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健康绿道网络体系特色探析论文_曾静,张继刚,邹林芸

摘要:本世纪初国内广泛实施绿道建设,成都依据其自身特点开展了健康绿道规划与建设。本文以成都健康绿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比对及实地调研,梳理归纳其规划与建设现状。在结合成都市区域空间格局、绿地系统规划及非建设用地规划等基础上,从区域、城市、社区三个角度提出成都健康绿道网络体系未来发展与建设的探讨性策略,以供参考讨论。

关键词:绿道;绿道网络体系;健康;优化策略

The Research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engdu Greenway Network

Zeng Jing Zhang Jigang Zou Linyun

Abstract:At the beginning of this century,the construction of greenway was widely implemented in China. According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Chengdu carried out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healthy greenway.This paper takes Chengdu greenway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literature comparison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regional spatial pattern,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and non-construction land planning of Chengdu cit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entative idea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greenway in Chengdu from three aspects of region,city and community.

Key words:Greenway;The Greenway Network System;Health;Optimization strategy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国内绿道建设进展

绿道运动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美国家,历经多年理论论证与实践探索已趋完善,国内绿道建设多借鉴国外经验,在中国特殊的规划语境下,于市域而言在对生态系统保护及优化的同时,着力强调其城乡统筹之效能[1],于市区而言则注重其发挥慢行交通功能。随着珠江三角洲绿道实践首例落地,全国成都、武汉等地相继展开绿道探索。但由于缺乏标准体系与各地对绿道概念的片面性解析,盲目规划建设、建成绿道活力欠缺、使用率不佳等问题接踵而至,偏离绿道建设初衷。

成都领先于国内大部分城市于2010年率先展开健康绿道建设。健康绿道倡导支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创造以居民亲近自然的机会及营造居民主动步行、骑行的物质空间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纵观我国绿道实践,成都依托建设国际现代田园城市的政策背景优先实施健康绿道规划,特别成立健康绿道体系建设办公室以督查,属绿道建设组织构架的突破进展,为协调多方参与供以组织基础。

1.2成都健康绿道建设进展

2010年,由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和成都市规划局编审《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建设导则》用于指导成都市域健康绿道规划、建设等工作,由此引发绿道理论成都化探索。就目前国内绿道建设进展而言,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成都虽率先开展健康绿道理论与实践研究,取得阶段性成功但仍需继续改进。完善的绿道网络体系应结合其区域空间发展格局、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及非建设用地规划,因此本文以此为背景浅析成都健康绿道网络规划现状与建设情况。

成都市的城市空间格局以“两纵两横”①为骨架,中心城区为核心,沿交通走廊形成东西向南北延伸的带状式布局。水系丰富,纵横交织,贯穿全域。绿地系统规划②(2013-2020)其市域范围构成“两环两山,两网六片”③的基本结构,市区范围则形成“一区两环,九廊七河,多园棋布”④的空间结构。

2成都健康绿道网络现状浅析

为构建完善的健康绿道网络,明晰各级健康绿道的规划与建设现状,故拟将健康绿道重新分级,区域绿道——除市区(翠拥锦城主题线)之外的八大线路;城市绿道——翠拥锦城主题线路;社区绿道——健康绿道规划中的二级绿道。

2.1城市健康绿道规划及建设浅析

城市健康绿道规划囊括市区的风景区、名胜古迹与主题公园等重要节点。笔者根据相关规划解读与已建健康绿道的调研,得出以下待改进之处:(1)城市健康绿道并未涉及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中“九廊”“七河”。缺失东北植物园方向、西南簇锦公园与绿道的连接,南部需加强沿河流的绿廊衔接。(2)依据中心城区非建设用地布局与功能组织规划,宜加强太平寺生态斑块及龙潭农林斑块的空间关系。(3)据部分已建健康绿道如锦江198LOHAS绿道、温江绿道等相关文献及现场调研,城市健康绿道建设普遍存在服务驿站、娱乐设施缺乏的共性问题,可达性及文化元素应用有待加强。

2.2社区健康绿道规划及建设浅析

成都市健康绿道规划并未明确划定社区健康绿道范围。在此分析我国目前社区绿道建设现状与相关案例解析。纵观我国绿道网络体系建设并未构成体系,极大程度由于缺乏社区绿道建设,国内较典型为广东深圳福荣社区绿道。结合市中心公园打造慢行系统,明确划定功能道,避免相互干扰;其节点规划增设防灾用地需求,配备应急水、点设施。

3成都健康绿道网络优化策略探讨

本文将成都健康绿道按照区域、城市、社区绿道三级划分,浅析其规划及建设现状。为后续按照各级健康绿道规模及特点阐述优化策略提供依据,立足于现实困境,根据其规模特点,植入健康理念于健康绿道网络。

3.1区域健康绿道:促进生态效益与城乡关系重构,建立市域空间的环境健康主框架

区域健康绿道需构建市域空间的环境健康主框架,弥补现状不足,增加其与生态斑块之间的联系,以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及和谐的城乡关系体现其区域健康绿道的健康理念(图1)。作为生态廊道合理连接城乡之间破碎的绿色空间,一方面有效干预土地破碎化与无序蔓延现象,另一方面通过增强生态空间的连通性以保护物种多样性。自然环境层面创造灵动性、可达性高的线性空间以弥补传统公交导向下机动车为主的冷漠公路环境,方便居民快速融入城乡生态环境,供以居民亲近自然、享受乡野的机会。

3.2城市健康绿道:促进交通换乘与目的地可达性,建立城市空间的环境健康骨架

城市健康绿道衔接区域健康绿道,以建立城市空间的环境健康骨架为目标,弥补现状不足,与社区健康绿道协同发展促进健康、适宜步行、骑行的物质环境体现其城市健康绿道的健康理念(图2)。

本文罗列出成都市目前已开通轨道交通路线图(除地铁10号机场专线),可发现城市健康绿道与轨道交通难以有效接驳,与1、3号线相对较紧密,与2、4、7号线相对关联性较弱,可予以社区绿道作为补充衔接;其目的地可达多样化路径体现其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之间的空间联系,通过城市健康绿道合理分布串联,公共服务设施的路径选择,增加居民与社会资源的可达性,提高社会资源的使用效率与服务效率,促进居民平等共享资源。

3.3社区健康绿道:促进改善末端交通与居民健康,建立社区级空间的环境健康基底

成都社区健康绿道建设协同城市健康绿道,解决交通末端、景观在地性、促进居民健康等问题,建立社区级空间的环境健康基底。基于此,笔者为未来成都进行社区健康绿道建设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社区绿道对上应优先弥补城市绿道与轨道交通站点、公共服务设施点衔接空缺,对下连接居住社区,为居民最后一公里创造适宜步行、骑行的绿色廊道,使骑行或步行成为公共交通的补充,交通接驳无缝衔接,社会资源便利可达,引导居民自发性选择健康低碳的通勤方式,协同解决末端交通问题。其中,随着目前共享单车的兴起,在空间上应严格划分步行与骑行空间,避免相互干扰;其配套设施也应考虑其停放位置与服务设施规划。

4结论

本文旨在将成都市健康绿道网络进行梳理归纳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求在今后健康绿道规划建设中予以借鉴与参考。本文结论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梳理区域健康绿道与城乡统筹的关系,促使其发挥生态效益,构建市域环境健康主框架;(2)通过城市健康绿道整合城市绿色资源,合理接驳轨道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系统,衔接区域健康绿道支撑城市空间的健康骨架;(3)细化社区健康绿道建设作为便民的最有效途径,协调解决交通末端问题,景观在地性及促进居民健康问题,完善补充社区级空间的环境健康基底。

注释(notes):

①“两纵两横”空间格局:“两纵”指都江堰—蒲江的快速交通通廊与成绵—成雅快速交通走廊与中心城形成的城市发展轴线;“两横”指成灌发展轴与成温邛发展轴。

②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20),资料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③“两环两山,两网六片”结构:“两环”指环城生态区与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两侧的生态绿带;“两山”指龙门山与龙泉山;“两网”指市域水网与绿道网;“六片”为六个防止城镇连片发展的生态功能区。

④“一区两环,九廊七河,多园棋布”:“一区”指环城生态区;“两环”指依托主要河流与道路的两个环形绿带;“九廊”指由中心城向外放射的主要交通干道形成的九条绿色廊道;“七河”指绕城高速路内的七条支流水系形成绿化生态廊道;“多园棋布”是指规划形成的“市级—区级—居住区级”的三级绿地体系。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陈可石,周彦吕.城乡统筹背景下我国绿道规划实践综述[J].现代城市研究,2015(05):51-57.

[2]王毅.田园城市景观绿道设计初探——以新津县兴义镇绿道设计为例[J].四川建筑,2012,32(03):35-37.

[3]陈亚美,彭健,玄丽.中心城区绿道设计分析——以成都锦江上游段绿道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3,28(06):70-75.

[4]徐文雄,黎碧茵.绿道建设对于珠三角城乡统筹发展的作用[J].热带地理,2010,30(5):515-520.

[5]张润明,周春山,明立波.紧凑城市与绿色交通体系构建[J].规划师,2010,26,(9):11-15.

[6]谭少华,赵万民.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园林,2007(2):85-88.

[7]黄光宇教授团队,重庆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成都市非建设用地规划,2004

作者信息:

第一作者:曾静,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张继刚,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第二作者:邹林芸,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成都市科技局软科学重点课题《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路径研究——基于海绵与水智慧的元人居示范城市》资助,课题号2016-RK00- 00260-ZF)

论文作者:曾静,张继刚,邹林芸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  ;  ;  ;  ;  ;  ;  ;  

成都健康绿道网络体系特色探析论文_曾静,张继刚,邹林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