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资源与数字北京——北京社科信息学会2002年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京论文,信息资源论文,研讨会论文,数字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2年12月14日,北京市社科信息学会以信息资源与数字北京为主题举行了论坛。到会的单位有十几家,20多人。副会长乔玲主持了会议。发言人都以笔记本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化的工具边讲解,边演示。
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王克义的发言题目是“巩固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在数字北京中的核心地位”。他指出,在信息资源建设的现实上,信息资源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比例失调,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北京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他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准确理解信息资源在信息化中的位置是问题得以解决的前提。他认为电子信息技术只是信息化的驱动力,而信息资源才是信息化的核心,我们开发信息资源的目的是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以,我们要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他用经济学原理剖析了信息开发滞后现象和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他指出,开发者的积级性不高,是信息资源开发滞后的重要原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缺少组织开发与利用的原动力,即没有建立补偿机制。不用经济手段鼓励社会各单位建设信息数据库,就不会有信息咨询服务。他向大家介绍了美国和日本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一些好的作法,并为进一步营造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良好环境,提出了对策建议:
第一,在政府引导层面要特别注意:(1)政府的管理和引导要重心下移。除做好总体和专项规划外,还要用利益驱动机制、产业倾斜政策、保护政策以及资金投入等宏观手段,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产业化发展。(2)开展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系统研究,以理论创新带动制度创新和应用创新。(3)确立“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跟踪分析信息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效益,遵循“效益明显,风险较小”的原则,确定优先开发顺序。
第二,市场机制层面要特别注意:(1)采取多种形式开发并举,鼓励私人企业参与国家信息系统的建设。(2)建立数字信息资源的登记查询系统,避免重复建设。(3)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解决信息资源利用的人为限制和封锁。第三,技术驱动层面要特别注意:(1)要鼓励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技术标准和系统,增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能力。(2)注意信息技术应用的成本。(3)要注意对成熟信息技术的推广普及,走有中国特色的电子信息资源开发与共享技术之路。
北京市社科院信息研究中心景体华教授的发言题目是“信息化与决策支持和政策实验”。她介绍了北京社科院用6年时间,研制的“社会、经济决策支持系统”。该信息系统含有8个子系统,它们分别是:①北京市人口决策支持系统;②北京市劳动与就业决策支持系统;③北京市农业决策支持系统;④北京市产业调整决策支持系统;⑤加入WTO对外贸易决策支持系统;⑥北京700年自然灾害查询系统;⑦城市国际化程度的识别与定位;⑧北京的奥运经济。在“北京奥运经济”的研制中,又做了两个仿真模型,一个是“北京奥运场馆的引资仿真模型”,另一个是“北京城市郊区化仿真模型”。目前,“社会、经济决策支持系统”平台已经装入了市政府的“北京城市监控系统”中,进入边使用,边完善的状态。“社会、经济决策支持系统”的研制,对决策的正确性起到了保证作用。通过事前的政策与政策思路的信息模拟实验,能科学地评价其可行性,量化其正面及负面效应,并提出可行的规避负面影响的措施,能做到重要政策思路的形成科学化,还会对决策层的思路创新起到更直接作用,并可事前预计新风险,防患于未然。
首都图书馆副馆长常林发言的题目是“建设北京市社区图书馆信息网络”。他介绍了首都图书馆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工作,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理论,面向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数字北京”的目标。以公共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为基础,依靠数字北京的技术平台,积极构建北京社区图书馆服务网络的进展情况。他通过国内外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实践,说明社区图书馆作为社区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建设方面能够起到的传播文化、发挥教育职能、开展公共信息服务、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从而全面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社区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就是在一个市或地区总馆分馆制的基础上,建设以中心馆为核心,通向社区分馆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它使分散的、有限的、多种多样的文献信息资源能够共享,保证服务标准的统一、规范,方便读者持卡在任何一个分馆办理借还书手续,享受全市的图书馆服务。还可以建立统一的服务网页,提供各种社区信息服务。
北京市社区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受《北京市图书馆条例》的保护。目前,根据北京市领导、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政府信息化办公室的要求,正逐步把首都图书馆的数字文献生产与管理系统功能,特别是知识型信息的服务延伸到包括社区在内的全市更广的范围内。首都图书馆设计了社区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的实现目标、总体架构和运行模式方案,并建立了试验系统工程。该工程列入了北京市政府向市民承诺的60件实事之一。该工程从2002年年初立项,经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实现了1个市级馆、10个区县级馆、33个街道乡镇社区级图书馆组成的管理与服务实际运行网络,开通了“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网站,为北京市公共图书馆实现联合检索、网上阅读、馆际互借、市内异地借还、资源共享和联合编目提供操作平台,为提升业务管理水平,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创造了条件。2003年,将总结经验,逐步扩展到其余的区县图书馆和部分高校、机关、科研机构等其他系统的图书馆。2007年前,实现全市街道乡镇、社区图书馆的信息化网络。“北京市社区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的服务方式有10种:①网络信息导航服务;②网上借阅、浏览服务;③特色数据资源利用服务;④参考咨询服务;⑤馆藏文献评价服务;⑥资源集成服务;⑦期刊全文及最新期刊目录定题通告服务;⑧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与集体借书服务;⑨网上电子公告和意见箱服务;⑩网络环境下的读者培训服务。这项工程全面建成后,北京的社区图书馆建设将居于全国同行业前列,北京市民将享受到全面周到的、现代化的图书馆服务。
北京市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王新华介绍了网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综合信息管理系统》。该《信息管理系统》是在新形势下实现哲学社会科学信息资源共享、科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科学服务的社会化的重要举措,是以实际行动落实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察时强调的“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哲学社会科学尤其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的运用。”的讲话精神,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先进的网络平台,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信息管理系统》是根据以下几个指导原则进行设计的:①以提供优质信息服务为根本指导思想;②坚持社会科学资源广泛共享的原则;③交互式动态管理的原则;④规范化与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⑤确保安全运行的原则;⑥大胆突破传统的设计思想,勇于创新的原则;经过努力探索,《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数据库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充分运用Internet发展的最新理念,巧妙地融合了Internet信息管理技术与数据库管理技术,信息浏览和后台管理全部采用了B/S结构,形成了系统的科学性、技术的先进性、功能的齐备性、使用的方便性等鲜明特点。它能做到:对“专家人才库”和“项目成果库”的个性化精确管理;体现人性化设计特征,为用户检索和录入提供了极大方便;数据管理规范化;系统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能实现信息的多样、即时、鲜活和动态化。该《信息管理系统》于2001年9月在网上正式运行,其“专家人才库”、“项目成果库”、“审计留痕系统”分别于2002年上半年上网运行,“专家人才库”已收录了北京地区副高级以上职称的社科专家学者6700余名;“项目成果库”已收录了北京市“八五”、“九五”、“十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百人规划项目”和市属单位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00余项。目前系统运行稳定可靠,二期开发工程正在进行。二期开发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将收录首都地区社科专业研究机构、各级党于校、社会科学高等院校(含理工科院校的社科研究单位)、各级党政机关研究单位、军队社科研究机构的相关资料,并实行数据的动态实时管理,预计明年上网。二期开发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上申报、评审管理系统》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上管理系统”将于2003年下半年启动。
最后,会长刘述礼作了总结性发言。他指出,“数字北京”和社会科学信息化建设,重在信息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