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办法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各大城市交通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的一体化发展,包括设施建设、线网布局、运营管理等方面。通过诠释公共交通一体化内涵、分析公共交通一体化系统结构,进一步明确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作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交通;一体化;大城市;交通拥堵
1导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和机动化快速发展阶段,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各大城市交通拥堵严重、交通秩序紊乱、环境污染加剧等问题普遍存在,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现代大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公共交通系统中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整合是保障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因此,缓解交通问题的根本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1]。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各方式的一体化整合,可提高乘客满意度、提升出行效率、降低营运成本,并较好地缓解或解决现有交通问题,对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显著作用。
2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内涵
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由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常规公交、出租车以及公用自行车等组成,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是目前城市最为常见的两种交通方式,也是除私家小汽车之外,与居民出行极为相关的交通方式。城市公共交通能否正常有效运行,不仅取决于城市道路、车辆、场站等物理条件,而且还必须依靠科学的营运管理手段。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是对各种硬件条件、软件条件的有效整合,旨在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公共交通一体化是指通过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技术、管理、政策、信息以及配套设施等方面的整合,促进公共交通系统内部各交通方式间的共享与整合,从而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和运营效率,形成一个高效、可靠和协调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2]。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表现形式。
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可分为以下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不同交通运输技术和运输模式上的一体化,即围绕城市一体化换乘枢纽站或首末站,根据节点处地区特点和交通特征,做好轨道交通、地面常规公交、出租车、自行车等的接驳换乘,形成便捷的一体化公共交通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第二层次是以社会发展为目标,强调一体化公共交通政策的制定,推动居民享有平等的机会,实现社会进一步公平的希望产出,例如IC卡共享、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一小时免费换乘等。
3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系统结构
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系统结构可分为四个方面[3],即:基础设施一体化、线网布局一体化、运输服务一体化以及体制政策。四个方面互相依赖、相辅相成。
3.1基础设施一体化
从公共交通一体化的角度出发,构建公共交通枢纽体系和换乘站,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专用道等基础设施的无缝衔接。通过一体化的交通标志标识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系统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设置、设计统一合理的标识导向系统,提供丰富的信息,减少乘客滞留时间,方便客流的集结和疏散,有效地提高系统效率。
3.2线网布局一体化
统筹考虑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功能定位及技术特性,进行线网的布局规划,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协调运行、层次分明、衔接顺畅、功能完善的城市公交网络体系,以公交枢纽和换乘站为节点实现各种公交方式的无缝衔接。
3.3运输服务一体化
运输服务一体化是指实现各种公交方式的一体化运营,使线路规划、营运调度、后勤保障以及乘客服务等具方面具有更高的效率。各种运输方式构成的运营方案,如公交发车班次、发车时间、运力配置等,在公交换乘枢纽和换乘站节点上与轨道交通运营计划匹配,提高公交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体制政策一体化
从线网衔接、票制票价、交通管理体制、服务标准等方面,完善公共交通行业标准规范和政策体制,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线网布局和运输服务一体化创造政策支持条件。实现公共交通系统的政策统一,促进大公交体系的形成,促进城市发展与交通发展的良性互动。
另外,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大系统,与外部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土地利用、人口分布、道路设施建设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4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的作用
4.1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
现代大城市由不同的区域组成,人们的出行活动空间可以从中心区、中心城扩展到近郊区和远郊区,甚至是超越市域范围。活动空间的不同决定了人们出行范围的不同,因此决定了其所选择的交通方式的多元化。当人们的出行活动扩展至跨大城市的不同区域时,单一种的交通方式已无法完成这种出行的需要,因此人们会选择不同交通方式的组合出行,这就要求各交通方式间的相互协调。以枢纽站、首末站或轨道站为转换节点的一体化公交系统是多种交通方式的有机联合体,能够满足乘客不同方式、不同方向的换乘,同时,可以提供乘客多样化的出行选择方式。
4.2促进公交优先发展
在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的过程中,应树立“公交优先”的理念。《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国发〔2012〕64号)明确提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应明确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原则,加强公共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一体化水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组织管理,引导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因此,公共交通一体化是促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要内容。
4.3提升公交核心竞争力
当前,各大城市小汽车车“爆发式”的增长给城市道路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公共交通形成无缝衔接的一体化系统,才能实现高效运营,在快速城市化的经济时代尤为重要,公共交通一体化的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城市“公交”在与私家车竞争中体现出优势。
4.4提高公交出行效率
通过调查显示,城市居民的公交出行习惯于多直达,少换乘的出行方式。然而,随着现代大城市规模不断向外扩张,城市骨架不断拉大,居民平均出行距离加长,居民出行完全采取直达公交服务已越来越困难。公共交通一体化将协调公共交通网络中各环节的衔接以尽量减少线路重复和换乘次数,服务计划整合要确保经停或终点在某个站点的所有公交线路在同一时段运行,避免造成乘客无车可乘,对于衔接相同换乘站的车次较少的线路尤其需要协调好以便尽可能缩短换乘时间。
4.5减少公交资源浪费
当前各大城市均已开通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均按照“轨道交通为骨架、公共交通为主体、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如果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各行其是,势必造成不正当竞争,资源不能得到合理高效配置,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发展宗旨相违背。公共交通一体化的最大的有点在于公交资源的优化与再分配,结合公共交通中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可实现线路分层次地合理衔接、换乘站点功效最大会、公交网络资源相互匹配等,从而减少公交资源浪费。
5结束语
总的来说,随着现代大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交通方式结构变化以及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新的交通发展环境决定了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有效整个公共交通出行资源。做好公共交通一体化的规划建设和营运管理,可有效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效率,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只有实现了现代大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才能让更多居民切实感受到“大公交”优越性与“公交优先”便捷性。
参考文献
[1]卢经朝.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上海、杭州、温州为例.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3):39-41.
[2]戴帅.大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8.
[3]蒋红梅.浅谈重庆城市公共交通一体化[J].建材与装饰.2017,(28):190-191.
论文作者:谢晓忠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公共交通论文; 城市论文; 公交论文; 交通论文; 方式论文; 系统论文; 大城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