为新的作战概念的提出,表明了今后美军作战理论创新和武器装备研发的发展方向。从战略层面看,“空海一体战”是在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的大背景下提出的,意在为美国政府的战略全局提供军事手段,是美军提升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为打赢未来战争做准备的新举措。但是,“空海一体战”的实施面临国防预算紧张、军种竞争、技术不兼容、后勤保障困难、依赖于盟国支持等一系列问题和不确定因素。在当前阿富汗战事久拖不决、美军依然深处困境的形势下,如何权衡轻重缓急,平衡打赢当前战争与准备未来战争的关系,在美军内部也莫衷一是。“空海一体战”研究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但其发展前景和最终效果值得关注。

注释:

①Andrew Krepinevich,Barry Watts & Robert Work,"Meeting the Anti-Access and Area-Denial Challenge",Washington,DC: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2003,p.5,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cations/PubLibrary/R.20030520.Meeting-the_AntiA/R.20030520.Meetingthe_Anti-A.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16日)

②U.S Department of Defense,"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2010",p.31,http://www.defense.gov/qdr/QDR%20as%20of%2029JAN10%201600.pdf.(上网时间:2010年3月1日)

③U.S Department of Defense,"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 port 2010",p.32,http://www.defense.gov/qdr/QDR%20as%20of%2029JAN10%201600.pdf.(上网时间:2010年3月1日)

④Andrew F.Krepinevich,"Why AirSea Battle?",Washington,DC: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2010,pp.vii-2,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cations/PubLibrary/R.20100219.Why_AirSea_Battle/R.20100219.Why_AirSea_Battle.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16日)

⑤Jan van Tol,"AirSea Battle:A Point-of-Departure Operational Concept",Washington,DC: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2010,pp.X-11,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cations/PubLibrary/R.20100518.Air_Sea_Battle__A_/R.20100518.Air Sea Battle__A_.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16日)

⑥Donna Miles,"Defense Leaders Laud Air-Sea Battle Concept Initiative",June 7,2010,http://www.defense.gov/news/newsarticle.aspx?id=59527.(上网时间:2010年6月10日)

⑦The Final Report of the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Independent Panel,"The QDR in Perspective:Meeting America's National Security Needs in the 21 st Century",Washington,DC:United States Institute of Peace,2010,p.51,http://www.usip.org/files/qdr/qdrreport.pdf.(上网时间:2010年8月2日)

⑧Jan van Tol,"AirSea Battle:A Point-of-Departure Operational Concept",p.95,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cations/PubLibrary/R.20100518.Air_Sea_Battle__A_/R.20100518.Air_Sea_Battle__A_.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16日)

⑨彭光谦:“美国军事战略的理论基础”,《外国军事学术》,2004年,第3期,第4页。

⑩三条主要战略线的图示参见[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6页。

(11)[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第v页。

(12)吕德宏:《从思想到行动——解读美军战略规划》,长征出版社,2008年,第70-72页。

(13)详见http://www.csbaonline.org/2006-1/1.StrategicStudies/Scenarios.shtml.(上网时间:2010年7月16日)

(14)Jan van Tol,"AirSea Battle:A Point-of-Departure Operational Concept",pp.17-18,50,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cations/PubLibrary/R.20100518.Air_Sea_Battle_A/R.20100518.Air_Sea_Battle_A_.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16日)

(15)Jan van Tol,"AirSea Battle:A Point-of-Departure Operational Concept",pp.56-58,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cations/PubLibrary/R.20100518.Air_Sea_Battle_A/R_20100518.Air_Sea_Battle_A_.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16日)

(16)Jan van Tol,"AirSea Battle:A Point-of-Departure Operational Concept",p.96,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cations/PubLibrary/R.20100518.Air Sea Battle_A_/R.20100518.Air_Sea_Battle_A_.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16日)

(17)Jan van Tol,"AirSea Battle:A Point-of-Departure Operational Concept",p.XI,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cations/PubLibrary/R.20100518.Air Sea Battle_A_/R.20100518.Air_Sea_Battle_A_.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16日)

(18)Jan van Tol,"AirSea Battle:A Point-of-Departure Operational Concept",pp.4,51,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cations/PubLibrary/R.20100518.Air Sea_Battle_A/R.20100518.Air_Sea_Battle_A_.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16日)

(19)Todd Harrison,"Analysis of the FY 2011 Defense Budget",Washington,DC: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2010,p.V,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cations/PubLibrary/R.20100629.Analysis_of_the_FY/R.20100629 Analysis_of_the_FY.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30日)

(20)Todd Harrison,"Evaluating Options for a Sustainable Defense",p.9,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eations/PubLibrary/T.20100720.Evaluating_Options/T.20100720.Evaluating_Options.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30日)

(21)Todd Harrison,"Analysis of the FY 2011 Defense Budget",p.53,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cations/PubLibrary/R.20100629.Analysis_of_the_FY/R.20100629.Analysis_of the_FY.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30日)

(22)U.S Department of Defense,"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 port 2010",p.i,http://www.defense.gov/qdr/QDR%20as%20of%2029JAN10%201600.pdf.(上网时间:2010年3月1日)

(23)Jan van To1,"AirSea Battle:A Point-of-Departure Operational Concept",pp.119-120,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cations/PubLibrary/R.20100518.AirSea_Battle_A_/R.20100518.Air_Sea_Battle_A_.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16日)

(24)吕德宏:《从思想到行动——解读美军战略规划》,第177-183页。

(25)Jan van To1,"AirSea Battle:A Point-of-Departure Operational Concept",pp.112-113,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cations/PubLibrary/R.20100518.Air_Sea_Battle_A_/R.20100518.Air_Sea_Battle_A_.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16日)

(26)Jan van To1,"AirSea Battle:A Point-of-Departure Operational Concept",pp.113-114,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cations/PubLibrary/R.20100518.Air_Sea_Battle_A_/R.20100518.Air_Sea_Battle_A_.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16日)

(27)Jan van Tol,"AirSea Battle:A Point-of-Departure Operational Concept",p.47,http://www.csbaonline.org/4Publications/PubLibrary/R.20100518.Air_Sea_Battle_A_/R.20100518.Air_Sea_Battle_A_.pdf.(上网时间:2010年7月16日)

标签:;  ;  ;  ;  ;  ;  ;  

美军“海空战”的特点与问题分析_空海一体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