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教学 优化 整合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9)08-008-01
对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达到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从而优化语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恰当融入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父母的督促和教师的简单说教。如果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怎么会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呢?怎么能够在有限的时空、有限的能力局限下有所创新呢?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在兴趣、爱好的促使下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尽管自己的阅历还浅、知识还贫乏、能力还低下,但他们会努力去追求,努力地去完善自我,甚至会干出不平凡的惊人的事情来,真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被实践早已证明得出的结论。因而教学中如何拨动学生的"兴趣"这根弦,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在教学中恰当融入电教媒体,收到较好了的效果。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为质疑、探究、创新提供条件。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根据创设成功教育情境的需要,精心设计、剪辑、制作,使课件展示能充分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张家界之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张家界,没有深切地感受到张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张家界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好路。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通过自查、讨论等形式,尊重学生个别的差异和多样性的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老师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努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如: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定期播出学生的不同内容的文章、争论性作文、假象性文章以及课文续写、改写、小小说、诗歌、散文等文章,让全校或全班师生共同评选出"最具有创意的文章"及"创新能手",给予表彰奖励,充分鼓励学生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
在语文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现"演员梦"的平台,指导学生依据课文的情节、人物形象编写剧本,鼓励学生大胆设计人物形象,细心揣摩人物的性格,将人物塑造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四、 巧用多媒体资料,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作文普遍患有"畏难症",而每周的作文指导课,尽管教师针对写作要求,进行了反复提示,启发引导,学生仍然是"无话可说"。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写作应该有与文章相关的感情表象,它主要包括学生生活中积累的材料以及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以获取的亲身感受,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前,必须对社会生活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获取清楚丰富的表象。然而由于学生社会阅历浅,社会生活体验少,因而造成无从下手的局面。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借助投影、幻灯、录像、录音及课件等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真实、形象、直观的观察材料,创造观察的最佳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与平时亲自经历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即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打开学生的感官的窗户、思维的闸门,学生写起相关作文就会得心应手,从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有效整合,必将对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快有趣的情境,从而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完珍. 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
法.《学校教育研究》.2017.13
[2]崔红艳. 例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新校园.中旬》.2011.08
论文作者:谭志昆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张家界论文; 兴趣论文; 课文论文; 情境论文; 教师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9年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