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适应新世纪的精神风尚--党的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综述_精神文明论文

塑造适应新世纪的精神风尚--党的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综述_精神文明论文

塑造迎接新世纪的精神风貌——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风貌论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成果论文,精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按照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总要求,从9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索一条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有效地避免形式主义,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果,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殚精竭虑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全党和全国人民极为关注的一件大事。十四大以来的五年里,党中央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一、科学阐述精神文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认识。

十四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90年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坚持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1993年12月,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生活空虚,社会风气败坏,也不是社会主义。越是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越是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就越是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这个观点出发,党中央认真分析研究了十四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强调指出:90年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也有一个大的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没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就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中国带入21世纪,关系到社会主义的中国在下个世纪的命运与前途。因此,我们要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基于这种科学认识,党中央郑重地提出了“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把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的战略任务,并以此统一全党的思想。

二、深入研究9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条件,精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与复杂性,明确提出了现阶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若干重大课题。

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的大局和整个世界的大局中来考察,反反复复地告诫全党:在90年代,由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必然引起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重大变动,而体制、政策、法规、管理的完善需要一个过程;由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严重曲折;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压力和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还由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仍有相当影响,这就决定了我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对于这种长期性和复杂性,全党一定要有充分认识和足够的思想准备。透过这种分析,党中央进而明确提出了在新形势下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若干历史性课题。包括:如何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如何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防止和遏制腐朽思想和丑恶现象的滋生蔓延;如何在扩大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防止和消除文化垃圾的传播,抵御国际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图谋。这些课题的提出,充分反映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刻认识。

三、加强领导,理顺体制,制定规划,明确任务。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键在党的领导。1993年,江泽民指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全党同志的重要考验。一切忠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都必须高度重视和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后,他又提出一个重要观点:应当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成果作为衡量党的领导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准。他指出:“物质文明抓得好,精神文明抓得不好,不能说是一个合格的领导。看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他抓物质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成果,还要看他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成果。”为此,党中央在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中明确规定:要健全和完善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协调机构,进一步理顺领导体制,形成各级主要领导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和团体共同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同时决定:要把领导精神文明建设的实绩和本领,作为对干部使用和奖惩的基本依据。实行有选择地在经济战线和思想文化战线之间进行领导干部交流的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能够经受多方面的锻炼,提高领导全局工作的能力。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是十四大以来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显著特征和重要成果。1996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总体规划。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特别要把提高青少年素质作为工作重点,形成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文化条件和社会风尚。建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了实现这个根本任务,半年后,十四届六中全会又专门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进一步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和今后15年的主要奋斗目标。这两个重要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制定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的途径在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这就要求我们的建设措施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十四大以来,党中央认真研究了当今的世界大势,充分意识到: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各国为谋求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更加重视加强科学教育。世界正迎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成为国际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焦点。因此,加速发展科学教育,不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从这种认识出发,1995年5月,党中央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果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这是一个大决策。对此,江泽民指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国家的繁荣昌盛。毫无疑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是新形势下党中央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的一项根本措施,是中华民族实现全面进步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保证。

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我们党历来具有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但是,在实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一段时间对这个问题有所松懈,引发了一些思想混乱。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认真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基础上,针对90年代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国内在实行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中必然伴随的某些思想动荡的复杂情况,坚定不移地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建设,明确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并将之放到加强思想建设的首要地位。党中央领导编辑出版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修订出版第一、二卷,作为统一党和人民思想的基本教材,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示中共中央宣传部制定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多次举办省部级领导干部理论研讨班,制定了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到党校轮流进修、后备干部要经过党校培训的制度,规定用两三年的时间全部轮训县处团级以上的党员干部。同时,充分运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澄清一些错误思想,总结交流干部群众的学习经验和思想情况,逐步找到了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宣传思想工作的指导方针。

认真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十四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1994年1月,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不断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作用。”之后,他又多次号召党的领导干部和从事宣传思想工作的同志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以高度的责任心抓好舆论引导工作。根据这个思路,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一个根本方针、四个方面工作”为主要内容的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布局和战略思想,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做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重在加强管理,以管理促进建设。这些重要的指导方针的确立,为进一步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水平奠定了基础。

七、明确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致力于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如何逐步形成统一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四届六中全会,党中央经过积极探索,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了完成这个基本任务,五年来,党中央采取实施了许多重要举措。包括:明确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要求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制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弘扬主旋律,坚持不懈地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教育;突出宣传了孔繁森等一批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引导人们扶持社会正气;提出要注意分清社会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界限,学习西方先进东西同崇洋媚外的界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同消极颓废生活方式的界限,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引导人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普法活动,加强社会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倡导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建立和推广尊老爱幼、尊师爱生等良好的礼仪制度;高度重视党风和社会风气问题,不间断地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活动;加强廉政建设,不断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查处了一批人民群众极为关注的大案要案,等等。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对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八、从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开拓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公民。没有最广泛人民群众主动的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就是一句空话。所以,十四大以来,党中央一直致力于千方百计地创造各种条件,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普遍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如大力倡导创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城市、文明村镇的活动;军民、警民、工农共建精神文明的活动;提倡开展城市志愿者活动和社会互助活动;大力表彰和宣传各类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破除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这期间,党和国家不断增加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给予物质保障,使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总之,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思路正确、措施得力、成绩显著,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对改革、发展、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这是9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

标签:;  ;  ;  ;  ;  

塑造适应新世纪的精神风尚--党的十四大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综述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