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例新生儿溶血病临床分析论文_兰婷婷

192例新生儿溶血病临床分析论文_兰婷婷

(德阳市人民医院儿科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ABO 溶血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6年6月德阳市人民医院ABO 溶血病患儿临床资料,纳入血清学检查、黄疸出现时间、光疗时间、治疗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黄疸出现时间:<12h 19例,12~24h 67例,24~48h 64例,>48h 42例;住院时间(7.41±4.01)天;入院时血红蛋白≤140g/L共63例(32.81%),平均(151.84±23.24)g。182例完善网织细胞检查,其中≥0.060共60例,平均(0.053±0.035)。抗IgA抗体阳性38例(19.79%),抗IgB抗体阳性23例(11.98%),血型抗体特异性鉴定试验阳性180例(93.75%),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32例(16.67%),其中1例合并G-6-PD缺陷症。

【关键词】ABO溶血病;黄疸;蓝光光疗;换血疗法

【中图分类号】R722.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6-0016-02

Clinical analysis of 192 cases with HDN

Tingting Lan

People’s Hospital of Deyang City Deyang Sichuan 6180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BO-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ABO-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June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from serological examination, jaundice appearing time, phototherapy time,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Results jaundice appearing time<12h (19 cases); 12~24h (67 cases), 24~48h (64 cases), >48h (42 cases); hospital stay (7.41±4.01)d; hemoglobin≤140g/L (63 cases, 32.81%), average (151.84±23.24)g. 182 cases had reticulum cell detection,≥0.060 (60 cases), average(0.053±0.035). Anti-IgA antibody-positive (38 cases,19.79%), Anti-IgB antibody-positive (23 cases, 11.98%). Blood group antibody specificity detected positive (180 cases, 93.75%), direct antihuman globulin positive (32 cases, 16.67%), including 1 case combined with G - 6 - PD defects.

【Key words】 ABO hemolytic disease; Jaundice; Blue light phototherapy; Exchange transfusion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指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上以胎儿水肿和(或)黄疸、贫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致死或遗留严重后遗症[1],因此早诊断及早治疗可减少严重病例的发生。在已发现的人类26个血型系统中,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见[2]。现对我院新生儿科2013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收治的192例ABO溶血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1日-2016年6月30日本院住院新生儿,共2180例诊断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中192例诊断为ABO溶血病,比例为8.81%。

1.2 方法

1.2.1检测及实验室检查 对入院的患儿,均检测血清胆红素水平,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血生化检测、母子ABO血型,对母子ABO 血型不合者,均完善抗IgA 抗体、抗IgB抗体定性检测,血型抗体特异性鉴定及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1.2.2治疗 对于所有出现黄疸的患儿,据中华儿科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组2014年制定的光疗标准[3],超过考虑光疗界限即给予光疗为主的综合治疗,达换血指征则予换血治疗。采用宁波戴维公司新生儿双面光疗箱进行持续或间断光疗,灯管距患儿皮肤约35cm,箱温30~32℃。观察记录光疗的不良反应。每日多次用经皮黄疸仪经皮监测胆红素水平,如果超过10mg/dl,即给予再次光疗。经光疗足月儿和早产儿胆红素分别降至9mg/dl 以下和8mg/dl 以下停止光疗。观察至少24h未反弹到光疗指征后出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确诊ABO溶血病的患儿,日龄≤9天使用丙种球蛋白(0.5~1g/kg)一次,对血清胆红素水平接近换血值,补充白蛋白(1g/kg)一次。同时联用嗜酸乳杆菌调节肠道菌群及苯巴比妥诱导肝酶活性。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值及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

2.结果

2.1 临床资料

其中男81例,女111例;足月儿163例,早产儿29例,胎龄最小者30周;出生体重<2500g共21例,最低者1500g,出生体重2500g~4000g 168例,出生体重>4000g 3例;第一胎第一产88例,母亲有流产史104例,其中流产4~5次5例,有死胎史有2例;17例患儿的哥哥/姐姐新生儿期有黄疸史,其中5例未治疗,确诊ABO溶血病3例(其中一例换血);其中29例入院时无黄疸,住院期间出现黄疸并确诊ABO溶血病。黄疸出现时间:<12h 19例,12~24h 67例,24~48h 64例,>48h 42例;入院平均时龄58.2h,其中入院时间>168h者15例,住院时间(7.41±4.01)天;58例合并新生儿肺炎,17例合并新生儿败血症。

2.2 检验结果

191例患儿母亲为O型血,新生儿A型121例(58.3%),B型70例(41.7%),母为A型子为B型1例,全部母亲均为Rh(D)阳性。入院时血红蛋白≤140g/L共63例(32.81%),平均(151.84±23.24)g。182例完善网织细胞检查,其中≥0.060共60例,平均(0.053±0.035)。入院首次检查总胆红素(227.99±100.75)umol/L,≥342umol/L者21例,最高699umol/L。

抗IgA抗体阳性38例(19.79%),抗IgB抗体阳性23例(11.98%),血型抗体特异性鉴定试验阳性180例(93.75%),直接抗人球蛋白阳性32例(16.67%),其中1例合并G-6-PD缺陷症。

2.3 治疗及结局

住院期间行输血治疗共22例(11.46%),其中输血1次8例,输血2次13例,输血3次1例。每次光疗时间12~36h不等,平均光疗次数(2.23±1.40)次,147例应用丙种球蛋白,37例联合使用白蛋白及丙种球蛋白;行换血治疗者13例(6.77%)。130例治愈出院,60例好转出院,1例需换血治疗但合血失败转上级医院治疗(后确诊合并Rh(E)溶血病)。

3.讨论

新生儿溶血病是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抗原抗体反应,当抗体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后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相应抗原结合,形成致敏红细胞,后者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被破坏,引起溶血[2]。最常见ABO血型不合溶血,其中母亲血型O型、新生儿血型A型或B型最多见[4]。对于母子血型不合、出生后36h内出现黄疸、母亲有不明原因流产、死胎或前胎有黄疸史者,是重点监护对象[5]。因部分家属对溶血认识不足,且对新生儿黄疸重视不足,导致部分患儿到达换血地步,我市因偏远山区稍多,家长对疾病认识不足,大大增加了输血、使用丙种球蛋白及联合使用人血白蛋白的比例,也导致ABO溶血病换血率达6.77%,造成资源浪费及费用负担增加。故儿科应联合产科对母亲血型为O型者常规查母亲抗IgA或IgB滴度,加强疾病相关知识普及,对滴度明显增高者出生后即可完善溶血相关检查,当黄疸出现时引起重视、积极治疗。

目前对于ABO溶血病的治疗主要为蓝光光疗,主要通过转变胆红素产生异构体,从而使之变为水溶性,直接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但光疗有发热、腹泻、皮疹、青铜症等副作用,需争取家属的理解与配合,减少医患矛盾。免疫球蛋白可封闭位于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细胞上的Fc受体,阻止致敏红细胞上IgG与单核巨噬细胞Fc-IgG受体结合,从而阻止红细胞破坏,阻断溶血。Girish等[6]研究了小剂量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使用对Rh溶血疗效差异不大,而我科室使用05~1g/kg病种球蛋白治疗ABO溶血病疗效差异仍不大,与该结果相符合,但丙种球蛋白使用后,对于免疫异常患儿,接种麻疹-水痘疫苗时间需与使用丙种球蛋白时间间隔至少8月[7]。对于入院时临近光疗指征者应加强光疗,可选择三面光疗,若光疗失败或入院时已达换血指征者,需尽快进行换血,指南[3]提出,当血清白蛋白<25g/L时可输注人血白蛋白,但我科室对于接近或已达光换血指征、早产儿放宽输注指征,我科无一例新生儿患胆红素脑病,故白蛋白输注指征可适当放宽。

ABO溶血病起病急,但溶血过程相对温和,少有发生严重溶血、死胎等,但若发现或治疗不及时可增加换血风险,故对于一二级医院更应加强宣教,加强黄疸监测,防止换血或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油.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605.

[2]王卫平.儿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2.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0):745-748.

[4]李伟生,杨辅直,陈晓玲等.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治及转归分析[J].广东医学,2012年10期.

[5]李薇,陈自励.新生儿ABO溶血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6(26).

[6] Girish G,Chawla D,Agarwal R,et al.Efficacy of two dose regimes of intravenousimmunoglobulin in Rh 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 a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IndianPediatr,2008,45(8):653-659.

[7]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免疫学组等.免疫异常儿童疫苗接种(上海)专家共识[J].临床儿科杂志,2014,12(32):1181-1190.

论文作者:兰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2月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0

标签:;  ;  ;  ;  ;  ;  ;  ;  

192例新生儿溶血病临床分析论文_兰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