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纪录片发展动态2013,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纪录片论文,动态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没有票房大片,没有惊喜,似乎是2013年全球纪录电影市场的一个特征,北美如此,欧洲如此,亚洲也是如此。回望过去几年,获得高票房的,大都是靠壮美画面取胜的自然类(如《海洋》)和靠歌星影响力取胜的音乐类(如《迈克尔·杰克逊:就是这样》),除此之外,有很多题材是缺席的。相形之下,题材的多元化,各种题材的纪录片整体稳步前进,则是2013年影院纪录片发展所取得的成绩。 与影院纪录片的多元杂陈相比,电视纪录片相对来说较为稳定,并呈现出同质化倾向。从产业角度来看,探索仍然是这个行业的引领者,具有全球市场经验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得益于全球频道网络的持续扩张以及高度工业化的制作模式,探索打造出了纪录片领域的“美国大片”,而它所带来的皆大欢喜的“纪实娱乐”内容对于其他国家纪录片的创作和播出产生了实际的影响,所有的广播公司都被迫不断调整纪录片编排策略,播出更多的纪实娱乐、真人秀节目,或者是通俗易懂的纪录片。笼统来说,是非常地强调人类的故事和情感,以一种不会引起争议的节目形式提供吸引人的娱乐,而不是严肃的考察。然而,无论如何,商业电视总是关心节目延展的最大化,而对于视听费征收者的BBC和NHK这样的公共广播公司,人们希望它的节目更加诉诸自己国家或地区的利益或大家关心的议题。因此,严肃的、挑战性的纪录片或黑白的文献编撰式纪录片在这里还享有一席之地。 如今,传媒领域充满了各种各样被贴上“纪录片”标签的形式,结合了直接电影方法和戏剧呈现的杂糅形式:纪实肥皂剧(docusoap)、纪实剧(docudrama)和真人秀节目(reality TV)占据了电视台黄金时段,真实与虚构的界限越来越模糊。2013年,探索科学频道与BBC联合制作的首部虚构电影长片《挑战者的灾难》(The Challenger Disaster),塑造了诺贝尔获得者理查德·费曼(Richard Feynman)博士这一人物,向虚构领域迈出一大步。而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推出的《大脑游戏》(Brains Game)和法国网络纪录游戏《Mc钱堡》(Fort McMoney)甚至让纪录片与游戏牵手,让真实遇上虚拟。这是对纪录片本体真实论的最大挑战,纪录片的真实本性与游戏规则的关系也浮出水面,耐人寻味。 “现在,是全球影像内容市场前所未有的好时光。”探索集团现任主席、首席执行官戴维·扎斯拉夫(Savid Zaslav)在探索2013年年度总结报告中这样说。在今天,全球各地每一分钟都在诞生有趣的纪录片,就算没有资金、权力、地位,哪怕没有专业培训,任何人都可以制作纪录片。尽管从广播公司拿到制作经费越来越费劲,制作者们尝试着通过各种渠道发现投资:捐助人、赞助方、基金或艺术委员会,或是非盈利组织和大公司的社会责任部门。网络、新媒体、游戏软件的介入,以及高科技、镜头艺术、叙事手段的要求,给当代纪录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创造了无限机遇。纪录片,已不仅仅是记录! 美国纪录片 2013年,探索集团继续用高质量的纪实娱乐内容满足全世界观众对知识和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在市场扩张和品牌维护方面取得了傲人的成绩。2013年是探索集团又一个强势增长的年份①——探索电视网又添6个新成员,扩张到全世界22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5亿订户,通过197个全球电视网传播纪实娱乐内容。 这一年,探索集团总收入54.26亿美元,比2012年增加23%。其中总发行收入25.36亿美元,总广告收入27.38亿美元,其他收入1.52亿美元。

图1 2013年探索集团总收入各部分比(单位:亿美元) 这一年,探索集团总收入54.26亿美元,比2012年增加23%。其中总发行收入25.36亿美元,总广告收入27.38亿美元,其他收入1.52亿美元。 探索美国电视网、探索国际电视网和探索教育依然是探索集团收入的三大部分。其中,探索美国电视网收入仍然在总收入中占最大比重,高达29.52亿美元;探索国际电视网总收入为24.74亿美元;探索教育收入1.14亿美元。

图2 2013年探索集团总收入各部分比(单位:亿美元) 尽管探索美国电视网的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最高,但是,探索国际电视网的增长势头却是最为突出的。延续2012年探索国际业务的强劲增长势头,在2013年的年度总收入中,相对稳定增长的探索美国电视网、探索国际电视网对收入增长的贡献十分明显。探索国际电视网总收入比上年增长51%,探索美国电视网比上年增长7%。 在探索美国电视网29.52亿美元收入中,节目频道发行收入为12.94亿美元,广告收入为15.76亿美元,其他收入为0.82亿美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幅度不大。探索美国电视网的订户数保持连续五年稳定增长,2013年订户数比上年增加4%,美国本土广告增长8%。

图3 2013年探索美国电视网收入各部分比(单位:亿美元) 探索国际电视网的节目频道发行收入高达12.4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21%。国际广告收入的增幅最大,高达11.62亿美元,相对于上年的增长率为100%。(见图4)

图4 2013年探索国际电视网收入各部分比(单位:亿美元) 2013年,探索在世界著名品牌顾问公司Inter brand公布的100个“最佳全球品牌”(Best Global Brands)名单中榜上有名,排名第70位。探索是2013年新晋者中排名最高的一个,也是榜上仅有的3个全球电视内容提供商之一。支撑探索集团全球传播的是其优质节目内容。按照美国电视季编排的播出表使得纪实节目如同电视肥皂剧一样,以每年度或季度的崭新亮相吸引着忠实的目标观众群。而其突出策略是将故事戏剧化,把叙事陌生化。 纪实系列剧《阿米什黑手党》(Amish Mafia)于2012年12月首播,2013年推出8集第二季,即将于2014年2月25日推出第三季。该剧跟随主人公黎巴嫩·利维(Lebanon levi)和他的3个助理,讲述了他们在宾夕法尼亚州保护孟诺教徒的故事。尽管《纽约时报》对该剧持负面评价:“一开始提示了剧中有部分搬演的成分,而观众却从未被明确告知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搬演的。因此,我们断定这部剧完全是搬演的也不为过。”“剧中字幕提示‘搬演是基于目击者的讲述和孟诺教派传说’,而这些搬演场景也并没有被明确标识出来。”但是,真实与虚构是纪录片理论和美学研究者应该去探讨的问题,对于探索这样一个商业机构来说,游走于真实与虚构之间,是其激起观众好奇心赢得高收视率,实现最广泛传播的策略。 2013年,探索集团向虚构领域迈出一大步,探索科学频道与BBC联合制作的首部虚构电影长片《挑战者的灾难》(The Challenger Disaster)于2013年11月16日首映。该片源起于1986年1月28日美国航天飞船挑战者号升空后76秒坠毁的灾难事件,其后一个月中,由诺贝尔获得者理查德·费曼博士(Richard Feynman)带头的特别调查小组深入到事件背后寻找飞船坠毁的原因。影片塑造了费曼博士这一形象,他力排众议拒绝为维护各利益集团而隐瞒真相,全力公开飞船事故背后的真正原因。电影邀请了诸多明星加盟,奥斯卡获奖演员威廉姆·赫特(William Hurt)饰演费曼博士。伴随这部虚构电影,科学频道于11月18日推出l小时电视纪录片《费曼:挑战者》(Feynman:The Challenger),讲述了费曼博士致力于航天军事科学的传奇一生,包括他在挑战者号上的工作和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中的重要角色。 强烈的戏剧性、鲜明的故事化叙事是探索节目保持吸引力的法宝。2013年,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发展平稳,主要亮点在国家地理频道通过节目内容的突破,在娱乐观众与坚持品牌品质之间进行的策略调整,以及国家地理频道的大规模品牌推广活动。自2011年霍华德·欧文斯(Howard Owens)担任国家地理频道主席以来,接连在频道节目内容上进行调整和创新,国家地理频道呈现出更加娱乐化的发展趋势。 2013年,继《海豹六队:突袭奥萨马本拉登》(2012)之后,国家地理频道分别在2月和11月推出了两部根据真实事件拍摄的伪纪录片《刺杀林肯》(Killing Lincoln)和《刺杀肯尼迪》(Killing Kennedy),都产生了轰动效应。这两部影片与国家地理传统的纪录内容不太一样,是传统主题的非传统处理方式,也是一种真实剧新类型,表明了国家地理频道制作有观众影响力原创剧的努力。国家地理频道与斯科特制片公司(Scott Free)的合作获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共同肯定,鼓舞着频道与公司的下一次合作《刺杀耶稣》(Killing Jesus)。 此外,另一部原创深度卷入的真实游戏节目《大脑游戏》(Brains Game)也是一种真实剧新类型。节目由一系列精心设计的互动实验组成,带领观众去探索一个新世界,这就是人类的大脑——许多幻觉、游戏和挑战,会让你怀疑看到的是否真的可行。汇集了全国在视觉、声音、创造力、谎言、吸引力和说服力方面研究的顶级专家,带观众去探寻这些大脑秘密。节目中,观众与屏幕中的视觉幻想、意识游戏和练习互动,不断挑战大脑,创造了一种深度卷入的真实互动游戏体验,与传统的观众屏幕内容体验完全不同。这是国家地理频道创造深度体验电视的一种努力,大多数电视观众是被动收视,而新的电视体验更加丰富并且感觉良好。传统真实节目和虚构剧集的电视体验很闲散,但是,如果在内容中去构建互动和游戏的元素则可以让观众有更高一层次的收视体验。 2013年,国家地理频道分别在5月和9月相继推出频道品牌推广活动。其中,五月的活动持续到八月底,涵盖电视(线上和线下)、网络和影院宣传,是频道四年多以来最大的一次品牌活动。频道首先在5月12日黄金时间系列剧集《捕鱼生死斗》(Wicked Tuna)的最后一集中首次推出宣传片,随后在国家地理频道171个国家,用38种语言播出。第一阶段推出的四个品牌形象片是频道核心元素的象征,代表了频道最受欢迎的剧集和故事,形象片包含了国家地理节目带给观众的惊险、激动和着迷世界的所有感觉。此品牌活动规模大而真诚,但有些诗意和刺激性。观众会发现自己不仅身临其境这些陌生的地方,并且意外地沉浸于节目中的戏剧性情节、紧张感、陌生感、对立争斗、胜利和具强大吸引力的人物。 对于美国院线纪录片来说,2013年被一些美国影评人认为是近年来纪录片发展最好的一年(如乔斯·罗德里格兹/Jose F.Rodriguez),但看看这一年的情况呢?在这一年中,纪录片发行数字冲上历史新高,达到161部,维持着2009年以来的增长趋势。但是,总票房数字却是自2002年以来的历史最低点,相当于2004年的1/4,2005年的1/3,2006年的1/2。

而且,获得最高票房的影片是2010年出品的《哈勃3D》(Hubble 3D),不仅如此,获得票房前10名的纪录片当中,有6部都是2013年之前制片完成的。2013年不但没有票房过千万的影片,从第13位开始,票房就已在百万以下。

没有大片,这是2013年纪录片市场的一个特征。2012年的票房冠军《2016:奥巴马的美国》(2016:Obama's America)有3300多万的票房收入,比2013年全年总票房的一半还多;如果加上第二名《黑猩猩》(Chimpanzee),2012年票房前两位的收入就比2013年全年总数还多1000万美元④。那么,这个“最好的一年”从何说起? 均衡和全面进步,是2013年美国纪录片发展取得的成绩。在这一年的电影纪录片作品中,有如下一些比较出色的应被关注: 摩根·内维尔(Morgan Neville)导演的《距星20英尺》(20 Feet from Stardom)将视角聚焦于几位站在巨星幕后的和声女声身上。通过她们为20世纪最著名的流行歌手做和声的经历,见证了流行音乐史。本片获得2014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也是继2013年《寻找小糖人》(Searching for Sugarman)之后,又一部跟音乐有关的纪录片获此奖项。 扎奇瑞·海因策林(Zachary Heinzerling)导演的《小可爱与拳击手》(Cutie and the Boxer)记录了居住在纽约布鲁克林的一对日本艺术家夫妇诗意而亲昵的生活,也让观众领会了他们对待艺术的执著精神,以及艺术在他们生活中的作用。 琳达·布拉德沃斯·汤姆森(Linda Blood-worth Thomason)执导的关于同性恋的纪录片《新郎》(Bridgeroom),记录了肖恩(Shane)和汤姆(Thomas)悲伤而感人的爱情故事。但随着汤姆的意外去世,他们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之间的关系也得不到法律认可。本片在世界各地引起极大反响,曾获纽约翠贝卡电影节观众票选最佳纪录片奖。 加布瑞拉·考波斯维特(Gabriela Cowperthwaite)导演的《黑鲸》(Blackfish)聚焦海洋馆杀人鲸袭人事件,因为事件本身的离奇,所以驯养员的采访占有很大的比重。最终,众多令人胆寒的证据揭示了施暴者和遇难者彼此的悲剧真相,也理性思考了海洋馆存在的弊病。很多评论在谈及此片时会提到2009年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海豚湾》。 朱浩伟(Jon M.Chu)导演的《贾斯汀·比伯的信仰》(Justin Bieber's Believe)是超级巨星的音乐传记类纪录片。就好像2009年的《迈克尔·杰克逊:就是这样》,本片获得了巨大的观影热潮,但它并不承担什么样的使命,或者说,它的使命就是票房数字。同样是这类纪录片,著名导演摩根·斯普洛克(Morgan Spurlock)的《单向:这就是我们》(One Direction:This Is US)把One Direction这个大男生组合的歌曲和他们的崛起经历做了更好的融合。 在《肮脏战争》(Dirty Wars)中,一个记者调查美军在“反恐战争”中对无辜平民的袭击,却发现了幕后骇人听闻的真相。导演瑞克·罗雷(Rick Rowley)跟随记者杰瑞米·斯卡希尔(Jeremy Scahill),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很吸引人的故事,也揭露了美国政府隐秘中进行的“肮脏战争”,本片获得2014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 《广场》(The Square)是对正在进行的埃及革命的记录,体现了导演加黑恩·诺贾姆(Jehane Noujaim),一个埃及裔美籍意见分子的巨大勇气。影片中,埃及Tahrir广场的大事依次出现,观众可以体会到这位女性导演对现场拍摄素材的控制能力和自己努力压制的个人情感。并且,导演仍在追踪拍摄片中主人公,并将推出另一部更集中于讲述大事件中个体故事的纪录片。著名纪录片评论家詹妮弗·马琳(Jennifer Merrin)认为本片是一个“关于纪录片制作诚恳的、重要的范例”。 2013年最受纪录片制作者、爱好者和知识界关注的纪录片无疑是由埃罗尔·莫里斯(Errol Morris)和沃纳·赫尔措格(Werner Herzog)两位大师担纲制片、约书亚·奥本海默(Joshua Oppenheimer)导演的《杀戮演绎》(The Act of Killing)。关于这部影片引起了很多不同层面的讨论,比如纪录片的根本使命还是要追踪、揭露被掩盖的社会现实,比如片中使用的引发争议的搬演手法。有评论认为这部影片“从头到尾都是令人震惊的”。相信在十年之后,这个年份最常被人提及的纪录片,不一定会有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距星20英尺》,而一定会有这部《杀戮演绎》。 大片固然是高票房的保证,但是各种题材、手法的纪录片都能在一定范围内取得不错的成绩也是市场成熟的标志。单纯依赖大片冲高整体票房,固然有利于提高纪录片的公众关注度,但是,各种题材的纪录片整体稳步前进则是其发展的重要指标。 英国纪录片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BBC信托会主席彭定康(Lord Patten of Barnes CH)引用狄更斯《双城记》中第一句话来形容BBC的2013年。前者指BBC伦敦奥运会报道的空前成功,让大不列颠更具凝聚力,在公共记忆中占据一席之地;而后者则是指已故主持人吉米·萨维尔(Jimmy Savile)的性丑闻事件持续发酵,致使BBC陷入自1922年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信任危机。此外,2012年10月发生的一件侵犯隐私的拍摄行为,再次将BBC推上风口浪尖。在节目制作过程中,节目组的一名成员在未取得拍摄对象签署许可之前,用手机进行拍摄,ESC判定拍摄是严重的违规操作。执行委员会就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包括终止了这位拍摄者的合同。 2013年,BBC从灾难性的丑闻中逐渐恢复元气,重塑公信力。这一年数字电视转换完成⑤,2600万的英国家庭由模拟电视转为数字地面服务。更多的人购买大屏幕高清电视机、通过PVRs(个人录像机)追看电视节目、网络点播更加方便,都使得电视对公众更具吸引力,结果是观众对BBC的满意度不降反升。

图5 BBC公众满意度指标 BBC的主要收入来自收视费(License fee)。2013年,BBC向每一台彩色电视机收取收视费145.50英镑,黑白电视为49镑,收视费总计36.56亿英镑,比2012年增加了5000英镑。

为了让BBC能顺利完成数字转换,最新的“宪章”从2007年延续至2016年年底,BBC赖以生存的收视费也相应地得以继续保留,这一个十年的经费来源有了可靠的保障。但2013年英国电视进入数字化时代之后,BBC的公共性质和收视费收取都很不确定。因此,BBC不断拓展自己的商业活动,确保足够的资金来源。如今,其商业分支BBC Worldwide旗下多个全球频道,可以到达4.06亿户家庭(2011-2012年度是3.56亿户),成为展示BBC及英国高品质节目的平台,而最近又有15个频道登录巴西、缅甸及印尼等多个新市场。 2012-2013年度,BBC的主要频道纪实节目产量与上年度相比保持稳定。其中,BBC2纪实节目产量最大,达到2396小时,同比增加27%;BBC4小幅上涨,而BBC1和BBC3都有所减少。

1、蓝筹纪录片开始更多与中国合作⑦ 一直以来,BBC都将蓝筹纪录片宣扬为公共服务价值的体现,因为这样的宏大巨制可以产生大量的收视,它成为说明BBC有能力持续创造广播里程碑的极好例证,也可以与ITV这样的商业电视抗衡。 然而,巨额的数字改造费使本来并不宽裕的经费更显紧张,这使得BBC蓝筹纪录片更加依赖世界其他国家的合作伙伴。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英美长期形成的共同语言和文化规则使BBC管理者更倾向于与探索进行合作,尤其后者能提供大量资金。BBC也渐渐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让更多国家的合作伙伴,尤其是公共服务机构参与联合制作,才能让天平另一端的商业资本不会过重,从而平衡公共诉求、保证全球视野。 CCTV-9于2011年开播后,成长速度不容小觑。面对巨大的中国市场,BBC从2012年开始与CCTV-9合作,截至于2014年1月16日,BBC播出的纪录片中有4部是与探索频道和CCTV-9联合制作,分别是《改变地球的一代人》(Generation Earth)、《生命的奇迹》(Wonders of Life)、《非洲》(Africa)和《隐藏的王国》(Hidden Kingdoms)。 五集自然史纪录片《非洲》(Africa)于2013年1月2日首播。这部耗资800万英镑,历时4年摄制完成的恢宏巨制,由BBC、探索频道、法国国家电视集团以及CCTV-9共同投资,BBC纪录片《生命》(Life)原班人马打造。在四年的制作期里,制作者跨越27个国家10万英里路程,拍摄2000多小时的素材,记录到一些罕见的场景,比如形单影只的黑犀牛聚集起来进行夜间会议,通常平和的长颈鹿用脖子交战等,创造出视觉和听觉大餐,将壮观的非洲转变为引人入胜的故事。《非洲》第一集吸引了850万观众,轻松拿下21:00时段的收视冠军,比第二名ITV1超出310万观众。整个系列收获2500万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平均每集740万观众。影片通过BBC Worldwide在全球范围内分销,被卖到全球195个国家或地区,2014年BBC还将推出《非洲》3D项目。 2014年1月16日BBC1播出最新的联合制作《隐藏的王国》,同样由《非洲》团队打造。经过两年的时间,利用蓝屏技术和突破性的摄影技术创作出一部戏剧化的自然史,从北美的花栗鼠到东京巨犀甲虫,再到东非的象鼩,向人们展现了微小生物的生活及它们眼中的世界。 与BBC大部分自然史纪录片完全依靠摄影机在动物栖息地拍摄真实的动物活动不同,《隐藏的王国》很多戏剧化的片段由电脑合成,被誉为“皮克斯遇上生命”(Pixar Meets Life)。 2、严肃的具有挑战性的纪录片仍占据一席之地 在英国,传媒的商业压力对于纪录片的创作和播出产生了实际的影响,严肃的、挑战性的纪录片的边缘化已不仅仅是ITV这样的商业机构出现的问题,所有的广播公司都被迫不断调整编排策略。BBC也是如此。现在播出的更多是纪实娱乐、真人秀节目,或者是流行易懂的纪录片。然而,与ITV不同的是,商业电视总是关心节目延展的最大化,而对于视听费征收者的BBC,人们希望它的节目更加诉诸自己国家或地区的利益或大家关心的议题。因此,在BBC的播出表单中,严肃类的纪录片仍占据一席之地(尽管这个数量在减少)。 《故事村》(Storyville)是BBC4旗舰国际纪录片栏目,十多年来获奖无数。其播出的纪录片一部分由栏目投资,一部分购买,包括一些全球最好的独立纪录片。2012年11月,《故事村》推出纪录片系列《为何贫困?》(Why Poverty?)探讨为什么到21世纪仍有10亿人挣扎在贫困中。此系列是一个全球性跨媒介事件,联同世界70多家广播公司参与制作8部电影,在180个国家和地区放映,估计观众总数超过5亿人。其中第八集《出路》(Education,Education)出自陈为军之手,用教育链中紧紧相扣的三环来讲述中国的教育体制问题。 目前《故事村》已播出来自70多个国家近400部60或90分钟的长纪录片,播出时段在22:00左右。在电视台播出如此长时值的纪录片,对于收视是一大挑战,委托制作编辑尼克·弗莱瑟(Nick Fraser)在新书《纪录片为何重要》(Why Documentaries Matter)一书中讲到自己在1995年到BBC工作,在电视里看到长达两小时40分钟的纪录片《篮球梦》(Hoop Dreams)。“他发现观众面对这类议题深入明确的题材,也多半都能接受,并不会感觉如此的篇幅过于冗长。”⑧ 日本纪录片 2013年是日本NHK开播第60周年,NHK称之为“启程之年”。作为一家公共广播公司,NHK致力于为日本国民提供不偏不倚的高品质节目。 收视费是NHK的主要财政来源。根据日本《广播法》规定,拥有电视机的日本国内所有家庭和机构都必须公平缴纳收视费,而收视费绝大部分是用于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2013年度预算: 事业收入总额:6479亿日元

图6 NHK2013年度经费来源与支出(单位:亿日元)⑨ 2013年,NHK事业收入总额为6479亿日元,其中,收视费为6221亿日元,占总额的96%。相较于2012年6489亿日元的收入总额,2013年收入有略微下降。与此同时,与2012年6269亿日元的收视费相比,2013年的收视费下降了0.6%。 日本实行的是公共电视台和商业电视台并行的二元体制,日本只有NHK一家公共电视台,其纪录片每天都会播出,并且放在黄金时段。而其他民营电视台的纪录片播出多是放在周六的午后或安排在深夜等非黄金时段。就这一点而言,无论是在纪录片生产的影响力,还是播出时段,民营电视台都无法与NHK纪录片相抗衡。 NHK的纪录片在制作上常常追求真实、客观的拍摄风格,较少使用搬演。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其继承了日本著名导演小川绅介的纪实风格,即摄像人员与拍摄对象能够自然地打成一片,使得拍摄对象自然面对摄像机,呈现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从而记录下人物最真实的生活状态,表达拍摄人物内心最真实的情感。2013年,由NHK拍摄制作的人物类纪录片《起风了——1000日的创作纪录》便采用的这种方式。制作者跟踪拍摄了著名动漫导演宫崎骏自2010年到2013年近3年时间,记录了宫崎骏从2010年影片的选材到2013年影片制作完成的过程。在该片拍摄中,一直使用手持摄影和背面拍摄,没有特技,没有搬演,向观众展示了宫崎骏普通、真实却又不平凡的一面。影片中,宫崎骏一直在吸烟,也会像普通人一样经常抖腿,喋喋不休地说着口头禅等等,而这些常常通过对拍摄对象细节的展示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展现出来。 推理纪录片向来以其悬疑的话题、探秘似的叙事受到观众青睐。为了庆祝开播60周年,NHK于2013年制作播出了特别节目——推理纪录片《命运之作:罗伯特·卡帕“倒下的士兵”真伪揭秘》。讲述在西班牙内战期间有一张称之为“倒下的士兵”的照片,抓拍到士兵被枪弹击穿身体的“死亡瞬间”,由此被认为是改写摄影报道历史的杰作,与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一同被誉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象征。但是,如今这张照片不但底片流失,就连原版照片和说明都已消失不见,而摄影师罗伯特卡帕本人对此也秘而不宣。为了探寻这张照片背后的秘密,影片对日本著名摄影家泽木耕太郎先生进行采访,并根据他的思索和解说为叙事轴心,运用最先进的CGI技术重现了1936年的埃斯佩霍地形,揭开了照片“倒下的士兵”到底是在何种状况下,又是由谁摄入相机镜头的这一谜底。 稳重大气是NHK纪录片的标签之一,但它也常常推陈出新,制作出新颖有趣的作品。2013年,系列纪录片《岩合光昭之猫步走世界》延续2012年的制作,将世界各地猫咪的萌态展现在荧幕上。该系列由日本知名生态摄影师岩合光昭监制,取景地涵盖弗罗里达、摩洛哥、伊斯坦布尔、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城市,采用手持摄影跟踪拍摄猫咪的行踪,从猫的视角,与猫咪同水平高的低机位摄影观看我们所生活的这一方寸土。 法国纪录片 法国纪录片是典型的政府扶持模式。据统计,仅法国国家电影中心CNC资助领域的经济价值已相当于一座汽车工厂,其影视从业人员超过34万,每年资助金产生的附加值已占法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8%。2013年6月,针对业界提出的问题,CNC表示将对纪录片资助方式进行改革,以确保那些非凡恢宏的作品分配到合理的赞助金,其中还包括对那些没有赞助或发行方但具潜质的纪录片给予特别关照。 在原有的传统资助领域之外,法国政府非常看重网络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从2011年起,CNC开始对那些专门服务网站的制片方以及非电视发行的网络传播机构实行自动资助。网络视频节目制片人可以在CNC设置一个循环投资的自动视听账户,如果其作品获得一个或几个网络平台的预售发行,再投资制片时就可以自动获得CNC的资助金。与此同时,针对方兴未艾、炙手可热的新媒体,CNC也专门设立新媒体基金,支持那些具有互动性的视听作品。 对于法国电视纪录片来说,自从2008年复苏以来产量持续攀升,2013年达到前所未有的最高水平。2013年,纪录片收视榜魁是法国电视二台《世界最美的国家》,拥有700万观众,并以8.9分获得全法电视台年度观众最满意的节目。此前法国二台连续两年获得最高收视率的系列纪录片《未知地的约会》,也保持了640万观众,评分8.7,在纪录片节目中排名第二,仍然吸引观众的兴趣,连续三年来收视高居不下。ARTE纪录片收视最高的是发现与知识类纪录片《鸟飞行游世界》,收视率5.6%,138.8万观众,其次是《雷奥纳达芬奇,天才的头脑》,收视率4.5%112.9万观众。

关于纪录片题材类型,社会、地理/旅游、历史类三大主题持续走俏。2012年,占主导地位(57.7%)的纪录片仍然是社会类纪录片,共计1686小时。其中,播出最多的是法国5台(184小时)。地理和旅游类纪录片激增到253小时,同比增加40.6%。根据2013年的最佳收视结果来看,前五甲中,除了《希拉克家族:权力中心家庭》为社会政治类以外,其他四部都或多或少带有地理或旅游性质。历史类相对稳定为190小时,表演艺术类(音乐,马戏,舞蹈,话剧,街头艺术和其他演出)同比2011年略有下滑。法国电视频道中,ARTE定制的纪录片种类最多,达到15种,包括123小时的社会类,56小时的地理/旅游片,成为此类纪录片订制最多的频道。同时,ARTE也在更坚定地向国际进军,在2013年签署的大合同中包括与墨西哥CANAL22签署的29小时的纪录片,以及在意大利与SKY ART签下的20小时的纪录片协议。

图7 纪录片类型划分图(单位:小时)⑩ 而法国电影纪录片方面,2013年继续传承宏大制作,异国拍摄,题材上关注自然与社会,追问人性和人权的特点,保持其规模和质量。 2013年,法国电影纪录片年度票房冠军,是法国导演帕斯卡·普里松(Pascal Plisson)的《上学路上》(Sur le chemin de l'école),观众人数33.4345万人次。影片讲述了在肯尼亚、墨西哥、印度和阿根廷的四个孩子如何克服重重困难,跋涉数公里去上学的故事。影片对教育意义的关注首先感动了大批老师,因此,很多学校纷纷组织学生们前往观看。另外,跻身票房前20名的纪录片《曾经的森林》(Il était une forêt),自11月上映以来,观众入场超过12.5552万人次。导演吕克·雅克特(Luc Jaquet)曾因《帝企鹅日记》创下超过180万法国入场纪录,获得2006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并赢得了7700万美金的票房。继《狐狸和儿童》之后,始终对动植物着迷的吕克·雅克特又将镜头对准热带森林,让观众跟随一位植物学家,亲眼见证一座热带森林的生长。在2012年进入法国国产纪录电影排行前10名的《新看门狗》,则将矛头对准媒体,导演借用20世纪30年代法国作家保罗·尼赞出版的《看门狗》中,揭露哲学家、作家等知识分子是一群既定秩序的看门狗的典故。影片嘲笑当今记者、编辑、专家们是社会秩序的新看门狗,呼吁媒体独立、客观和多元化。

2013年2月,被称作“法国奥斯卡”的凯撒大奖揭晓,表现同性恋老年生活的《隐藏者》(Les invisibles,又译《无影无形》)获得最佳纪录片奖。影片直指同性恋者的内心深处,通过白发苍苍的男女同性恋们一生的体会呈现出的不是龌龊、变态,而是生命的本能需要。尽管近十年来同性恋题材电影层出不穷,但老年生活还是首次被淋漓尽致地发掘出来。随着《隐藏者》的成功,导演又乘胜追击,2013年推出新片《邦比》(Bambi)摘获柏林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后,6月在法国公映。虽然都是聚焦社会另类人物,但不同于《隐藏者》的肖像画构图群像式结构,《邦比》围绕一个主人公(变性人邦比)从异装癖走向变性,又从异妆秀明星回归普通教师的人生经历展开。影片以采访和跟拍为主,访谈形式更为自由,生活镜头更加丰富,剪辑风格也较灵活。塞巴斯坦·利弗兹的这两部姐妹篇纪录片主题都在弘扬人性自由和平等。影片并非泛泛的介绍或猎奇,而是将话题追问到灵魂,完全内心化,私密化,个人化成为人物类纪录片的魅力亮点。 近年来,以动画手段进入纪录片创作,开拓了纪录片的表现维度,成为艺术化纪录片的特色。2013年11月25日,ARTE播出了与柬埔寨联合制片并在戛纳电影节一种视点单元荣获大奖的《缺失的画面》(又译《残缺影像》,L'Image manquante)。表现红色高棉时期,导演潘礼德(Rithy Panh)童年时代在柬埔寨所见证的惨绝人寰的种族屠杀。导演因该题材获得2012年CNC3万欧元的剧本写作基金,影片以几个自制的木刻木偶作为主要人物,加上历史资料并通过自述的方式叙事,为原本内涵沉重的纪录片增加了诗意想象的空间。对于大多数历史类纪录片,缺少实时画面一直是叙事的主要困扰。除了常用的照片、资料片、历史重构等方式,动画手段的介入亦开始为历史类纪录片增加了一个虚拟想象的空间。当代纪录片正在越来越多地借鉴各种艺术手段,虚实相生,以增强叙事感染力。 2013年年底,法国ARTE官网推出网络纪录游戏《Mc钱堡》(Fort McMoney),立即产生轰动效应,创下官网最高访问纪录。《Mc钱堡》是在加拿大一座真实的石油工业城市FORT MCMURRAY进行的游戏。参与者可以进入该城市,在街上游览,结识居民,甚至可以参加全民公投,决定这座石油城市的未来。此外,游戏者与当地居民以及其他参与游戏者之间都有互动,每周的主题公投,游戏者必须阐明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其他游戏者才能得高分,而当地居民也会根据游戏者们的投票结果开会认真讨论城市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最终,游戏者们通过实时实地的参与经验,对当今世界的能源、经济等问题有一个整体认识。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Mc钱堡》用了两年时间调查、60天拍摄、1940小时的素材和5个月的剪辑,给游戏者们提供了这座城市22个地点、32段提示、515种对话选择、上百种可能的游览方式,以及9次民意调查和4次公投。该网络纪录片游戏用英、法、德三种语言,推出后在世界各地掀起了热潮,游戏者们甚至在facebook等社交网站互相交流游城经验,参与访问量仍在迅速攀升。纪录片进军游戏界,让真实遇上虚拟,是对纪录片本体真实论的最大挑战。与此同时,纪录片的真实本性与游戏规则的关系也浮出水面耐人寻味,游戏态度难道不也是一种真实吗?

韩国纪录片 2013年的韩国纪录电影,没有特殊焦点,非常的平静。只有KBS电视纪录片(12)《超级鱼——无尽的旅程》受到了瞩目,在“休斯顿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系列单元获得了大奖和ABU奖最优秀奖,“亚洲TV大奖”(13)中获得最优秀奖。虽然重新制作出3D版的纪录电影,在院线也上映过,但并没能创下高票房。《超级鱼——无尽的旅程》于2013年7月11日在35块屏幕上上映共计185次,观影人次为2280人次,票房2447.55韩币。 纵览2013年韩国纪录电影票房排行前10位的影片,依然有多部以宗教为题材的纪录电影走进我们的视线。跃居票房第1名的影片《在路上》有超过万人观看。该片讲述了导演在一年只开两次门的百兴庵里与尼姑们共住300日所记录的尼姑们的故事。 《你准备好了吗?》讲述了人们一直认为在北朝鲜不会有基督教徒存在,但事实上,在地下深处存有朝鲜教会。该片讲述了令人吃惊的朝鲜教会真实的一面和其背后关于朝鲜半岛统一的故事。 《召命——天上的星星》(Calling)是申贤源导演的连续作品。1999年,年仅44岁的传教士赵太焕在菲律宾的垃圾堆村庄传教时被一名怪汉枪击身亡。2010年8月,在首尔的一家教会安排了焚香处,《召命》是讲述关于他的故事。 2012年,由于总统选举而产生了众多有政治色彩浓厚的纪录电影,而在2013年,这类题材的纪录电影数量明显减少。即便是以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的“天安舰沉没事件”为题材的纪录电影《天安舰项目》也未能引起观众太大的兴趣。在过去5年间,四大河事业一直在各大媒体的社会版上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焦点,而以这一题材所创作的纪录电影《沙子流淌的河》也仅仅停留在了观影人数1万的水平上。 此外,2012年建筑题材纪录电影《所谓建筑师》在电视台的综艺节目上因被介绍而吸引了众多眼球。该片导演郑载恩,在2013年以新建的首尔市政厅这一建筑为题材拍摄了续集《说话的建筑——市政厅》,但受到的关注远不及全国人民对首尔市政厅新大楼的关注。 音乐纪录片《你好,管弦乐队》讲述24个不会看乐谱、也不会弹奏乐器的孩子们为了组成乐团而聚到了一起,世界著名中提琴演奏家理查德·龙才·奥尼尔(Richard Yongjae ONeill)当了他们的指导和指挥。该片虽然也榜上有名,但与龙才·奥尼尔的名声相比也不能算引起了太多关注。 影片《诺拉卢》(Nora Noh)未能进入票房前10名。此片讲述了韩国女装史的见证人——85岁的服装设计师诺拉卢(Nora Noh)用60多年的岁月只为女性做衣服的故事。该片进入了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新人竞争单元,由此也获得了在艺术影院的上映以及通过各种女性团体的论坛不断播出的机会。《诺拉卢》2013年10月31日在25块屏幕上共放映530次,观众人次4320人次,票房2937.33万韩元,全年排名第11位。 2013年,值得我们注意的一个现象是,占据票房前两位的两部纪录片都与大企业CJ有关。《在路上》是由CJ E&M投资,而《多余们的搭便车》(15)投资与发行都是由CJ E&M旗下的CGV MovieCollage(16)进行。继2012年的大企业参与纪录电影(17)现象以来,今年这样的高票房现象能否延缓到明年,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2013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发布了《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4)》,本文为报告的世界部分。) ①数据来自A Quarterly Publication of Discovery Communications,Vol 6,Number 4,February 2014. ②上图数据来源http://www.the-numbers.com/market/genre/Documentary. ③上图数据来源http://www.the-numbers.com/market/2013/genre/Documentary. ④本段中数据来源http://www.the-numbers.com/market/2012/genre/Documentary. ⑤英国的文化、媒体与体育部(DCMS)在2009年6月公布“数字英国报告”(Digital Britain Report)要求BBC在2013年完成数字转换。 ⑥数据来源:2012/13 BBC annual report. ⑦喻溟.CCTV9:国际联合制作新力量.综艺报.2013年9月。 ⑧王冠人.纪录片为何重要?——专访BBC纪录片频道故事村」主编尼克弗莱瑟.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7c85bf0101d7fi.html. ⑨2013/2014NHK年度报告。 ⑩(11)数据来源:CNC.入场截止到2012年底。 (12)2013年8月6日,韩国广播公司(KBS)公开了与LG电子、LG平板显示一起制作超高清画质的纪录片(UHD技术开发及内容事业合作)的合同。今后,LG和韩国广播公司将制作超高清纪录片全球大策划节目《料理人类(暂名)》,并共同进行这一内容的营销及推广活动。纪录片《料理人类》计划到2014年为止制作共8集。LG和KBS共同制作超高清内容是继去年12月KBS《文明大策划》(4集)的第二次。 (13)“亚洲电视大奖”是以亚太地区制作的节目为对象的综合电视国际大奖,共分42单元,已是第18届。 (14)资料来源:电影票房总和电算网,票房综合电算网将全国影院的入场券发券信息以On-Line实时处理并统计的系统。 (15)影片记录自称为多余的人的韩国青年4人帮在欧洲度过多磨多难的365天。 (16)CGV影院是专业影院投资与运营公司,1996年将多厅影院引入韩国。到2010年12月为止,CJ CGV在韩国共有100多家影院和1000多个银幕,是韩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连锁多厅电影院。CGV在2004年12月24日上市,成为全球唯一一家上市的专业影院公司,一年365日上演艺术影片、独立电影、纪录片等多题材的影片。 (17)2012年CJ E&M以纪录电影‘IAM’在日本收获了院线收益和VOD等附加版权收益约40亿韩元。考虑到是花约16亿韩元规模投资制作的纪录电影,40亿的成果是鼓舞人心的。因为是纪录了韩流的主力军SM娱乐旗下歌手们的故事,在海外K-POP迷中反响颇好。
标签:纪录片论文; 节目制作论文; 非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